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壳聚糖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

壳聚糖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

121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2 No.3·综述·dose intravenous hydromorphone administration in a patient with kidney dysfunction. Ann Pharmacother, 2013, 47(7-8):e34.[16] Paramanandam G, Prommer E, Schwenke D. Adverse effects in hospice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receiving hydromorphone. J Palliat Med, 2011,14(9):1029-1033.[17] Thwaties D, McCann S, Broderick P. Hydromorphone neuroexcitation. J Palliat Med, 2004, 7(4):545-550.[18] Snarr BS, Rowley CP, Phan SV, et al. Prolonged sinus pauses with hydromorphone in the absence of cardiac conduction disease. South Med J, 2011, 104(3): 239-240.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的产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天然聚合物之一,含量仅次于纤维素。

壳聚糖来源丰富,制备简单,成本较低,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成膜性、无毒性与可塑性[1]。

当前,壳聚糖被作为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药物剂型中。

实验研究发现,壳聚糖辅助制备的药物具有靶向性、缓释性,能够提高药物稳定性与药效性[2]。

现阶段,壳聚糖用于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方面的研究不断开展。

本文着重分析总结了壳聚糖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情况,现分析如下。

1 背景药物剂型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丸散膏丹、片剂、注射剂及缓释控释制剂[3]。

其中缓释控释剂型作为药物剂型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相关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由于缓控释剂型载体具有个性化要求,多为各种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的微胶囊与微球等,因此截至目前,选取一种资源丰富、生物相容性好、可塑性强、适用性好等材料仍是研究工作寻求的目标。

壳聚糖作为一种集各种优势于一体的高分子材料备受关注。

本文主要分析总结壳聚糖于药物剂型中的应用,以期为天然高分子材料于药物剂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 资料与方法以壳聚糖、药物剂型等为检索关键词于中国期刊网数据库检索近年发表的、有代表价值的文献,具体包括临床研究与综述文章等多种文献格式。

各篇文献所述内容均涉及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这一主题。

文献检索完毕后阅读、分析、总结壳聚糖应用现状及研究结果。

3 壳聚糖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3.1 壳聚糖在缓释制剂中的应用传统药物剂型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引起血药浓度波动幅度过大,药物的迅速释放,然后逐渐回落,使药物在体内有效作用时间短,容易出现体内血药浓度过高而引起中毒或血药浓度过低而无法发挥药效两种极端的现象,从而使得传统药物剂型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有限。

近年来,众多文献报道,壳聚糖制备的缓释制剂可以切实提升用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该成分的药物剂型能够调整药物释放速度,减少给药频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4]。

当前,壳聚糖于药物剂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在缓释片剂中的应用:壳聚糖不具有水溶性,但表面带有正电荷,这便使壳聚糖在弱酸性环境下具有较强的凝胶能力。

将壳聚糖应用于药物剂型材料中极易与药物形成混合压片。

给药过程中片剂表面药物先行释放,片剂表面形成多个孔,之后的药物释放均通过孔内通道,真正起到缓释的功效。

有文献通过模拟试验的方式充分证实了壳聚糖对药物释放的缓释控制作用。

②在缓释微球中的应用:壳聚糖分子中带有正电荷氨基与负电荷抗衡离子(藻酸盐、三聚磷酸盐、羟甲基纤维素),可以通过凝胶法交联形成微球。

研究发现,壳聚糖微球形成的主要方法是乳化交联法、沉淀法、复乳法、壳聚糖包衣法等。

现阶段,关于壳聚糖微球剂型的研究不断开展。

有文献报道,壳聚糖微球(如西环素微球剂型24 h缓释量仅为72%)具有显著的药物缓释效果,还具有组织靶向性,能够提高药物稳定性[5]。

③在缓释膜中的应用:壳聚糖所具有的良好的成膜性直接推进了壳聚糖于缓释膜中的应用。

将壳聚糖制备成的缓释膜植入生物体内或覆盖于创伤表面,可以大大延长药物持续时间;而且壳聚糖引起的生物组织反应较小,具有可降解性,应用无不良反应。

3.2 壳聚糖在靶向制剂中的应用靶向给药系统即第四代药物剂型,具体是指药物通过全身血液循环或局部循环将药物集中定位于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的一种给药系统。

壳聚糖有助于提升药物于靶点的作用力,进而提升靶器官、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减少给药量,避免到达靶点前的药物释放从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6]。

壳聚糖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杜贺庆(辽河油田总医院,辽宁盘锦 124010)【摘要】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成膜性、无毒性与可塑性,已经成为当前药物剂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有文献报道,壳聚糖制成的缓释制剂有助于提升药物有效性、安全性与可靠性,它可以提升药物缓释速度,降低给药频率。

现阶段,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靶向制剂载体,以其显著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靶向给药系统研究中,但是其应用多结合戊二醛作为化学交联剂,具有一定毒副作用及其它不足。

因此,关于壳聚糖改性研究不断开展,为其载药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壳聚糖;药物剂型;应用122中国处方药 第12卷 第3期·综述·4 结论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在当前壳聚糖生产与应用过程中尚存在各种问题,如壳聚糖应用过程中多以戊二醛作为化学交联剂,戊二醛会损害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损害机体健康,与壳聚糖联合应用会降低壳聚糖成分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降低药物剂型的稳定性。

因此,在壳聚糖以后的创新应用中需要针对其生产与应用进行改性,以降低戊二醛成分对人体的负面影响,间接提升壳聚糖的载药能力。

参考文献[1] 杨勇博,孙庆申,车小琼,等. 壳聚糖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22(41):8131-8134.[2] 张晶,宋力伟. 壳聚糖及衍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2):2213-2216.[3] 吴丽颖,刘建芳,侯艳宁. 壳聚糖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4):48-52.[4] 吴晓莉,张灿,平其能. 改性壳聚糖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天然药物,2009,7(6):458-464.[5] 褚佩英,章叶静,李健,等. 壳聚糖在药物研究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中草药,2001,34(3):83-85.[6] 窦金凤,刘秀菊,翟光喜. 壳聚糖衍生物及其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3,32(5):352-357.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慢性疾病之一,患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全身细小动脉在早期出现痉挛后,逐渐发展成为动脉硬化,并呈现血压升高为主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病情进展至后期可发生重要器官损害,且存在多种并发症[1]。

自20世纪60年代起,临床开始广泛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以及心力衰竭等疾病。

目前,β受体阻滞剂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一线降压药物之一[2]。

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理、应用优势以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β受体阻滞剂用于高血压治疗的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发现,交感神经系统亢进是高血压的重要发病机制以及靶器官损害的主要原因。

由于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可促进肾素的释放,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被激活,并可增加血管收缩物质的敏感性,导致血管外周阻力增加。

同时,其可促进血管升压素的分泌,引起水及钠离子潴留等。

此外,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对于心脏具有正性变时以及变力作用,致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同时还可导致心肌细胞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肥大增生,引发心肌以及血管重塑[3]。

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发生过度激活,从而起到降压的效果。

其具体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β受体阻滞剂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β受体直接产生作用,降低其对于神经元活动的兴奋性,从而阻碍传出交感神经冲动发挥其降压效果。

②抑制RAS系统,抑制肾脏近球旁细胞中的β受体发生兴奋,从而降低肾素的分泌,可起到降压效果。

③阻滞心脏β受体,降低心率以及心脏的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以及心肌耗氧量,并延长房室传导的时间,最终起到降压的作用。

④重建压力感受器: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维持压力感受器的稳定性而降低坐位或者卧位血压。

β受体阻滞剂能够逆转患者的左室肥厚,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轻内皮细胞损害、降低血压以及减缓心率等而起到保护血管、抗动脉硬化的作用[4]。

2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地位分析2.1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优势1978年,WHO将β受体阻滞剂列为一线降压药物后,β受体阻滞剂及其治疗高血压现状探讨张旭(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药剂科,海南琼海 571400)【摘要】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还具有降低心肌收缩力、心肌需氧量、心输出量以及抑制外周肾上腺能受体等作用。

β受体阻滞剂被认为是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的一线治疗药物。

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对于高血压的影响研究获得了较大进展,但关于其治疗地位以及作用机制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理、应用优势以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治疗Present Conditions of β-blockers and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ZHANG Xu. Pharmacy of Qionghai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Qionghai 571400, China.【Abstract】β-blockers are drugs commonly us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t has reduced 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myocardial oxygen demand, cardiac output, inhibition of peripheral adrenergic receptors and other effects while in the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β-blockers are the first-line therapy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recent years, β-blockers for hypertension impact study has gained great progress, but its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action status still have some controversy. The study reviewes mechanism of action, application advantages and progres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Hypertension; β-blockers; Treatmen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