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当前大家都在讨论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如何提高服务效率的问题。
在我看来中国经济局势诡谲多变,从他的发展趋势和速度来看,在这一过程中金融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来了解什么是金融?金融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
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从金融的功能角度分析大概有六
项:一是提供支付结算方式以便于交易;二是提供集中资源和投资分散化的机制;
三是提供跨时间、国界和产业的经济资源转移方式;四是提供风险管理方法;五是
提供价格信息以帮助协调经济各部门的分散化决策;六是当交易各方之间存在信息
不对称问题时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
归纳起来看,对以上的这些作用应当说我们的理解是不够的,目前我国的金融
体系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无论在增量还是存量上,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
都占了绝对主导地位。虽然从宏观层面无法证实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主
导型金融结构孰优孰劣,从各国金融发展实践看,也没有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最优金
融结构作为衡量的标准。但从近年来我国金融与经济发展中反映出的问题看,需要
通过发展直接融资体系、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以及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
第一个问题,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下,一方面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超过100
万亿,居民与企业存款余额超过70万亿,分别约为GDP的2倍和1.5倍,无论从历
史纵向比较,还是与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这个比例都是比较高的;但另一方面
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普遍感到资金紧缺,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是银行在特定时间
节点也会出现“钱荒”。这两个方面说明,现有的金融体系投融资功能未能满足实
体经济的需求,一方面大量资金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经济的一些领域缺
乏资金。导致市场资金流动性较低,实体领域没有安全感,很彷徨,金融业无法通
过资金配置为有效的经济活动提供支持。
第二个问题,金融服务供求之间的信息不畅通,从信息传递来看我国商业银行
体系不透明问题一直是境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从商业银行目前的资金使用以及
杆杆率水平看,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而信托资产主要投资于
贷款,在项目筛选与审查上执行了与贷款同样严格的审查程序,本质上属于规避金
融监管与利率管制的创新,并不具备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市场对商业银行体系
持保留态度评价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透明度不够,金融体系信息传递功能未能有效发
挥。正由于现在金融生态的环境、征信服务体系、担保体系等还不够完善,使得金
融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信息难以有效沟通,客观上造成了各类金融机构和
广大投资者的投资忧患心理。如果相关融资行为通过金融市场体系的直接融资实现,
通过定期的信息披露以及相关金融工具竞争性的交易价格可以有效传递相关信息。
第三个问题,如何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我国银行体系吸收与承担了绝大部分信用
风险与利率风险,利率并没有市场化,利率紧紧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经济环境,但对
于老百姓而言,利率是非常模糊的,如果利率市场化了,又由于供求者偏好的模糊
以及市场信息的阻隔,无法确定是否获利,所以造成了利率市场的不利管理。另一
方面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并不发达,利率衍生品市场尚未起步,银行缺少有效
管理信用利率风险的工具,难以向银行体系外转移或分散风险,致使金融风险过度
集中于银行体系,而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要部分,直接造成整个金融体系
缺乏生命力。
总结一下,在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中。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为经济服务,这已
经被世界经济发展史证实为一个基本规律,也是经济学家们的共识。经济对金融的
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金融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并伴随着
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同,由
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1969年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结构和金融
发展》一书中指出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往往是金融高速发展的时期。卢卡斯(1995)
也指出,金融业的发展实际上是跟随实体经济需求的引导,当实体经济有需求时,
金融业就自然而然发展起来。因此,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牢固,金融业的发展
方可持久稳健;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金融业非理性扩张,可能会使金融业一时兴旺
发达,但从长期来看则会贻害无穷。因此,金融业的发展需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
始终应辅助或服务于实体经济,不能凌驾于实体经济发展之上。只有使金融在促进
经济发展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才能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从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情况看,由于直接融资比例偏低,金融市场体系发
展滞后,导致金融结构失衡,金融体系的各项具体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在当前的环
境下,需要通过发展直接融资体系、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以及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
等措施,改善金融结构,促进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
如何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重点有?
第一,我们要解除长期以来实行的禁止非金融机构之间发生信用关系的限制,放
松对非金融机构信用活动的管制,让实体经济之间直接发生信用活动。大力发展直
接融资市场体系。继续深化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放松管制,弱化行政审批,强化
信息披露,建立事后问责和民事赔偿制度,夯实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基础,促进发
行人、中介机构和投资主体归位尽责,逐步实现股票发行制度的完全市场化;加快
发展全国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通过建立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放松挂牌上市
企业标准,强化市场参与主体归位尽责的自律体系,建立和完善各层次市场之间的
有机联系,加快全国统一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扩容与发展;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促
进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探索建立跨市场执法机制,逐步建设规
范统一的债券市场。
第二,建议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提高股票、债券、
商业票据市场的有效性,目前我国的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金融体系自身
对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散功能的需求迫切。建议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稳步发展金融
衍生品市场,为金融体系提供有效风险配置与管理的工具。具体而言,建议加快完
善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体系及配套税收政策,建立统一的证券发行与交易平台,稳
步推出国债期货等利率衍生品以及信用衍生品等金融工具。同时为企业提供短期的
流动资金,进一步的发展产业与金融业的相互交融,共同促进。
第三,是以新基金法的实施为契机,积极培育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我国金融
结构的改善意味着金融体系中金融市场的比重将逐步增加,金融工具将更加丰富,
在此过程中需要培育一支强大的、种类丰富的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为不同风险偏
好与风险承担。
第四,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首先,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我国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际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
日益加深,各类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日趋加大,对我国的金
融监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尽
快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扩大金融监管范围,消除金融监管真空,实现对金融市场和
金融活动的全方位监管。其次,由于我国金融行业特殊性,目前占主导地位和垄断
地位依然是国有或者国有控制金融机构,这些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对维护国家经济
安全和金融安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专门针对国有以及国有控股金融构,
建立高效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有效地解决“大而不倒”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
道德风险问题。
总之,在现代国际金融市场上,关于如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这个讨论问
题上,历时比较长久,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也有不断研究的意义。
中国正处在一个很关键的时段,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会不断与国际接轨,其发展
趋势也迫在眉睫,在我国,金融主要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之后,也会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把这个问题的理论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不断的提出,不断地
探讨,不断地付诸实践。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推动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