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与语系

语言与语系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

除汉族外,已确定民族成分的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分布在占全国总面积50%~60%的土地上。

一、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境内的语言非常丰富,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五十三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据统计,在中国,少数民族正在使用的语言有72种左右,已经消亡的古代语言更是不计其数。

说它“左右”是因为有的是语言还是方言不好界定,还有的语言可能还未发现。

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五十三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

有些民族内部不同支系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不包括转用或者兼用汉语的情况):瑶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和拉珈语;高山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泰耶尔语、赛德语、邹语、沙阿鲁阿语、卡那卡那布语、排湾语、阿眉斯语、布农语、鲁凯语、卑南语、邵语、萨斯特语、耶眉语共13种语言;景颇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景颇语、载瓦语;怒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怒苏语、阿侬语、柔若语;裕固族使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门巴族使用门巴语、仓拉语。

语言学家按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亲流程度将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语言可以分化成几种不同语言,它们之间有亲属关系,称为“亲属语言”,这是历史上社会分化的产物。

当一个社会在地域上分化成若干半独立社会时,语言也分化成若干方言;当社会再分化为几个不同的独立社会时,语言进一步分化成亲属语言。

因此语言的亲疏关系表明了民族间在历史上、族源上的亲疏程度。

许多民族用本族文字记载本族的历史、文字、医学、宗教及其他文化宝藏,无文字的民族则以口头文学(诗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等)记载并传承着本民族的文化精粹。

数千年华夏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历经变迁,中外民族和古代诸民族间的迁徙、交融,形成今日中国民族语言的五大语系:⑴汉藏语系的民族共31个,分为:①壮侗语族(含壮傣语支、侗水语支、黎语支)-壮语、侗语、傣语、布依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拉珈语、仡佬语、黎语等;②藏缅语族(含藏语支、彝语支、景颇语支、羌语支)-藏语、嘉戎语、门巴语、珞巴语、土家语、羌语、普米语、独龙语、怒语、彝语、僳僳语、纳西语、哈尼语、拉祜语、白语、基诺语、景颇语、载瓦语、阿昌语等;③苗语语族(含苗语支、瑶语支)-苗语、布努语、勉语、畲语等;④汉语。

⑵阿尔泰语系共19个民族,分为:①突厥语族-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撒拉语、图瓦语、西部裕固语;②蒙古语族-蒙古语、达斡尔语、东乡语、东部裕固语、土族语、保安语;③满-通古斯语族(含满语支、通古斯语支)-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

⑶南亚语系有三个民族,包括云南的佤族、德昂族和布朗族,都属于孟高棉语族-佤语、德昂语、布朗语。

⑷南岛语系仅高山族一个民族,属于印度尼西亚语族-排湾语、布嫩语、阿眉斯语等。

⑸印欧语系有两个民族,分为:伊朗语族-塔吉克语(塔吉克族)和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俄罗斯语(俄罗斯族)。

此外还有朝鲜语和京语,它们究竟属于哪个语系,现在还不清楚。

现有的少数民族语言,都是经历了历史上语言功能竞争的考验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些语言发展至今成为本族母语,是客观实际需要决定的,都有其客观必然性。

各民族都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把语言文字看成民族特征的重要方面,当作民族的宝贵财富,并对民族语言文字有着统一的愿望和意识;同时对本族文字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种稳固或守旧的心理。

现在除少数几个民族程度不同地转用了汉语外,多数民族以本族语言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交际工具;一些民族有传统的文字,一些民族使用新创文字。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无法完全替代的作用。

目前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如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族,有大片聚居区,人口均在百万以上,文字历史也比较悠久,他们的语言除了在家庭内部、邻里亲友间使用外,还在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个领域中使用,甚至在一些邻近的或者杂居在一起的其他民族中使用。

第二种类型,如彝族和傣族,他们虽然也有成片的聚居区,有传统的文字,但是文字没有统一的规范,方言差异也较大,本民族的语言在社会上的应用不如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那么广泛。

壮语和傈僳语、拉祜语、景颇语、载瓦语由于语言内部差别较大,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还没有形成,文字的使用范围也很小,语言使用情况与彝语、傣语接近。

第三种类型,民族的语言只在本民族内部日常生活中使用,在政治生活、学校教育中往往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主要是汉语,有些地方也使用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没有与本民族语言相一致的文字,一般使用汉字。

属于这个类型的少数民族语言相当多,大约占语言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使用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使用语言的情况列表如下(不包括兼用汉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情况):民族名称使用语言的名称蒙古族蒙古语回族汉语藏族藏语维吾尔族维吾尔语苗族苗语彝族彝语壮族壮语布依族布依语朝鲜族朝鲜语满族汉语侗族侗语瑶族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白族白语土家族土家语哈尼族哈尼语哈萨克族哈萨克语傣族傣语黎族黎语傈僳族傈僳语佤族佤语畲族畲语高山族泰耶尔语、赛德语、邹语、沙阿鲁阿语、卡那卡那布语、排湾语、阿眉斯语、布农语、鲁凯语、卑南语、邵语、萨斯特语、耶眉语拉祜族拉祜语水族水语东乡族东乡语纳西族纳西语景颇族景颇语、载瓦语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语土族土族语达斡尔族达斡尔语仫佬族仫佬语羌族羌语布朗族布朗语撒拉族撒拉语毛难族毛难语仡佬族仡佬语锡伯族锡伯语阿昌族阿昌语普米族普米语塔吉克族塔吉克语怒族怒苏语、阿侬语、柔若语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语俄罗斯族俄罗斯语鄂温克族鄂温克语德昂族德昂语保安族保安语裕固族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京族京语塔塔尔族塔塔尔语独龙族独龙语鄂伦春族鄂伦春语赫哲族赫哲语门巴族门巴语、仓拉语珞巴族珞巴语基诺族基诺语二、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字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它产生以后,克服了语言的时空限制,扩大了信息传播,增加了文化积累,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汉字不但是汉族的文字,也是全国各个少数民族通用的文字,是在国际活动中代表中国的法定文字。

全民族都通用汉语的几个少数民族,很自然地以汉字作为自己的文字,没有与自己语言相一致的文字的少数民族,大多也选择了汉字作为自己的文字。

汉、回、满三个民族通用汉文,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彝、傣、拉祜、景颇、锡伯、俄罗斯12个民族各有自己的传统文字。

这些文字多数都有较长的历史,有的文字如藏文、彝文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他文字也都有几百年的历史。

它们大部分已经有比较规范的习惯用法,使用范围较广,影响也较大。

苗文和壮文虽然创制时间不长,但使用人数也较多。

其中蒙古族使用一种竖写的拼音文字,通用于蒙古族地区。

居住在新疆的蒙古族还使用一种以通用的蒙古文为基础而适合卫拉特方言特点的拼音文字。

云南傣族在不同地区使用4种傣文。

上述15个民族共使用17种文字。

此外,傈僳族中大部分信仰基督教的群众,使用一种用大写拉丁字母及其颠倒形式的字母拼写傈僳语的文字,还有少数人使用当地农民创制的傈僳音节文字“竹书” 。

云南省东北部一部分信仰基督教的群众使用一种把表示声、韵、调的符号拼成方块的苗文。

云南佤族中信仰基督教的少数群众使用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

壮族、白族和瑶族中还有一部分人使用在汉字影响下创制的方块壮字、方块白文和方块瑶字。

还有一些在历史上使用过,后来停止使用的文字,即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于阗文、焉耆-龟兹文、窣利文、八思巴字、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西夏文、女真文、东巴图画文字、沙巴图画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哥巴文、水书、满文等17种文字。

现在中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而直接使用汉字外,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由于有的民族使用一种以上的文字,如傣语使用4种文字,景颇族使用2种文字,所以29个民族共使用54种文字。

列表如下:民族名称使用文字的名称蒙古族传统蒙文、托忒文藏族藏文维吾尔族维吾尔老文字、维吾尔新文字苗族老苗文、黔东苗文、湘西苗文、川黔滇苗文、滇东北苗文(后4种为新创)彝族爨文、规范彝文壮族方块壮字、壮文(新创)布依族布依文(新创)朝鲜族朝鲜文侗族侗文(新创)瑶族门方言文字、勉方言文字白族老白文、白文(新创)土家族土家文(新创)哈尼族哈雅文、碧卡文(均为新创)哈萨克族哈萨克老文字、哈萨克新文字傣族老傣仂文、新傣仂文、老傣那文、新傣那文、傣绷文、金平、傣文黎族黎文(新创)傈僳族老傈僳文(大写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格框式拼音文字、表音的音节文字)、新傈僳文佤族撒拉语、佤文(新创)拉祜族拉祜文水族水书纳西族东巴文、哥巴文、玛丽萨文、纳西文(新创)景颇族景颇文、载瓦文(新创)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文土族土文(新创)羌族羌文(新创)锡伯族锡伯文俄罗斯族俄文独龙族独龙文(新创)基诺族基诺文(新创)一些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为了保存并发展民族文化,扩大信息来源,提高科学水平,千方百计地创造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政府组织语言学专家、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经过调查研究,先后为壮、布依、彝、苗、哈尼、傈僳、纳西、侗、佤、黎等10个民族制订了14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其中,分别为苗语的不同方言制订了4种文字方案,为哈尼语的不同方言制订了2种文字方案。

后来又为景颇族的载瓦支系制订了拉丁字母形式的载瓦文方案,为土族制订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土文方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年代根据本民族的要求,又为白、独龙、土家、羌、基诺等民族设计了拼音文字方案。

藏、彝、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傣等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字,有的文字如藏文、彝文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他文字也都有几百年的历史。

它们大部分已经有比较规范的习惯用法,使用范围较广,影响也较大。

苗文和壮文虽然创制时间不长,但使用人数也较多。

世界语系百科名片19世纪,欧洲的比较学派研究了世界上近一百种语言,发现有些语言的某些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之间有对应关系,有些相似之处,他们便把这些语文归为一类,称为同族语言;由于有的族与族之间又有些对应关系,又归在一起,称为同系语言,这就是所谓语言间的谱系关系。

现在,世界上主要的语系有七大类目录展开编辑本段世界语系目前人们一般把世界的语言划分为九大语系:1)汉藏语系,2)印欧语系,3)阿尔泰语系,4)闪-含语系,5)乌拉尔语系,6)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7)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8)南亚语系,9)达罗毗荼语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