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1、从上表可以看出:
(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比重仍然偏高。经济建设费所占比
重从1978年64.1%降至2006年的26.6%。
(2)社会文教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过慢。1978年该项
支出所占比重为13.10%,到2006年则达到26.83%,超过了经济建设支出所
占比重26.56%,首次成为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多的一项,这说明我国对教
育、文化和社会服务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
(3)国防支出比较稳定,并有所下降。1980年国防支出曾达到15.77%,但由
于国防支出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较大,从200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8%以
下。在和平发展时期,国防费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稳定,并以适当的比例下
降,有力地支援了经济建设。
(4)行政管理费增长迅猛。从1978年的4.71%增至2004年的19.38%,增
长了近4倍。
(5)其他支出比重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90年代后期开始,升幅明显增加。1997
年用于其他支出达10.24%,是1980比重的3倍;2002年更是从2001年的12%
突增到17%,到2006年是20.51%,增长趋势相当明显。近些年,国家财政用
年份 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国防费 行政管理费 其他支出
1978 64.8 13.1 14.96 4.71 3.16
1980 58.22 16.2 15.77 6.15 3.66
1985 56.26 20.38 9.56 8.53 5.27
1990 44.36 23.92 9.41 13.44 8.86
1991 42.18 25.09 9.75 12.22 10.75
1992 43.1 25.92 10.1 12.38 8.5
1993 39.52 25.38 9.17 13.66 12.26
1994 41.32 25.92 9.51 14.63 8.61
1995 41.85 25.74 9.33 14.6 8.47
1996 40.74 26.21 9.07 14.93 9.04
1997 39.5 26.74 8.8 14.72 10.24
1998 38.71 27.1 8.7 14.8 10.7
1999 38.4 27.6 8.2 15.3 10.5
2000 36.19 27.6 7.6 17.42 11.19
2001 34.22 27.6 7.6 18.6 12
2002 30.26 26.87 7.74 18.6 16.53
2003 28.04 26.24 7.74 19.03 18.94
2004 27.85 26.29 7.72 19.38 18.75
2005 27.46 26.39 7.29 19.19 19.67
2006 26.56 26.83 7.37 18.73 20.51
2007 29.78 27.05 7.14 25.51 10.52
2008 31.47 27.01 6.68 24.67 10.17
2009 33.39 26.42 6.49 20.05 13.65
2010 34.21 28.48 5.93 21.3 10.08
于政策性补贴、科研经费等支出也逐年增加。
2.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与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政策变化的关系。
1998 年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这意味着政府职能由生产建
设向公共服务转型, 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对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重大的改革要
求。多年来经济建设费的持续下降( 由1994年占全部政府支出的41.3%下降到
2005年的27.5% ),相应反映了这一改革趋势。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 社会上对于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等
社会性支出不足的呼声渐成声势,也使得政府在支出管理改革之外, 对政府职能
的调整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完善给予了更切实的关注。
2006 年,十六届六中全会, 提出走共同富裕道路, 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这标志着公共政策格局由经济政策向社会政
策的正式转型。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阐述了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以及落实社会政策的制度保障。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进一步阐述了我国社会政策的目标, 指出必须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社会体
制改革, 扩大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使全体人民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008年以来, 中央政策的重心定位于如何全面落实此前提出的社会政策目
标上,由此,十一五时期的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变化。其中最突
出的一点是,在经济建设支出比重持续下降的同时, 各级财政部门支出重点向三
农和民生领域倾斜, 并配合以社会安全网的制度建设, 致力于建立保障和改善
民生的长效机制。
现在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日趋合理,政府尤其重视民生方面的支出力度,如社
会保障支出、公共卫生支出、教育支出等。
3、 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和调整优化的方向
问题:
(1)经济建设费比重偏大, 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与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仍然偏高。
经济建设费用过多,对竞争性领域过度介入,挤占了稀缺的公共资源,侵蚀了政
府的财力,使得用于社会急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不足。
(2)社会福利和保障支出明显不足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过于狭窄, 在城乡之间和不同所有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
差距。社会保障支出偏低, 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市场化改革进程。
(3)科教事业投入仍不能满足“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优化方向:
(1) 增加社会保障的支出
入世使我省一些弱势行业在竞争中遭到淘汰,新增一批失业人员。在国外优
质低价的大宗农产品冲击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将进一步增强,
加剧城市就业难度。
(2) 加大教育的财政支出
加入WTO,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目前的教育水平总体
不高,需要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入世后一系列的国际准则、制度
需要学习。
(3) 研究开发性科技投入增大
入世后,我国各个产业部门都面临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压力,企业创新能力
和产品科技含量的高低对提高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为此需要大幅度增加研究开
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