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 、厂01.27 第1期 NO.1 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Xinxia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0年2月 Feb.2O10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机动目标跟踪仿真
徐海 ,王娜娜
(1.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郑州450046;2.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系,郑州450046)
摘要:将卡尔曼(Kalmal1)滤波器的变维滤波算法应用于雷达数据处理中,对机动目标进行跟踪,得出机动 目标的滤波数据曲线,并对目标进行了拦截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估计出目标的运动特征并对运动
目标拦截成功。 关键词:卡尔曼滤波器;变维滤波算法;目标跟踪 中图分类号:TN95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26(2010)01-0066-03
The Maneuvering Target
Tracking Simulation Based on Kalman Filter
XU Hai .WANG Na.na
(1.Department of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Institute ofHenan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46,China;2.Department of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Henan Radio& Television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46,China) Abstract:The Kalman filter trans-dimensional filtering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radar data processing,the mobile targets was traced and the curve of filtering data was drawn to carry out me interception simulation.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method Can estim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maneuver goal and to carry out a successful intercept. Key words:Kalman filter;variable-dimensional filtering algorithm;target tracking
O 引言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信号的不同信息,主要包括随机信号的滤
波和各类参数的估计以及产生随机信号的系统辨识或建模等。Kalman波形估计能够实现对带有噪声(JJn性
的背景噪声)的观测数据进行随机信号取值估计;用于处理雷达数据,能够对探测到的目标提取位置信息形
成的点迹数据,经预处理后,新的点迹与已存在的航迹进行数据关联,关联上的点迹用来更新航迹信息(跟
踪滤波),并形成对目标下一位置的预测,没有关联上的点迹进行新航迹起始【l】。笔者采用基于Kalman滤
波器的变维滤波算法,对雷达获得的目标观测数据进行机动模型的滤波跟踪,并对目标进行拦截仿真。
l 变维滤波算法原理
变维滤波算法采用非机动模型和机动模型,无机动时滤波器工作于正常模式(即采用非机动模型),用1
机动检测器监视机动,一旦检测到机动,即采用机动模型进行跟踪直至下一次判决而退回正常的非机动模
型。这种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非机动时采用低阶的Kalman滤波器,而机动时采用高阶的Kalman滤波器。用
机动检测器来监视机动,一旦检测到机动,模型立即由低阶转至高阶,其关键是机动检测器的设计及模型
转换时滤波器的重新初始化问题【2】。
1.1非机动模型 恒速模型(非机动模型)。若目标以恒定的速度运动,则可得其状态方程为:x(k+1)= x(忌)+aw(k),
收稿日期:2009—12-17 修回日期:2010.01—15 作者简介:徐海(1969一),男,河南新乡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智能自动化装置。Email:xuh2006@163.corn。
徐海,王娜娜: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机动目标跟踪仿真 ・67・
其中 (七)= (尼)
(七)
(七)
夕(七) . = 1
0 l
0 0 O 0 0 0
0 0
l 71 O 1 . = /2
1
0 0 0
0
/2 l ,∥=【 ,wd ,∥( )是零均值、方差阵为0的高
斯随机序列。在2坐标方向上的加速度相互独立并具有相同的方差 ,故0= /,即 [∥(七)】=0, ∥(七)
( = 。其观测方程为: (足)= (七)+ (七),式中 =l :::l, 为零均值、协方差阵为 的
白噪声,且与∥不相关。
1.2机动模型 恒加速模型(机动模型)。若Et标以恒定的加速度在运动,则其状态方程可表示为:Xm(k+1): m (七)
+ ∥ (七),式中E[W (Ji})】=0,E[/f (尼)∥ ( )】=0 ,,
Xm= 5cm。
Y
m . = l 0 /2
0 1 0 O
O O 1 0 0 0 l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2
0
1 0 0 l , 卅= Tl|4
T|2
0
0
1 0 0
0 T1|4
/2
0 l
观测模型与非机动模型在形式上相同,只是H矩阵变为 m,即Hm:l 0 0 0 0 0 f。
LO 0 1 0 0 o_l
1_3跟踪滤波器 由于目标的动态模型是线性的,过程噪声w(k)和测量噪声v(k)服从高斯分布且相互独立,故可利用
Kalman滤波技术对目标的位置和速度进行估计,其估计的均方误差是最小的。对位置和速度的最佳滤波和
最佳预测如下。预测:新 /(k一1)1= 膏【( 一1)/(k一1)];预测误差协方差:P[ /(k—1)】: 尸[( 一D/(k—1)】 + 口(七) ;
Kalman增益: (七)=P[k/(k一1)】,, { .i}/(七一1)l,, +厅( )} ;滤波: (.j}/七)= /(k—1)】+ (七){ (七)一 【 /(七一1)】);滤
波协方差:P(k/.j})=[,一K(k)H]P[k/(k—1)】。
1.4非机动模型滤波的初始化 在应用Kalman滤波算法时,需要指定滤波的初始条件,根据目标的初始状态来建立滤波器的起始估
计,即 (0/0)= (0),p(o/0)=8(0)。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目标的初始状态通常是无法知道的,可以利用其
前几个观察值建立状态的起始估计。对于只需考虑目标位置和速度状态估计的非机动模型,则可以利用其
前2个观测值建立起始估计,即 (2/2)= (2) (2)_. (1)】/ : (2) (2)一 (1)】/T} 。起始估计的估计误差为:
/T
0
O (2)
(2)
.y(2)
y(2)
}T
T /4+2 /T
0
0 (2)
(2)一: (1)】/T
(2) 【: (2)一 (2)】/
0
0
/T ;起始估计的估计误差协方差矩阵为:P(2、2):f{ (2/2)j (2/2)):
0 O
/T
T /4+2 /T。
1.5机动检测 滤波器开始工作于正常模式,其输出的信息序列为 (后),令 (尼)=ap(k一1)+vT(k)S一-(七) (七),其中 (尼)
是 (七)的协方差矩阵。取A=(1一口)一 作为检测机动的有效窗口长度,如果 (七)≥ ,则认为目标在k—A-1
开始有一恒定的加速度加入,这时目标模型由非机动模型转向机动模型。由机动模型退回到低阶非机动模 ・68・ 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生
型的检验方法是检验加速度估计值是否有统计显著性意义,令 。( )=∑占 (.,/-,) ( / )r;(_,/_,),其中 J-k ̄p+l 含(|]}/J]})是加速度分量的估计值, ( /尼)是协方差矩阵的对应快,如果 (尼)< ,则加速度估计无显著意
义,滤波器退出机动模型。
1.6滤波器的重新初始化 当在第k次检测到机动时,则在k—A一1开始有一恒定的加速度,在窗内的估计应修正如下。首先,在
尼一A的力Ⅱ速度估计为: (七-A/k-A)=2T [ (尼一A)-zx【(七-A)/(k-A-1)】, 【(七一 )/(k一 )】=2T一 {zy(k
一 )一 [(七一 )/(k一 —1)】),其中 [(后一 )/(k一 )]= (七一 )/(七一 一1), 【(七一 )/(七一 )= 【(七一 )/(k—
A一1)。在k一 的位置估计为: 【(七一A)/(k—A)=zx(k一 ), 【(后一A)/(七一A)=zy(k—A);在k—A的速度
估 十为: [(七一 )/(七一 )= 【(露一 一1)/(七一A—1)]+ 【(七一 )/(七一 )】, 【(七一 )/(后一 )】= 【(七一 一1)
/(k-A-1)】+ [( -A)I(k-A)】;协方差矩阵修正为: 【(七一A)/(k-A)】= 。, 【(尼一A)/(k—A)=2T ,
【(七一 )/(j}~ )=2T一 。, [(I]}一 )/(尼一 )]=4T-4{ + 。[(七一A-1)/(.i}一A一1)】)+2Tpt:【(七一A一1)/(七一 —
1)】+T P22【(足一 一1)/(七一 —1)],p墨[(七一 )/(尼一 )]=4T 1+4T-4Pl1【(七一A一1)/(七一 —1)+P22【(七一 一1)/(七一
—1)】+4T~Pt2[(七一 —1)/( 一 —1)】+P22【( 一 一1)/(七一 一1)】+4T~Pl2【(七一 一1)/(七一 —1)】p墨【(七一 )/(七一
)】:4T_3 l+4T_3Pl。【(七一A—1)/(七一 —1)】,p墨【(七一 )/(七一 )】=4T-3 l+4T-。Pll【(七一 一1)/(七一 —1)】+2T~P22【
(k-'4一1)/(七一 —1)]+6T~Pl2[(七-/I-1)/(k一 —1)],其中关于 分量 3, 4, 6,P44,P46, 的与关于
分量的类似,其他分量外为零L3 J。
2仿真试验
假定使用一、二坐标雷达对海平面上运动的一个目标进行观测,目标的起始点为(4 000 m,4 000 m), 目标在t=0~380 S沿 轴作恒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为.18 m/s,在t=380~600 S向Y轴作9O。慢转弯,加速
度为 = =0.075 m/s。,完成转弯后加速度降为零;从f=610 S开始做9O。度的快转弯,加速度为0.3 m/s ,
在f=660 S结束转弯,加速度降至零。拦截物体运动速度为20 m/s,初始位置为(7 000 m,6 000 m)。雷达 扫描周期T=2 S,对X和Y独立地进行观测,观测噪声的标准差均为100 m。通过雷达对目标的跟踪算法,
得出滤波估计曲线,据此对目标进行拦截,并进行仿真分析【们。
在仿真中,各算法运用和参数的选择如下:假定非机动模型的系统扰动噪声方差为零,机动模型的系
统扰动噪声标准差为加速度估计值的5%,加权衰减因子 =0.8,机动检测门限 =35,退出机动的检测门
限 =13。在跟踪开始时,首先采用机动模型,而后激活机动检测器。各仿真图如下【7】.
据、 结果图 Fig.1 the original and processed data of radar,and the result figure 图2拦截运动仿真曲线 图3拦截物体与目标直线距离仿真曲线
Fig.2、,Simulation curves of eig.3entihnetesrruimptiula。tinontargcuertveafIodfd.iestan。aclemaneu er target interception twe th g v De en lnterrupt1On ta唱et ana e Oal 图中分别给出了变维滤波算法测量数据曲线、滤波数据曲线、拦截曲线及拦截物体与目标物体直线距
离的曲线。从这些图中可以看出,在开始时滤波误差较大,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滤波误差迅速降低,滤波
数据曲线逐步逼近真实轨迹;当模型之间转换时,会带来较大的误差。从图2可以看出,拦截物体能随着 目标物体的估计曲线运动而运动;从图3可以看出拦截物体与目标物体的直线距离在逐渐减小,在489 S
时,拦截物体与目标距离为2.55 m。运用变维机动算法进行目标跟踪时,滤波效果与门限值的选取有很大
的关系,若在跟踪的过程中采用自适应调节则可以改善跟踪性能。
(下转第7l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