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漏诊及误诊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随着放射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科的规模越来越大,《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的颁布对放射科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而,如何避免和减少医疗差错
和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影像诊断漏诊及误诊已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本人
就影像诊断工作中的漏诊及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 影像诊断漏诊及误诊原因分析
1. 影像资料不完整和影像诊断的局限性
如外伤,膝关节DR检查正常,MRI有可能发现骨折。不了解各种影像的局
限性,如CT平扫鞍上池结节状高密度病灶可能诊断为脑膜瘤,MRA检查其实为
动脉瘤。影像资料不完整,武断下肯定诊断,易于误诊。
2. 资料核对不仔细
如张冠李戴。也有同名同姓造成的错误。登记、影像资料、报告基本信息与
患者不符合,患者也可提出报告真实性的疑问。
3. 患者检查前准备不充分
尤其是造影检查,如胃、肠道内滞留物,易遮盖病变误认为病变。
4. 照片投照条件或投照位置、扫描范围不当
投照条件过高,则密度偏低的病灶显示不清或不能显示,投照条件过低,对
厚实部位穿透差,易掩盖病灶。投照或扫描位置不当,病变不在投照中心线位置
上甚至病变不在扫描范围内,造成漏诊。
5. 工作环境差
现在许多医院放射科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差,干扰多,易于分心,而且看片
分析时间短,易于漏诊和误诊。诊断报告室内亮度不合适,室内光线亮度过高,
则相对降低了观片灯的亮度;光线亮度过低,则对观片者眼睛产生不良刺激,易
于产生视疲劳,不利于微小病变的发现。
6. PACS、RIS模板带来的问题
左右错误、模板修改错误等。如男性患者盆腔检查正常,而未将“子宫正常”
删除,胆囊已经切除,而描述为“胆囊正常”等笑话并不少见。
7. 输入法引起的错误
在电脑报告中,由于汉字异词同音,拼音法输入易发生汉字输入错误。
二、 影像诊断漏诊及误诊应对策略
以上分析的临床影像断中漏诊和误诊常见原因,大多并不是由于影像诊火情
医师技术水平不够,更多的是由于意识问题。为减少漏诊和误诊,强调以下几方
面。
1. 加强“三基”训练
全面的临床基本知识和专业、专业基本技能、扎实的基本操作。
2. 提高意识
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
3. 强烈的责任性,较高的专业水平
4. 重视影像检查链
从登记、影像技术、影像诊断层层把关,控制质量,并且诊断医师诊断报告
是最后一关,也是责任最重的一关。影像诊断医师应掌握一定的临床知识,才能
更好地将临床资料与影像表现结合,提高诊断准确率。加强随访,不断总结失误。
诊断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影像质量的影响。影像与提供的临床资料相结合,必
要时亲自询问,检查患者,切忌形而上学,主观武断地下结论。遇有疑难或不能
明确是否有异常情况时,应该科内讨论,必要时可向临床医师提出建议,如进行
其他影像学检查,活检等。
5. 对被检者应充分作好检查前准备工作
6.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合理的工作流程,合适的工作量,处理好工作量和质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工
作环境,合理的工作流程,工作场所保持安静,杜绝无关人员入内干扰。
7.PACS、RIS模板带来许多便利,但必须重视其中不易发现的隐患,不可有
麻痹大意思想,找印报告前或报告打印后应该再复合一遍,有条件最好有两
人复合报告。此外要注意模板中业已存在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