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联合作战范例篇一:联合作战联合作战联合作战作为一种古老的作战概念,在上个世纪中期就开始被广泛应用。
登陆作战常常被作为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的模式化场面被人们认同。
但是,联合作战并不仅仅只是有不同军兵种的人员或是装备参加的作战形式,它的实现也并非是海军司令向空军司令打个电话要求派出一个中队的飞机进行支援那么简单。
目录编辑本段概念联合作战的精髓是统一、凝聚和相互信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军事技术领域导致了前所未有的革命。
一系列以前难以想像的技术手段得以实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换成为可能,为联合作战的艺术提供了前所未有(来自:WWw. : 联合作战范例 )的技术平台。
到二次大战末期和越南战争时期,美军已经展示出高超的联合作战水平。
尼米兹、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等将领通过战场上的实战塑造了联合作战的原则,并且提供了经典的联合作战范例。
但是在二战结束后的40年里,联合作战艺术却奇怪地遭到冷落,原因竟然就是一举结束二战的新军事技术革命的产物———原子弹。
由于对于核武器的迷信以及核军备竞赛带来的对核威胁的恐怖,美国军队曾经误以为美国不再需要训练有素的联合部队,而仅仅依靠核能力就能够赢得常规战争、制止核战争。
冷战期间的这种思维使联合作战艺术停滞发展了达40年之久。
直到海湾战争,联合作战在一个弱小并且军事思维停留在一战期间的军事对手面前突然显示出空前的威力。
而在一年前的美军空袭阿富汗期间显示,联合作战重新得到美军的重视。
显然,现在的联合作战样式的光芒都被集中在新的军事技术革命的产物上。
除了战斧式巡航导弹、隐形轰炸机和激光制导炸弹这些武器,信息技术成为各国军方时髦的话题。
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又一次新军事技术革命。
但这次革命会不会像原子弹一样再次遏制联合作战艺术的发展呢?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并非等同于联合作战,它只是为联合作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可能性。
既然如此,让信息技术取代联合作战艺术显然是一个错误。
根据军事历史的经验,现代的部队需要做的是将未来的军事技术革命都纳入联合作战艺术发展的轨道,而不是相反。
大师创造联合作战经典40~50年代,联合作战艺术在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美国陆军上将麦克阿瑟手上得到登峰造极的发展。
他们各自的经典战役———尼米兹指挥的冲绳战役和麦克阿瑟指挥的仁川登陆战役都充分体现了联合作战的威力。
在代号“冰山计划”的冲绳战役中,时任美国三军联合部队司令的尼米兹上将在征得美国联合参谋部同意的前提下扩大了自己的指挥权限,全盘指挥对重兵把守的冲绳岛的进攻。
这就是联合作战的成功要素之一———统一指挥、职权划分明确。
尼米兹本人就是层级原则的拥护者,他认为,各军种之间相互合作的程度与指挥梯队的数量成反比。
尼米兹创立了以动态海、陆、空三军元素融合而成的流线型结构,使得作战组织更加扁平、更加高效,还改善了内部的沟通合作。
直到今天,他的统一指挥的思想还在发挥影响,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今最受肯定的作战指挥结构———联合任务部队。
而他提倡的协同配合的非线性效果也早已成为联合作战的标志性特点。
同样,麦克阿瑟将军的仁川登陆战也为今日美军联合作战思想奠定了基础。
在制定作战计划之初,麦克阿瑟认识到需要有一种新的联合指挥形式,用以协调、控制空中作战,并且化解之间的矛盾,他的这种“协调控制”思想实际上就是现代的“联合部队空中元素指挥”思想的前身。
在地面作战方面,麦克阿瑟认为最重要的是凝聚原则,需要达到平衡,以最大幅度地发挥打击力度。
他相信,过多的师、兵团级的联合反而会破坏作战单位的凝聚力,降低效率,打击士气。
于是这位个性鲜明的美军将领创立了一个联合作战单位———联合作战部队-7(JTF-7)。
同时,身为联合部队司令的他还建立了统一指挥以及有效的统一计划、分散执行的机制。
这些现在都是联合作战学说经久不衰的原则。
联合作战沉寂40年在二战末期,联合作战经过战争的考验,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艾森豪威尔将军认为联合作战将成为以后美军作战的标准模式。
他曾经预言说,“分散的地面、空中、海上作战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以后我们又被卷入战争的话,我们将会调动所有的元素,一次出动所有的军种。
”但是他的预言落空了。
二战后期,美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
这个重大的军事事务革命使二战得以迅速结束,但另一方面又对联合作战思想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冲击。
原子弹的巨大成功令美国人相信,战略核轰炸是最重要的、能够一锤定音的作战方式。
只要有了它,就可以赢得未来任何的常规或者核战争。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和苏联的核军备竞赛更加坚定了美国发展能够进行核打击的战略空军的决心。
空军被普遍视为美国抵抗苏联核武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成为美军防御部署的重点。
常规战争的地位一落千丈,军事拨款以核部队为优先考虑对象,原子弹和新成立的专门负责进行核轰炸的战略空军(SAC)成为国家的宠儿。
1949年,成立刚刚两年的美国战略空军获得了为数100亿美元的巨额拨款,比陆军或者海军都要多。
要知道,就在几年前的二战期间,是美国陆军和美国海军为击败日本和德国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在那时候,航空部队只是分别隶属于美国陆军和美国海军,独立的美国空军还没有出现!到了50年代中期,美国当时国防预算的70%竟然都被拨给战略空军部队!毋庸置疑,在这种不正常的趋势下,美国军队的联合受到破坏,海军和陆军的地位作用受到广泛质疑。
其中美国空军司令柯蒂斯·李梅就是众多质疑者中最活跃的一员。
他强烈主张空军是核武器运输和战略轰炸的惟一有效手段,可悲的是,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认同。
为此他后来从战略空军指挥部司令的位置被提拔到空军副参谋长,直至荣升美国空军参谋长。
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美国海军和陆军也不得不开始走上核武器路线。
美国海军在五角大楼里成立一个秘密的特别办公室OP-23。
该办公室由美国海军上将阿利·伯克领导(美国海军现役最先进的宙斯盾护卫舰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阿利·伯克”级),负责制定争夺美国国会和公众支持的计划。
1949年年底,美国各军种间斗争达到白热化,爆发了著名的“海军上将起义”事件。
(revolt of the admirals)一些海军军官声称空军曾经试图破坏海军的飞行,企图借此削弱海军在军队中的影响力。
这次事件最后以多名高级军官被撤职而收场,而军种间的斗争此后仍然持续了很多年,甚至导致了美国海军部长福莱斯特的自杀。
至此,美国各军种间的联合荡然无存。
从表面来看,核武器带来的技术变化导致联合观念受冷落。
但究其根源,美国各军种之间狭隘的本位主义滋生,对军费的争夺才是使联合作战艺术发展停滞达40年之久的根本原因。
如何利用新一轮信息革命上一轮的军事技术革命(RMA)、也就是原子弹的出现导致了联合作战思想的衰退,那么新一轮的信息技术又会怎样影响联合作战思想的命运呢?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原子弹的出现带来的是“单一系统的军事技术革命”,而信息革命带来的则是“集合系统军事技术革命”。
这个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网络中心战(network-centricwarfare),也就是“信息优先的作战思想,通过联网的传感器、决策人和射手达到共识、提高指挥速度、加快作战节奏、增大打击毁灭性、提高自身存活率,以及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同步。
” 网络中心战争对现代战争产生了新的影响,一个最近的例子就是在美军中央指挥部(U.S Central Command)指挥的阿富汗反恐战争。
该指挥部的司令法兰克斯将军身处位于佛罗里达州坦帕湾(tampa)的总部,通过现代通讯技术与万里之外的战区接上线,从而指挥战事。
如果没有信息技术,法兰克斯只能大费周章,把总部搬到阿富汗才能获得当地的信息。
而信息技术革命帮助他及其部下时刻掌握一个不成熟战区的现场情况。
它在战区——战略级别上推动了指挥和控制的发展。
这场战争表明,网络中心战争能够帮助进行正确的作战计划和创造性的联合部队部署,并且进一步推动联合作战艺术。
可以说,网络中心战争的每一个方面都与联合作战艺术的原则直接相连。
“网络中心战”本身并不是军事事务革命,准确地说,他是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系统融合所导致的联合作战艺术的发展。
篇二:军事双学位毕业论文范例5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培养特点、问题及对策考号:110212138208 姓名:曾昆勇摘要: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依托地方普通高校招收和选拔培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国防生毕业后,必须到部队工作。
在他们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都要经过一年多的岗前任职培训,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
首先,国防生毕业后先到部队报到,随即到训练基地或教导大队进行为期两个月左右的集中训练,这一阶段,主要是入伍教育;集训结束后,再进入相应的军队院校进行一个学年的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正式到部队任职。
关键词:培养;军事训练;部队;任职1.前言国防生作为未来军队生长军官的主要来源,在战场上将肩负重要的责任。
然而,未来战争作战样式多样、战场环境复杂、作战节奏加快,这无疑对军队指战员的军事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培养具有较高军事素质的国防生,是目前急迫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国防生的教育肩负着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需要而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后备军事人才的历史使命,所培养的人才必须走向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各个岗位。
因此,国防生是否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在校学习期间,虽然应以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主,但不能忽视军事基础素质的培养。
为此,本文从对本校国防生现实军事素质水平的分析入手,就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培养特点、问题及对策浅谈些自己的看法。
2.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培养特点、问题及对策国防生应积极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增强科技文化内涵,同时也要时刻关心国家的政治军事动态,了解世界军事发展方向与各种先进的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基本情况,努力学习我军各项军事理论,脚踏实地的学习并掌握与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军事知识,为适应将来不对第一任职需求打牢知识基础。
与此同时,不放松军政训练,积极参与规定的各项训练,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为未来的军营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2.1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培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