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门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三门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第30卷第4期 2011年7月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Vo1.30 No.4 July,201 1 

文章编号:1008—830X(201 1)o4—0318—04 

三门 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李铁军,刘士忠,郭远明,梅光明,张小军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100) 

摘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对取自三门湾的l0个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h、zn、 cd、№、cr、As)元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分布,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 集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As等重金属含量分布无明显规律;7种重金 属中,以cr的污染程度最高,平均污染系数为1.30,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Cr>zn>cu>Pb>As>Hg>cd;潜在生态危 害评价显示,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均属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是Hg>Cd>As>Cu>Pb>Cr>Zn,对三门湾生态环境 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Hg。 关键词:三门湾;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中图分类号:X55;X826 文献标识码:A 

of Sanmen Bay 

and Its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LI Tie-jun,LIU Shi-zhong,GUO Yuan-ming,et al 

(Marine and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re of Zhejiang Province,Zhejiang Province Key Lab of Mariculture&Enhancement,Zhoushan 316100,China) 

Abstract: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surfaee sediment is harmful to the aquatic ecosystem.In this study, 

10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Sanmen Bay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heavy metals such as Cu,Pb,Zn, 

Cd,Hg,Cr and As,on an attempt to illustrate their distribution in the fishing harbor,and to assess their accu— 

mulation levels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using Potential Ecological Index(RI)methods.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all these heavy metals appear no apparent rule.Among all these heavy metals,the pollu- tion of Cr was most serious with the pollution index 1.30.The pollution degree of these heavy metals in surface 

sediments followed the order:Cr>Zn>Cu>Pb>As>Hg>Cd.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the heavy metals in this area belonged to light.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these heavy metals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Sanmen 

Bay was Hg>Cd>As>Cu>Pb>Cr>Zn.Hg was the potential impact element fo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Sanmen Bay. Key words:Sanmen Bay;sediment;heavy metals;assessment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收稿日期:2011一O3—12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公益行业科研专项(200805084) 作者简介:李铁军(1982-),男,黑龙江同江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洋环境 4与评价及海域使用沧’正E—aitlitiejunl982@l

26c。m 第4期 李铁军等:三门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3l9 

通过各种途径输送进人水体的重金属,绝大部分迅速从水相转移至沉积物中并储存下来。在一定的物 理和化学条件下,储藏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可能再次释放到水体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和破坏。与沉积物结合的重金属和重新释放出来的重金属,对水生生物不仅有“致死、致畸、致突变”效应, 而且构成了“定时炸弹”似的潜在生态风 ”。 

近年来,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沉积物污染的调查研究和沉积物质量评价工作。1994年首届国际沉积物 

质量评价会议中,特别强调了沉积物的风险性评价的重要意义,指出重金属是重要的评价因子[2]。国际上 

许多科学家从沉积学角度提出了多种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地质累积指数法(Index of Geoaccu— mulation)TM、污染负荷指数法(The Pollution Load Index)E41、回归过量分析法(Regression Excessive Analyse)fSl、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1I6l等。我国对沉积物生物风险性评价还处在方法 探索阶段,目前在我国运用较广的是德国海德堡大学MULLER等提出的地质积累指数法【7J和瑞典 

HAKANSON的生态危害指数法[81。前者主要考虑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后者则更多地从生态角度进行考 

虑,利用多指标生态评价体系,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综合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20世纪90年代以来贾振 邦等许多学者对河流、河口、海湾等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9-z71。 

三门湾位于浙江省海岸中段,三面环陆,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湾,呈西北东南走向,其形状尤如伸开五指 的手掌,众多的港汊呈指状深嵌内陆。随着三门湾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频繁和扩大,沿海港口城市化、工业 

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近岸海域的环境污染有所加重,其沉积污染,也应引起必要的关注。本文对三门湾表层 

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 、Cr、As)的含量水平、分布规律及其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运用瑞典科 学家Lars HAKANSON ̄sl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三门湾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以期了解三 

门湾沉积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为沉积物环境的综合评价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采样与方法 

1.1样品采集与分析 2009年2月25—27日在三门湾海域布设了10个 

站位(图l1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监测项目包括:重金 

属Cu、Pb、Zn,Cd、Hg,Cr、As。样品的采集、贮存、运输 

和预处理及其实验室内的分析测定均按《海洋调查规 范》【l8]和《海洋监测规范》【 9]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1.2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方法 本文选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 Ls ̄提出的潜在 

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重金属生态危害评价,该方法利 

用沉积物中重金属相对于工业化以前沉积物的最高 浓度背景值的污染程度及相应重金属的生态毒性系 

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生态危害指数,特点在于从重 图1调查海区及采样点 Fig.1 Area of survey and sampling sites 

金属的生物毒性角度出发,不仅反映了某一特定环境中的每种污染物的影响,而且也反映了多种污染物的 综合影响,并且用定量的方法划分出潜在生态危害的程度。根据这一方法,某一区域沉积物中第 种重金 

属的单项潜在生态危害系数 和沉积物中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可分别表示为: 

Ei iC Tri C.i|C 

,_∑ =∑ =∑T/e / i=l i=1 =l 式中: 为第i种重金属的污染系数, 为第 种重金属实测浓度, 为第 种重金属的参照值,采用 工业化以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背景值。Tr 为重金属i的毒性系数,它主要反映重金属的毒性水平和生物对 

重金属污染的敏感程度,有关重金属的参照值和毒性系数见表1 E2oj。

 320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0卷 

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 从低到高分为5个等级,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具体 划分标准如下【-0J: 

E/<40或RI<150为轻微生态危害;40≤E/<80或150 ̄<RI<300为中等生态危害;80 ̄<E/<160或300 ̄< RI<600为强生态危害;160 ̄<E/<320或RI>t600为很强生态危害;E//>320为极强生态危害。 

2结果与讨论 

2.1重金属的含量分布与污染特征 

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污染系数见表2。结合图1进行分析,重金属元素Cu、Ph、zn、 

cd、Hg、Cr、As的含量分布无明显规律。从表2可以看出,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 cr、As的 平均含量分别为31xlO4,24x104,98x10 ̄、0.1lxlO4、0.109xlO4,78x104、10.0xl04。 

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d、Hg的含量明显明显比其它城市和工业中心附近的河口要低『2ll,原 

因可能是三门湾周围相对较短的工业发展历史。从重金属的污染系数来看,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中Pb、Cd、 Hg、As的平均污染系数均小于1,表明研究海域没有受到这4种重金属的污染;重金属cu、zn、cr受到一 

定程度的污染,其中,Cr的污染程度最大,平均污染系数为1.30;其次是zn,平均污染系数均为1.22;最后 

是Cu,平均污染系数均为1.04。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r>Zn>Cu>Pb>As>Hg>Cd。 

表2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污染系数 

Tab.2 Heavy metal contents and accumulating coefficients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Sanmen Bay 

2.2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 

三门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单项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评价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 )均小于其轻微生态危害的划分标准值,说明三 

门湾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其中,Hg的E 值明显大于其他重金属,表明Hg对三门湾生态环 

境的潜在影响程度大大高于其他重金属,重金属各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为:Hg>Cd>As>Cu>Pb>Cr>Zn。 由多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看,10个站位的R,值远小于150,表明三门湾沉积物重金属的潜 

在生态危害轻微。各站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大小次序为:A01>A12>A06>A1l>A02>A04>A09> 

A07>A03>A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