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血液透析市场行业分析
1. 血液透析是透析领域的主导治疗方式
透析疗法是指血液中的一些废物通过半渗透膜排出体外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急、慢性
肾衰竭等疾病。一般可分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两种。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
通过血透机的半渗透膜将ESRD(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泛指各
种慢性肾病的终末阶段,俗称“尿毒症”)患者血液中的代谢物,过量的电解质和水过滤出
血液。血液透析的治疗频率是每周2-3次,每次治疗4小时。通常治疗在医院或专门的诊
所完成,需要专业护士提供看护。
图一.血液透析治疗方案示意图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
利用人体自身腹膜的透析功能来滤除血液中的代谢物。因此,腹膜透析不需要透析
机。在腹膜透析过程中,透析液通过一根永久植入的导管被引流如腹腔,透析液通过吸收
流经腹膜的静脉血中的代谢物,实现透析治疗作用。腹膜透析可分为两种,连续不卧床腹
膜透析(CAPD)和自动化腹膜透析(APD)。CAPD要求患者每天四次手冻更换腹腔中的
透析液;APD
则通过透析机器自动更换透析液,实现在晚间患者入睡时进行透析治疗。 附件
图二.腹膜透析治疗方法示意图
对于两类疗法,其主要对比如下:
图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对比
血液投资和腹膜透析对ESRD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上,医学界一直存在争议。腹膜透
析从便利性和经费的角度,较血液透析有明显的优势;然而腹膜透析虽然可以在家中自主
完成,但由于操作不当和灭菌问题,患者感染腹膜炎的概率较高,一旦感染将极大的影响
后续的腹膜透析治疗。
图四.2008年两医院透析患者因并发症门诊和住院情况对比
基于较早的研究资料,在对浙江省两家三甲医院透析治疗效果的临床统计中,腹透者
和血透者并发症或感染的年门诊就诊率和住院率存在显著差异,血透者并发症门诊就诊率
低于腹透患者。腹透者就诊原因多是腹透炎;血透者就诊疾病主要是感染。
世界各国/地区在选择ESRD的治疗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然而这种差异并不存在明显
的人种和地域集群特征。当然血透由于更高的治疗安全性,在大多数发达过程成为主流的
透析治疗方式。全球来看采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患者比例大约为9:1。血液透析通过将
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电解质溶液(透
析液)分布在空心纤维内或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从而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
多余的水分、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附件
图五.血液透析(H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的最主要方式
2. 血液透析市场蓬勃发展 全球血液透析市场稳定增长
根据东方证券字在2016年中的测算,其认为全球透析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
其中89%为血液透析业务的收入,约712亿美元。未来3-5年全球透析市场规模能保持4%
左右增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目前透析率较低的新兴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美国和欧
洲等发达国家的增速将低于4%。
2015年全球有280万人接受透析治疗,相比2014年增长6%。未来亚太等新兴市场新
增的透析患者数量能够使得增长速度维持在6%-7%。
图六.全球透析市场规模(不考虑汇率影响)
附件
图七.全球透析患者以7%的速度稳步增长
图八.亚洲太平洋地区有全球42%的透析患者
伴随者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加,全球的透析中心数量也随之增长,其增长速度基本与透
析患者数量的增长速度一致,2015年估计达到3.8万个,平均每个透析中心服务70个患
者。基于美欧等发达地区较高的透析率和增速较慢的透析患者数量等事实,我们认为新增附件
的血透中心主要建立在亚太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目前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将是
未来透析市场重要的增长点。
图九.全球透析中心数量同步于透析患者的增长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是未来透析业务的重要增长动力
美国,欧洲等透析市场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时期,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是透
析业务未来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
新增病人主要来源于亚太地区: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新兴市场,2013年透析患者增长
17.7%,远高于其他地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由于ESRD患者治疗率较高,同时人数增长缓
慢,同比增长2%-4%。据费森尤斯预测,到2030年全球透析病人预计能够达到648万人,
CAGR为5.6%,其中亚太地区病人占比将超过一半,GAGR 7%。
图十.2013年亚太地区新兴市场的透析患者增速最快
附件
随着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的高发导致慢性肾病的发病率持续
上升。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别于欧美国家,目前肾小
球肾炎是引起中国人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但由糖尿病和高血压引起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人
数不断增加,逐步成为主流。
图十一.我国城乡糖尿病患病率统计 图十二.我国城乡高血压患病率统计
亚洲是ESRD的高发地区,以日本、台湾为代表的发达地区,ESRD的点患病率显著高
于其他国家。中国由于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和统计不全等问题,患病率显著小于可比国家。
图十三.各国ESRD患病率统计
目前中国,存量透析治疗需求仍远未被满足。中国13.6亿人口,其中ESRD患病人数
约为200万人,但晚期肾病患者接受透析治疗的比例偏低:截至2013年底,全国透析人
数仅28万人。中国的平均的透析治疗为每百万人182人,除北京外,远低于其他国家和
地区。我们估计2013年中国整体透析治疗率约14%,低于全球平均37%的治疗率,更是远
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90%的治疗率,中国的透析需求远未被满足,透析市场发展潜力巨
大。
附件
图十四.中国透析治疗率水平极低,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血液透析市场理论市场规模巨大
我国现有ESRD患病人数70万人(2014年数据),若患病病人全部有效治疗,ESRD
患病人数将在7年内达到200万人。规范透析病人平均寿命达到7年,按照背景2006年
年发病率195/百万人,北京市的潜在电焊栟榈应为1,365/百万人。以此推算我国将有200
万ESRD患者需要接受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
如果按照5万/年的基础治疗费用(不含辅助用药)推算,我国透析市场现有规模为
125亿元,潜在规模为350亿元,潜力规模达1,000亿元。
图十五.全国ESRD患者数量测算(万人) 图十六.透析病人基础治疗费用(亿元)
3. 宏观政策面-中国血液透析市场面临良好的投资节点
大病医保政策的逐步落实,报销水平逐步提升,正加速释放血透需求
• 2012年8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社部、民政部、保险监
督管理委员会等六部委共同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
针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合)人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减轻城乡居民的大病负
担。按现行医保政策报销后,对个人年度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达到起付线的,纳
入大病医疗保险,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50%。纳入大病保障的20种疾病包括:儿童白
血病、先心病、终末期肾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药肺结核、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血友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唇腭裂、肺癌、食道癌、胃癌、I型糖尿
病、甲亢、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结肠癌、直肠癌。 附件
• 2013年1月,卫生部宣布我国农村医疗保障重点将向大病转移,困难农民将额外得
到15%的民政医疗救助基金,总报销比例将不低于90%。
• 2014年2月8日国务院医改办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严格
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2014年全面推开城乡
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
• 2014年8月,卫计委公布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进展情况,截至2014年5月底,农村
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已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市、区),其中,山东、天津、吉
林、甘肃、青海等省(市)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大病保险工作并实行省级统筹。卫计
委将加快推进大病保险工作,力争于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工作。
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政策明朗,未来新开办的医院和第三方血透中心将呈爆发式增长
随着政府不断提升保障水平,降低血透患者经济负担,血透患者的治疗需求将加速释
放;然而血透中心在中国仍处于极度紧缺的状态,供给远小于需求。开办血透中心的政策
门槛下降,将使得血透服务行业能够满足快速释放的血透需求。
• 自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颁布以
来,国内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风向日趋明确。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
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
疗机构。此次的政策转变使得有意参与血透服务的社会资本可直接开设医院,而不必
单独申请第三方血透中心牌照,此举大幅降低了血透中心的进入门槛,我们认为资本
借道开办医院进入血透行业将在未来几年呈爆发式趋势。
• 此外,政府也逐步放开独立血透中心的开办,2014年3月19日卫计委发布《关于征
求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规范和基本标准意见的函》,与2009 年8 月17 日发布的
《血液透析室建立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相比较,独立血透中心的开办条件大幅
降低。独立血透中心数量也将快速增长,打破目前数量稀少的现状。
4. 血透行业的产业链及投资机会
血液透析市场是中国最具潜力的蓝海市场之一,随着血透中心政策门槛的不断降低,
血液透析行业迎来良好的投资机会。目前中国终末期患者数量约200万人,按每年透析费
用5-7万元测算,血透行业静态理论市场规模约为1000-1400亿人民币。目前规律透析的
患者仅约28万人左右,治疗率约14%,未来透析治疗率的提升和不断增长的ESRD患者数
量将为行业成长提供广阔空间。中国血透行业产业链面临良好的投资机会,目前血液透析
市场规模约为140亿元,伴随报销比例的提升和社会资本参与建立更多的血透中心,未来
5年血液透析市场将进入加速增长的阶段,至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50亿元,复合
增速超过20%。
血液透析业务主要由四个大部分组成:透析机;透析耗材;透析药品以及人工服务。
目前在中国均次血透打包收费约为400-600(部分地区可能更高)。血透业务的综合毛利率能
够达到30-40%。
就血透设备和耗材而言,国内厂商将主要受益于不断成长的血透市场和对进口产品的
替代:
1、因为血透服务医保打包付费,医疗服务提供商有降低成本的需求;
2、目前市场主要产品为外资产品所垄断,国产产品基数低,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
3、国内的技术水平在不断进步,产品稳定性大幅提升,满足医疗需求。
就血透服务商而言,目前是跑马圈地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