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第八章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e t
4、适应性预期:(货币学派货币错觉理论)
p p
e t
e t
e t 1
( pt 1 p )
e t 1
适应性预期是一种不断纠正错误学习过程。
p 90 0.5(100 90) 95
非理性预期特点(拇指法则 后顾型预期)
三、 理性预期理论基本范畴 (一)理性预期理论的产生及特点 1、产生(教材P171) 2、特点:前瞻性预期(食指法则) (二)理性预期理论的含义 e 1、模型: pt Et 1 ( pt ) 2、含义(教材P172) 四、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 (一)卢卡斯方程(谦206)
通货膨胀预期陷阱

45°线
OP2
B
OP1
A
通货膨胀预期陷阱区域
0

e
二、通胀预期陷阱形成机理及负效应
1.模型分析:(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ut un a( pt p )
e t
当: Pet〈 Pt , Pet = Pt , Pet 〉Pt ,
Ut〈 Un 有效 Ut = Un 无效(有效) Ut ﹥Un 无效 (通胀预期陷阱)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规范不存在承诺机 制,容易引起政策制定者作弊,具有内在的通 货膨胀倾向。 3、本质: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实质上是一 个政府与公众在面对现在与未来中所进行的政 策博奕问题。 4、基普理论模型(教186) (1)最优控制理论:三个关键步骤 (2)基本见解 (3)模型分析
通过以下的模型分析可以权衡出时间不一 致的政 策收益与信誉代价。 条件分析:(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e t n t t
(三)卢卡斯对政策效果的评价(教176) 1、计量经济学的政策评价 2、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异议 四、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货币政策无效论(货币 中性论) (教178) 1、公众未能预期分析:未能被预期到的政策是 有效的 2、公众预期分析:被预期到的政策是无效的 结论:预期是理性的,所以政策是无效的(教180)
二、粘性工资、粘性价格理论(教184)
新凯恩斯主义从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处汲取 了新的内容,从而发展了凯恩斯主义,即费希尔 的粘性工资和粘性价格理论。 1.概念(教184) 2.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联系与区 别 (1)联系:理性预期 (2)区别:充分弹性与粘性 3.工资物价粘性的成因:长期劳资合同论,交错调 整价格论 厂商考虑工人积极性,菜单成本论, 寡头市场论等。 4.结论(教185)
(该部分要说明清楚为什么政府要欺骗公众,为什么政府要欺骗公众才能 成功?要举例说明并要分析原因。纠正书中的错误)
“相机抉择”和“简单规则”两种货币政策规 范的进一步研究 谭旭东: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经济研究2008年第9期观点)
通胀预期陷阱的理论内涵及由来
1.通胀预期陷阱的理论内涵 • 通胀预期(Pe)是指人们对通货膨胀变动 趋势的一种平均期望。 • 通胀预期陷阱是指当通货膨胀预期始终大 于实际通货膨胀时 (Pe 〉Pt ),货币当局将 陷入持续地提高实际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 之中。
• 政府将“包容”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 同时要兼顾经济增长,则只有提高实际 的通货膨胀。
通胀预期陷阱形成机理及负效应
1.模型分析:(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ut un a( pt p )
e t
当: Pet〈 Pt , Pet = Pt , Pet 〉Pt ,
Ut〈 Un 有效 Ut = Un 无效(有效) Ut ﹥Un 无效 (通胀预期陷阱)
假设:厂商的实际产出Yi,厂商的正常产出Yi*(稳定) 厂商的追加产出:h(Pi — P),h是常数, (Pi — P) Pi为该厂商产品的价格 — P为其他商品的 价格(相对价差) Yi = h(Pi — P)+Yi* 但P不知,则根据其经营经验和知识、信息来评估P, 该评估的价格为Pe 则:Yi = h(Pi — Pe)+Yi* 将各厂商的供给函数加总即可得到社会的总供给函数。 Y = C(P — Pe)+Y* 卢卡斯方程(教179图8.1) 只有P 〉Pe,才能Y 〉Y* 当P = Pe时,Y = Y* C为常数,由一定年份中运行的经验数据确定
2 2
y y ( )
e
2
0
2
(2)
因为政府在公众既定的通货膨胀预期下选择货币政策,政府面临的问题是:
maxM( ,y)=-c ( y k y )
s.t.
*
y y ( )
e
2 1 e
解上述最优问题,可以得到政府的短期最优通货膨胀率为:
(C+ ) [ ( K 1) y]
在 IF (1) T时: 0, 则 0
* e
将其代入政府效用函数得
M P ( k 1) y
2
2
M P M S 在o点,次优
(2)
在T 1时: IF
e 0, 则 * 0
c Mf (k 1) 2 y M M f p 在A点,最优 c 2
(3) 在T+2时: 人们发现 * 0 则 e *
e * c 1(k 1) y, 则 y y
M S (k 1) y (1 ) C
2 2 2
M S 在C点最差
又回T时的c点的MS,博 结果。
,最差
结论:用法律约束政府的选择自由:实行单一 货币政策
第八章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8.1 货币政策效应及其制约因素
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定义 是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否有能力引起总需 求和总收入水平的变动。如果不能,货币政 策就是无效的,反之则有效。 更加广义的是,货币政策有效性存在程度 上的区别,它取决于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货 膨胀所造成影响的大小。
二、货币(政策)三性的关联与本质: 1、货币供给内外生性与货币的中性非 中性的关系:二者都是反映货币与经济的关 系,只是因果关系相反而已。是一个问题的 两个方面。 2、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无效性与货币 前二性的关系:货币中性、货币内生性则货 币政策无效或有限;货币非中性、货币外生 性则货币政策有效用或有用(王广谦52) 本质上都是货币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四、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理论 1、内涵:人们曾经普遍认为紧缩性货币政 策具有降低经济增长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具 有加速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如果以某种定量指 标度量货币政策,那么相同幅度的货币收紧和货 币扩张却对经济不具有相同的影响,而且一般情 况是在经济收缩阶段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加 速作用小于在经济扩张阶段紧缩性货币政策对经 济的减速作用,使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依不同的 初始状态而存在。 2、成因:价格弹性非对称性等
总需求函数与货币供给M和价格水平直接关联, 可表为: Y = K0 + K1(M/P)(其中K0 、K1为常数)
(总供给) AS = AD (总需求) (教179图8.1)
无理性预期:当M↑而厂商预期价格Pe不变, AD1在移至AD2 则Yn↑—Y2 有理性预期:当M↑,厂商预期则Pe↑, 使P = Pe,则Yn不变,因为AS1左移到AS2总 供给成本上升。 (教179图8.2) 或当M↑,P — Pe = 0 ,则Y =Y*
• • • • • • • • • •
收入弹性与价格弹性之和等于1,即eq + ep= 1 第一,在1中:ey =1,ep = 0 在大量失业 ,MS↑— p不变 — y↑ (同步) 有增长、无通胀 , (净增长) 第二,在2中:失业↑、y↑、ey↓ ep↑ MS↑— p ↑ — y↑ 有通胀、有增长, (半通胀) 第三,在3中:已经实现充分就业,ey = 0, ep=1 MS↑ — y不变 — p↑ (同步) 有通胀、无增长, (全通胀)
5、理性化的社会目标函数
S = S(Pt,Ut) S′(Pt) < 0, (教188)
S′(Ut) < 0,
说明见图教189
说明与货币学派的自然率假说是一致的
6、泰勒博奕(说明见图教190) 三、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可能与代价 经济数学模型分析(教191)
M ( , y ) c ( y k y ) (c 0, k 1)(1)
三、制约因素
1、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概念
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大小取决于三个要素:货 币乘数、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真实资产需求的利 率弹性。 认识时滞 内部时滞 行动时滞
2、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
概念 反应时=PT(Y)(教P134) 根据改革以来的货币流通变化形式,货 币流通速度下降了,大约每年下降0.3%, 政府今年想确保经济增长实现7.5%的速度, 物价水平可以承受3%通胀率,问中央银行 的货币供给量增加多少比较恰当? 解:M=(GDP+1)×(P+1)/(V-1) =[(1+7.5%)(1+3%)/1-3%]-1=11.06% 4、金融创新(教P134) 5、微观主体预期的抵消作用
u u a( p p )
当: Pet = Pt , Ut = Un 无效 Pet 〉Pt , Ut ﹥Un 无效 Pet〈 Pt, Ut〈 Un 有效 只有预期通胀小于实际通胀时,政策才有效(画图)
弗里德曼的货币幻觉理论。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结合货币学派的自 然率假说)
p政策有效区 U Un 政策无效区
二、政府在博奕中背信的可能性 1、概念:货币政策时间一致性是指,在没 有任何新信息出现的情况下,一项货币政 策在制定阶段和执行阶段都是最优的。如 果它只是在制定阶段是最优,而在执行阶 段不是最优,这项政策就属于时间不一致 性。
2、成因:经济政策的制定者不是机械装置,而是 理性的经济人。当面临不同的经济环境时,经济政策 的制定者必然要采取一些应变性的策略来重新最大化 自身的利益或效用。
6、其他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四、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经济过热 有效 无效 有效性较大 有效性较小 p↓y↓、p↑y↓、 p↓〉y↓ 、 p↓〈 y↓ 经济过冷 有效 无效 有效性较大 有效性较小 p ↑y↑、p↓y↓、 p ↑〈 y ↑ 、 p ↑ 〉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