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菜栽培技术要点

油菜栽培技术要点

-- -- 油菜栽培技术四要点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菜籽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植物油之一,种植油菜还能提高土壤肥力,用地养地。

一、播种前的准备 1.选地与整地。油菜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较厚,肥沃疏松的土壤为宜。在中性、微酸性土壤上种植时含油量较高;在碱性土壤上种植时含油。 2.量较低。油菜种子小,幼芽顶土力弱,要求精细整地才能出好苗。在前作收获后要及早进行耕作,以防失墒,耕后进行耙耱细整。 3.施底肥。油菜需肥量较多,尤其需磷肥。底肥以优质腐熟粗肥为好,如亩产150 kg水平,每667 m2需施粗肥2 500 kg以上,混入20-50 kg过磷酸钙和20-50kg碳酸氢铵效果更好。 4.浇底墒水。冬季油菜在播种前的7-10 d要浇足底墒水,使苗全、苗匀、苗壮,并为全生长期的生长发育打下基础。 5.种子处理。播种前要先将种子进行晒种、精选、消毒,然后拌入种肥再播种。方法:首先将种子放在场上摊晒2-3 d,然后进行风选和筛选,除去比重小的种子和杂质,继而用10%的盐水选种,捞出秕子。再用50 ℃-54 ℃的温水浸种20 min。如有条件可用1∶300倍的福尔马林液浸种20-25 min,捞起后闷种2 h后用清水洗净。施用种肥较好的方法是进行种子大粒化处理,即用30%的过磷酸钙、30%的肥土、40%的细炉灰混合后滚包在种子外面,既能匀播省籽又能使幼苗茁壮。 二、播种 冬季油菜的播种期以18 ℃-20 ℃为宜,河北省南部以9月上旬为适期,中部地区应提前些。 1.培育壮苗。苗床要选择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园子地,施足粗肥和速效磷肥。苗床播种时间可比当地同品种的直播油菜早1周左右。播种量每667 m2苗床0.8 kg左右,均匀撒播,覆土1 cm。 2.适时早栽。一般在10月份进行。移栽前6-7 d要施1次“送嫁肥”,也叫“起身肥”。移栽前1 d苗床要浇“拔秧水”,润土起苗。要注意栽种质量,不能栽的过浅,覆土要严。移栽后及时每667 m2施5 kg硫铵等速效肥料并随即浇水。 三、田间管理 1.及时间苗、定苗。在齐苗后出2片真叶时间苗,留苗距3-6 cm。至出3-4片真叶时定苗,株距根据计划密度而定,一般为3-6 cm。如虫害严重,应适当推迟定苗,如发生缺苗应补栽。 -- -- 2.加强追肥、浇水及中耕管理。定苗后可追施标准氮肥5 kg,以壮根提留,追肥后浇1次壮根水。5叶期后的大苗阶段,应进行勤中耕、深中耕,增强油菜的抗寒抗旱的能力。进入越冬期前,应视苗情追一次“腊肥”。在土壤封冻前的10-15 d,日均温5℃左右,早冻午消时,要浇越冬水。 3.早中耕。开春土壤化冻后,及时搂去越冬的盖土,浅除松土保墒,促进春发。 4追肥。首先追苔肥,在抽苔前施,亩施10-15 kg硫铵。对冬壮苗返青时长势足,密度大的,要适当迟施或少施。对冬弱苗,要早施或多施。其次追施花、粒肥。方法是用1%的过磷酸钙浸出液加0.5 kg硫酸铵叶面喷洒2-3次。6-7 d喷1次。河北省油菜开花期往往干旱,土壤中速效态硼不足,引起“花而不实”。可用0.1%-0.2%的硼砂水,每667 m2用量0.15 kg,于初花期叶面喷2次。 5.浇好三水。一是浇返青水,可适当晚浇,一般在3月上、中旬进行。二是浇开花水,油菜的花期是需水的临界期,俗话说“麦浇老,菜浇花”,因此开花期要勤浇、轻浇、保持土壤湿润。三是浇灌浆水,终花后,进行结角饱果,籽粒灌浆,积累油分,且此时气候干热,应浇小水,保持70%左右的土壤相对含水量。 四、收获 油菜是无限花序,由上而下陆续开花结角。成熟早晚不一致。收获适期是从全田70%-80%的植株黄熟,角果呈黄绿色,分枝上部尚有绿色角果,大部分角果内的种子、种皮处于变色阶段时进行收获产量最高,正所谓“黄八成,收十成”。油收获后3-5 d即需打碾脱粒,充分摊晒。待菜籽含水率降到8%-10%时,入仓贮藏或运输加工。

油菜栽培技术要点 一、培育壮苗 1、选用良种。根据当地栽培制度与气候条件,结合当地土壤肥力水平和生产情况,选择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

2、整好苗床。苗床要选择通风向阳,土壤肥沃疏松,靠近水源的地块,整地精细。苗床整地要求作到“平”、“细”、“实”。

3、适时播种。油菜对播种期的反应非常敏感。所以决定播种期是栽培油菜的重要问题。油菜发芽出苗和发根长叶,均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发芽适温需要日平均温度16-22℃,幼苗出叶也需要10-15℃以上才能顺利进行。另外,还要保证移栽后至少还有40-50天的有效生长期才能进入越冬。

4、苗床管理。 -- -- 移栽前一天应浇透“起身水”,便于拔苗,少伤根系。在肥料运筹上,掌握“前促、中控、后稳”原则,在播前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三叶期结合定苗追好苗肥,一般每亩追清水粪20-30担或尿素2-3公斤,促进开叶发苗,移栽前5-6天每亩施尿素7.5公斤作起身肥,有利于栽后早发苗。及时防治病虫害,蚜虫、菜青虫是油菜秧田的主要虫害,及时用药防治,同时要清除苗床四周杂草,以减少虫源,移栽前3-4天全面用好一次“起身药”,以防将害虫带入大田。

二、适时移栽 1、施足基肥 油菜植株高大,需肥量多,应重视基肥的施用,基肥不足,幼苗瘦弱,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乃至油菜的经济产量。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为油菜一生需肥打好基础。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45%通用型复合肥25-30公斤或36%的复合肥(15-10-11)30-40公斤,硼肥0.5-1公斤。施用方法:结合耕翻整地将有机肥、复合肥与硼肥深施,切忌施肥过浅,以免造成油菜中后期脱肥。

2、适时移栽 合理密植,苗龄30-35天,绿叶5-6片,根粗5-6毫米时,大壮苗带土、带肥、带药移栽,不栽高足苗、弯足苗、瘦弱病害苗。移栽规格50cm×20cm,每亩定植7000株左右,边覆土边移栽,移栽完后及时浇定根水,油菜移栽后3天,查缺补苗。

三、合理追肥 1、苗肥:早施、勤施苗肥,及时供应油菜苗期所需养分,利用冬前短暂的较高气温,促进油菜的生长,达到壮苗越冬,为油菜高产稳产打下基础。苗肥可可分苗前期和苗后期两次追肥。苗前期肥在定苗时或5片真叶时施用,一般每亩施5-6公斤尿素,在缺磷钾的土壤中,如基肥未施磷钾肥,应补施磷钾肥;苗后期追肥应视苗情和气候而定。一般每亩施用高氮复合肥8-10公斤。春性强的品种或冬季较温暖的地区宜早施,冬季气温低或三熟油菜区可适当晚施。

2、薹肥:油菜薹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植株迅速抽薹、长枝,叶面积增大,花芽大量分化,是需肥最多的时期,也是增枝增荚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根据底肥、苗肥的施用情况和长势酌情稳施薹肥。基、苗肥充足,植株生长健壮,可少施或不施薹肥;若基、苗肥不足,有脱肥趋势的应早施薹肥。一般每亩施用高氮复合肥15-20公斤。施肥时间一般以抽薹中期,薹高15-30厘米为好。但长势弱的可在抽薹初期施肥,以免早衰;长势强的可在抽薹后期,薹高 30-50厘米时追施,以免花期疯长而造成郁闭。

3、花肥:油菜抽薹后边开花边结荚,种子的粒数和粒重与开花后的营养条-- -- 件关系密切。对于长势旺盛,薹期施肥量大的可以不施或少施;对早熟品种不施,或在始花期少施;花期追肥可以叶面喷施,在开花结荚时期喷施0.1-0.2%的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另外,可在苗后期、抽薹期各喷施一次0.2%硼砂水溶液,防止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提高产量。

四、灌溉与排水 合理灌排是保证油菜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油菜生育期长,营养体大,植叶繁茂,结实器官多,一生中需水量较大,油菜产区一般秋、冬、春降雨偏少,土壤干旱,不利于播种出苗和培育壮苗。北方地区冬季干旱,常使冻害加重,造成死苗。南部地区后期雨水偏多,造成渍害或涝害。因此,必须根据油菜的需水特点,因地制宜,及时灌排。

五、科学打尖(打顶) 油菜移栽后45-50天,植株顶端出现花蕾时应适时打尖,促使油菜产生更多粗壮的一次分枝,形成优良的群体结构,获取最佳产量,花蕾要在现蕾之后抽苔之前的缩基段生长阶段人工摘除,打尖后植株留有8-9片叶片。过早花蕾未分化完成,生长量不足,不利油菜生长,过晚,油菜已抽苔,不能形成优良的群体结构,易形成高节位分枝,生长后期易折断倒伏。

六、病虫害防治 危害油菜的病虫害主要有菜青虫、跳甲、蚜虫、棉铃虫等,对于菜青虫、跳甲、蚜虫的为害,可用25%敌杀死30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棉铃虫为害,在低龄幼虫阶段可亩用保得40g加万灵20g兑水喷雾,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七、适时收获 油菜成熟应适时收获,收获过早,角果发育不成熟,收获过晚,角果过熟,果壳易炸裂,籽粒散落,造成浪费,角果处于黄熟阶段,即全田植株的角果有2/3现黄,是油菜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收获能获得油菜最高含油量和最高产量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用良种。选择适合我县种植的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双低”油菜品种。如:德油8号、川油28、秦油33等。 二、培育壮苗。采用营养土硬床育苗技术。 -- -- 1、苗床准备。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10,每亩苗床施土杂肥40—50担,腐熟人畜粪25—30担,磷肥50公斤,并按厢宽1.2米分厢开沟、整平。播前浇水湿透,播后覆盖。 2、播种时间。9月5-15日。 3、播种量。每亩苗床播种量1000克。 4、苗床管理。出苗前注意抗旱。齐苗后早间苗定苗,并追施稀薄人畜粪水。三叶期亩用15%多效唑40—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五叶期后控制施用氮肥。苗期注意防治菜青虫、蚜虫等病虫害。 三、大田移栽。 1、基肥:大田亩用农家肥2000公斤,N、P、K三元复合肥50公斤,硼肥1公斤。 2、移栽密度:根据肥力水平高低亩栽0.8~1.2万株左右。 3、带泥、带肥、带药栽;行要栽直,根要栽稳,苗要栽正;边取苗,边移栽,边浇定根水;大小苗分栽不混栽,栽新鲜苗不栽隔夜苗,栽直根苗不栽弯根苗,栽壮苗不栽弱苗。保证移栽质量,以利成活返青快,加速新根和叶片生长。 四、田间管理。 1、追肥:移栽活棵后亩用尿素5公斤兑水浇施提苗,12月上、中旬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壅蔸追施腊肥,亩用人粪尿10—15担浇施。春后不施肥。 2、防治病虫草害。油菜始花期亩用10℅吡虫啉20克防治油菜蚜虫。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 小麦种植技术指导思想 :调整结构,普及良种,强化科技,主

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以500 公斤栽培技术为先导,落实各项配套措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二、明确当家品种,合理布局,统一供种。加快引进推广适合 当地

栽培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搞好品种的合理搭配,防止品种单一化。以石新733、邯6172为主要栽培品种,搭配石4185、石家庄8号新品种。示范9587、石新5539优良新品种。二是搞好统一供种,统供面积要达到90% 以上,高产方田要全部实现统供。三是健全繁种体系,做好提纯复壮和保纯工作。 三、强化配方施肥。总的施肥原则是增施有机肥,稳氮、稳磷、补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