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法治研究
2007年第4期(总第9
期)
青年法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这是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对于收受财物后退还或者上交问题如何定性处理的明确规定,对于依法惩治受贿犯罪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正确适用上述规定,就要对上述规定中的“及时”二字做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一、从字眼和词义上来理解和把握“及时”《辞海》对“及时”的解释,一是适时。如:这场雨下得很及时。二是抓紧时机。如:宋词有“少壮及时宜努力,老大无堪还可憎”的句子。《现代汉语辞典》对“及时”的解释则有两个含义,一是正赶上时候,适合需要。二是不拖延,马上,立刻。从以上的解释中,“及时”二字应当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在客观上,适合了时机和需要,客观事物包括人的语言和行为发生的正
当其时、正是时候
;二是在主观上,对客观
时机和需要要抓住、要抓紧,不能轻易放过
和错过;三是具有时间概念上的意义,那就
是越早越好、越快越好,虽然不至于以时、
分、秒记,但要求能今天办就不要拖到明天
办,能马上办就不要稍后办,能立刻办就不
要等会办。
二、从“两高意见”关于收受财物后退
还或者上交问题规定的上下文中来理解和把
握“及时”
“两高意见”关于这个问题规定的全部
文字如下:
“九、关于收受财物后退还或者上交问
题
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
还或者上交的
,不是受贿。
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后
,因自身或者与其
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
,为掩饰犯罪而
浅谈对收受财物后及时退还或上交
不是受贿的“及时”应如何理解和把握
左石
【摘要】本文对收受财物后及时退还或上交如何定罪问题提出了应从
四个方面进行理解和把握
:从“两高意见”规定的本意上;从重证据、不
轻信口供的要求上;从社会中出现人情关系网的事实上;从有利于宽严相
济的刑事政策上。
【关键词】收受财物及时退还或上交定性理解和把握
【作者简介】左石
,男,沈阳军区军事法院正营职审判员,吉林大学
法学院法律硕士。
74
辽宁法治研究
2007年第4期(总第9
期)
青年法苑
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应该说,这段文字是一个整体,上一句为正面论述,即在什么情况下不是受贿,下一句为反面论述,即在什么情况下是受贿,两句互为照应、互为补充,形成完整的内涵和外延,应做统一理解。以上规定也可视为是对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即:收受财物后,未立即退还或者上交,但在案发前自动退还或者如实说明情况并上交的,是一般不以受贿罪处理,还是定罪与否需要进一步研究,有了结论性意见,规定“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而没有规定“立即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在综合分析这段文字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对“及时”作个理解:它应该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在主观上并不想占为已有,而是想退还或者上交,并没有受贿的故意;二是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退还和上交的速度越快越好、时间越早越好,但是考虑到实践情况的复杂性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需要,没作时间长短方面具体、硬性的规定;三是退还和上交还有时机上的要求,那就是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和事没有被查处,一旦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和事被查处,无论与收受请托人财物相隔时间长短,再退还或者上交的,都与“及时”不相干了,其目的都只能被认定为掩饰犯罪,而不影响认定受贿罪。三、从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要求来理解和把握“及时”如果对“两高意见”中“及时”两字所包含内容的理解正确的话,在具体办理案件过程中,还要特别强调依靠证据定案,不能只凭收受请托人财物的国家工作人员说什么,要看这些说法得没得到请托人或者其他
人的证实,还要判断这些说法符不符合逻辑
和常理。国家工作人员对于收受请托人的财
物,主观上不想占为已有,客观上有退还的
行为,并且很快就退还或者上交了。这种情
况,司法实践中对是否符合“及时”的要求
比较好判断。遇到有的国家工作人员主观上
不想占为已有
,客观上有退还的行为,只是
因某种原因退还或者上交的时间拖的较长,
甚至很长,数月或者数年,才将请托人的财
物退还或者上交的,是否符合“及时”的要
求,必须结合全案的事实和证据,具体分
析、综合判断。这种情况,如果得到请托人
或者其他人及物证、书证的证实
,司法实践
中也可以认定符合“及时”的要求。
四、从人情关系网在社会生活中大量存
在的现实来理解和把握“及时”
不言而喻,现今社会人情、关系网比比
皆是,其触角几乎伸向社会的所有领域,尽
管党和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在短时期内也不
可能根除这种现象,国家工作人员不是外星
人,就置身其中,当然也生活工作在人情关
系网之中
,而且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重点攻
击和腐蚀的对象。这是发生受贿犯罪的社会
原因。预防受贿犯罪重在教育国家工作人员,
打击受贿犯罪也重在惩治受贿一方,是完全
正确的。这就要求国家工作人员要廉洁自
律,远离“权钱交易”。现在的问题是,在
行贿受贿行为没有最终定性,也就是说好人
坏人尚不十分清晰的情况下,有些国家工作
人员收受请托入以各种方式送给的财物后
,
本不想要,但碍于情面、关系,退还的不坚
决,更不想上交组织使请托人难堪,处于既
想把财物退还,又不想把关系搞僵,以至将
退还财物的时间拖得很长,(下转第64页)
75
辽宁法治研究
2007年第4期(总第9
期)
第四届“辽宁法治论坛”获奖论文选登
决,要通过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来解决。因
此解决信访问题也要综合治理,就是要理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分配调节机制,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就是要建立理性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保证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确保他们的诉求得以表达和尊重,做到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有效减少群体访的发生。人民法院对疑难复杂、有重大影响的信访案件,可以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参与案件的公开听证,必要时可邀请新闻媒体参加听证,以公开促公信;对无理闹访的,特别是息访后又上访的要依法予以处置,不能为了息事宁人而满足上访人无理要求。建议成立由党委政法委牵头的涉诉非正常访协调机构,更好地协调、配置和整合各种力量,改变现有的法院一家全程包办处理涉诉上访案件的局面,提高上访案件的处理效果。5、加强法院处理群体访的各项建设和保障。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完善群体访应急处
理机制,加强信息联络报送工作,畅通与党
委、政府有关部门联络渠道,及时掌握信
息,做好接待准备。要强化群体访工作责任
制建设,对处置不当造成一定后果的,要追
究责任。加强相关保障机制建设
,建立专门
接待群体访场所,配备相应的安全保障措
施,加强警力维持秩序,防止意外事件的发
生。抓好群体访接待队伍建设,接待群体访
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政治素质要强,维
护稳定的意识要强,宗旨意识要强。要开展
接待技能和知识的专门培训,用专业视角看
待接待群体访工作
,提高接待工作的科学
性、有效性。
责任编辑院国强
(上接第75页)但最后还是在案发前主动将
财物成功退还。对现实生活中的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也应属于“及时”之列。五、从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出发来理解和把握“及时”宽严相济是党和国家一项基本的刑事司法政策,核心是实行区别对待,以打击、孤立极少数,教育和挽救大多数,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惩治受贿犯罪,同样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两高意见”关于收受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不是受贿的规定,就是区别对待、当宽则宽、效果良好的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具体体现。这样规定的实质,就是给收受请托人财物的国家工作人员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某个国家
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或者由于自己
良心发现,或者是因家人、朋友规劝,或者
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主动产生纠正自己收
受请托人财物问题的想法,并采取有效措
施
,在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
查处前,也就是在案发前,将收受的财物退
还或者上交,就应当认定为符合“及时”的
要求,就不是受贿。相反,对那些收受请托
人财物后,拒不认错和悔改,在案发前既不
退还又不上交的,就坚决以受贿罪依法从严
惩治。
责任编辑刘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