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 日语
姓名: 覃丽芳
学号: 1662221
题目: 论海洋生物保护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海洋领域资源丰富,但是在开发和生产的过程中,受
技术问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向海洋排放过多的污染物,对海洋造成严重的污染,
进而影响海洋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使得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濒临绝种。本文
将从人类活动对海洋带来的不良影响出发,分析开发海洋生产中容易发生的海洋
环境问题,并对防控对策进行合理思考,从而为我国海洋生物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污染源;海洋生物质量状况;海洋生物保护措施。
前言:地球上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很大,自古地球就有“三分陆地七分水”
之说,长期以来海洋也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
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
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加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并有继续扩
展的趋势。人类的活动给海洋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面临
着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海洋动物濒临绝种。而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同样
面临着严峻的形式,所以保护海洋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
一·对海洋污染认识
海洋环境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
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
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等。
二·目前我国海洋污染的现状
我国海洋生物种类、海洋可再生能源蕴藏、海洋石油资源量均处于世界领先
水平,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海洋污染日益严重,入海
流域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石油产品泄漏、海上石油开采、海水养殖的添
加剂对我国近海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对石油等行业的开发,
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而且工业开发区多数是沿海地区,因而产生的各
种污染物都排入了大海,所以我国近海地带海洋污染较为严重。
2001年到2005年间,我国近海海域海水状况越来越不好,污染程度加重。
我国自北向南的海域,渤海,东海,黄海,南海的海水都受到污染。其中某些沿
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
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主要的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等,
而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产生的。大量污染物的排入使得某些海洋水
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
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
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2005年到2009之间,我国对海洋进行整治,
部分海域有些好转。然而农民对含镉农药大量使用,使得海洋污染物中镉化物的
含量大大上升,所以大部分近海海域污染形式依然严峻。
我国沿海各种类型的污染源主要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
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重要污染物,有石油烃、重
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
就目前来看,随着人类各种活动的进行,对海洋的污染也随之加重。据有关
部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工
业水使得海水重金属含量大大增加,而生活水使得海水越来越富营养化。其次,
因为我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我国港口和经过我国管辖海域
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所以每年也有大量的船舶排放的污
染物排入大海。还有我们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不合理的
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这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
到破坏等等。更甚,中国沿海油污染比较严重,石油是各种污染物中入海量最大
的一种。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危害极大,油在水面容易形成薄膜,阻止海气
交换,使海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故油污染能引起大面积的缺氧现象。油膜、油块
能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使其窒息死亡;能使卵化的幼鱼畸形,导致鱼、贝蓄积
某些致癌物质。由此可见,人类活动给海洋带来了极大的污染 。
三·我国海洋生物质量状况
我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近岸海域生境恶化,生态系统
结构失衡,典型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减少,赤潮等海洋生
态灾害频发,外来物种入侵产生危害。同时,人为破坏海洋生态的违法行为仍未
得到有效遏制。
(1)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失衡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近岸海域生态压力不断增加,生境恶化,海洋生
态系统结构失衡,典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栖息地丧失严重,主要传统
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海水养殖品种种质退化严重。
随着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外源性营养盐的大量输入导致海水营养
盐结构失调,海水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物种多样性均发生了显著
的变化。2002年6月,长江口、辽河口等重要河口区海域浮游植物数量较1959
年同期增加了4-5个数量级。
(2)典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滨海湿地锐减
石油开发和围填海等人为活动导致我国滨海湿地丧失严重。据初步估算,我
国累计丧失滨海湿地面积约219万公顷,占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0%。例如,双
台子河口1987年天然芦苇湿地面积为6.04万公顷,2002年减少为2.4万公顷,
15年间减少了60.3%,芦苇天然湿地丧失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滨海湿
地消失,许多鸟类等珍稀动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珊瑚礁生境丧失
我国珊瑚礁种类约200多种,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沿海。
由于大量开采珊瑚礁,近岸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保护区的建立遏
制了珊瑚礁的人为破坏,并呈现出逐步恢复的趋势,但其他区域珊瑚礁生态系统
人为破坏仍在继续,珊瑚礁分布面积已经减少80%。
●海草床生境消失
我国沿海从南到北都有海草资源分布,海草床是浅海水域初级生产力最高的
生物栖息地之一。目前,我国海草床生态系统正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威胁,例如
海南岛龙湾非常适合海草生长,但由于近几年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导致该海域海
菖蒲、泰莱草叶面上的沉积物层加厚,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整片海草床呈现老化
和退化趋势。
(3)海洋珍稀濒危物种减少
我国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物种正在日趋减少,每年有大量的东方鲎和海龟遭到
捕杀;中华白海豚近年来数量骤减,已成为濒危物种;斑海豹、库氏砗磲、宽吻
海豚、江豚、克氏海马、黄唇鱼等国家保护动物也遭到人类过度捕捞。
(4)外来物种入侵
由于海水养殖引种和水族馆饲养业大规模发展、鲜活水产品广泛流动及远洋
运输船舶压舱水排放等原因,导致海洋外来物种的广泛传播,有的已产生入侵危
害,造成当地物种消失严重,生态结构失衡。至2002年,我国已从国外引进鱼、
虾、贝类等海洋经济生物26种,盐碱地栽培植物2种。某些外来生物入侵已对
局部区域造成严重破坏,如大米草肆虐福建沿海,已占据了闽东100平方公里
的滩涂,破坏了当地红树林生境,引起生物多样性降低,目前已侵犯到渤海黄河
三角洲地区。同时,外来物种的生物杂交有可能造成遗传污染或带入多种病原生
物,对现有的海洋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海洋底栖生物对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具有累积作用,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反
映了生存环境的质量。可食用底栖生物质量的好坏对人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海洋生物保护的措施与可持续发展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生态环境状况,2015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
洋部门,切实履行海洋环境监督管理职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
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重点开展了管辖海域海水
质量、沉积物质量、生物多样性状况趋势监测,加强各类海洋保护区及18个典
型生态系统生态监测,强化77条主要入海河流及445个陆源入海排污口监督监
测,深化海洋倾倒区、油气区、重要增养殖区和滨海休闲娱乐区等区域环境监测,
密切跟踪赤潮、绿潮等海洋环境灾害发生发展态势。
(1)依据《海水水质标准》,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
分为四类:
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
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2)严禁把不达标的生活水或工业水排入大海,加大力度治理富营养化的海
水。
(3)鉴于石油和重金属是人为带进海洋的,所以我们应做好严防种种可能
使石油和重金属进入海洋的事情的发生。
(4)防范外来物种的入侵。
海域的自然资源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像陆地国土一样是中华民族赖以生
存和发展基础。我国的海洋资源既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又有急需加强保护的
双重任务,应该实行合理开发战略,使国家管辖海域成为海洋资源可持续开
发利用基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保护海洋——生命的摇篮。
参考文献:(1)李艳丽,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海洋环境污
染风险及防控对策。
(2)360百度百科,我国海洋污染现状。
(3)中国海洋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