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动特性分析

气动特性分析

飞行器总体设计课程设计 150座客机气动特性分析

一. 计算全机升力线斜率LC

_LLWCC

_LWC为机翼升力线斜率:_2/2LWRRCAA

ξ为因子: 2_12hnethgrossLWgrossdSdbSCS

该公式适用于dh / b < 0.2的机型

ζ为校正常数,通常取值为3.2;

dh为飞机机身的最大宽度;b为机翼的展长;

Snet为外露机翼的平面面积;Sgross 为全部机翼平面面积。

由于展弦比RA=9.0,算出_LWC=5.14( 1/rad )

又因为ζ为校正常数,通常取值为3.2;

dh为飞机机身的最大宽度,等于3.95m;

b为机翼的展长,等于34.86m; Snet为外露机翼的平面面积,估算等于119.652m;

Sgross 为全部机翼平面面积,等于134.92m;

算出ξ为因子等于 1.244.

所以可以算出全机升力线斜率LC等于6.349

二.计算最大升力系数maxLC

max1410.064LregsLCC

Φregs为适航修正参数,按适航取证时参考的不同失速速度取值。

由于设计的客机接近于A320,所以取Φregs等于1

所以代入上面公式得到maxLC等于1.662

三.计算增升装置对升力的影响

前面选择了前缘开缝襟翼

c’LE /c 为前缘缝翼打开后机翼的弦长与原弦长的比例,它与机翼外露段的相对展长有一定对应关系。

所以先计算机翼外露段的相对展长

等于(1-机身宽/展长)%

机身宽为3.95m,展长为34.86m,

代入公式,算出机翼外露段的相对展长

等于88.67%,对应到上图,纵坐标

c’LE /c 等于1.088。

由上表格,可知最大升力增量等于

0.4*c’LE /c,代入c’LE /c等于1.088,

可得ΔClmax等于0.4352.

襟翼实际使用时,升力增量的估算值与襟翼偏转角有关,可近似表示为下式(二维):maxmaxllCC,

由于襟翼最大偏转角max等于40°,

一般起飞状态 β =7° lC=0.07616

最大重量起飞 β

=15° lC=0.1632 着陆状态 β

=35° lC=0.3808

四.计算升致阻力

巡航构型的升致阻力因子:

21.050.007DcleanLRcleandCKdCA

襟翼打开时的升致阻力因子:

21.050.2710.0004870.007DflapLRdCKdCA

(其中RA为展弦比,flap为襟翼偏

转角)

已知RA=9.0,起飞状态flap=7°

着陆状态 flap=35°

代入公式可以算出:

巡航构型的升致阻力因子等于 0.044

起飞状态的升致阻力因子等于 0.050 着陆状态的升致阻力因子等于 0.037

五、计算各部件湿润面积

对于机翼和尾翼:

如果 (t/c) < 0.05; Swet = 2.0003·S外露

如果 (t/c)  0.05; Swet = S外露·[1.977 + 0.52(t/c)]

对于机身、短舱和外挂:

Swet = K·( A俯 + A侧)/2

其中:K = π (对于椭圆截面); K = 4

(对于方形截面)

A俯 -俯视图面积

A侧-侧视图面积

所以:

机翼 S外露=119.652m

(t/c)=0.18 Swet=247.752m

平尾 S外露=32.452m

(t/c)=0.08 Swet=65.502m 垂尾 S外露=18.612m

(t/c)=0.08 Swet=37.572m

机身 A俯=119.312m A侧=125.052m Swet =383.692m

短舱 A俯=5.542m A侧=5.542m Swet =17.412m

六、巡航状态下的极曲线

1、计算摩擦阻力系数

2log1fturbdbRAcNcM

空气动力学p269查到

当H=11km时,

T=216.7K a=295.1m/s

P=0.227pa =0.3648kg/2m

因为M=0.8 所以v=M*a=236.1m/s

空气动力学p8萨瑟兰公式求出

521.422*10*/NSm

飞机各部分的当量直径:

机翼:l=MAC=4.108m

平尾:l=MAC=3.024m

垂尾:l=MAC=3.86m

机身:l=(机身高+机身宽)

/2=4.045m

短舱:l=d=1.84m 代入数据,可以求出湍流状态的摩擦阻力系数fturbC

湍流与层流混合情况下的摩擦阻力系数为:

1Tfmffturbbxccl

取Tbxl=0.3

所以:

机翼 平尾 垂尾 机身 短舱

fturbC 0.002467 0.002595 0.002500 0.002482 0.002805

fC 0.001926 0.002019 0.001945 0.001931 0.002182

所以,摩擦阻力系数:

10IiifwetiDfWcSCS

代入数据,10IiifwetiDfWcSCS

约等于0.0129.

2、计算压差阻力

机身的压差阻力因子为:

1.2312.20.9fusFkk

(k=37.91/3.95=9.5975)

k 为机身长细比,即机身长度与机身最大直径之比 。

发动机短舱的压差阻力因子为:

10.35/nacnacnaclFd

lnac/dnac发动机短舱的长度与直径之比

(lnac/dnac=3.78/1.46=2.589)

机翼的压差阻力因子(尾翼类似):

40.280.180.61/100/1.34cos/wingmmFtctcMxc

对于机翼,(t/c)=0.18,(x/c)m=40%,M=0.8, Λm用空气动力学p166公式换算为55.62°

对于平尾,(t/c)=0.08,(x/c)m=40%,M=0.8,

Λm用空气动力学p166公式换算为22.09°

对于垂尾,(t/c)=0.08,(x/c)m=40%,M=0.8,

所以,代入各公式,各部件压差阻力因子为:

fusF 1.145

nacF 1.135

wingF 1.508

htailF 1.146

vtailF 1.398

3、计算干扰阻力

干扰阻力是通过干扰因子Q来计入的。

机身与机翼

对于翼身融合良好的中单翼、下单翼布局,

Q=1.0;

没有整流的机翼,Q=1.1 ~ 1.4,

常规设计中,Q的取值范围一般在1.0 ~ 1.2之间;

平尾和垂尾

Q=1.2;

发动机短舱

翼吊布局:Q可以取1.05

尾吊布局:干扰阻力应再取高出20%,即1.26

综上,机身和机翼Q取1.1

平尾和垂尾Q取1.2

发动机短舱Q取1.05.

4、计算飞机各部件的废阻

第i个部件废阻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0cwetcDfcccwSCcFQS

公式中的参数已经全部在前面算出来了,将数据代入公式,可得:

机翼废阻系数 0.005867

平尾废阻系数 0.001348

垂尾废阻系数 0.000909

机身废阻系数 0.006917

发动机短舱废阻系数 0.000434

求和得到飞机总废阻系数为0.015475.

5、求次项阻力

机翼次项阻力:机翼型阻的6%

机身和尾翼次项阻力:机身型阻的7%

发动机安装次项阻力:短舱型阻的15%

系统次项阻力:总型阻的3%

驾驶舱风挡:2% ~ 3%的机身阻力 所以得到:

机翼次项阻力因子 0.000352

机身和尾翼次项阻力因子 0.000094

发动机安装次项阻力因子 0.000136

系统次项阻力因子

0.000464

驾驶舱风挡因子 0.000173

所以求和得到总次项阻力因子为:0.001219

所以总零升阻力=各部件废阻之和+次项阻力

=0.016694

6、求压缩性阻力

由平飞公式算出升力系数LC

21****2LWCVS

其中W=最大起飞重量*0.85*9.8=653588.46N

其它参数前面已知,所以LC=0.4766

阻力发散马赫数MDD计算公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