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浪漫主义诗歌的异同
20年代初,郭沫若、田汉等人接受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
主张诗歌形式“绝对自由”,由此生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现代浪漫主
义诗学体系,创作了大量的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现代派诗则植根于
30年代的社会人生,受益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两者有同有异。
首先,在诗体形式上,现代派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体,在
那些成熟的现代派诗中,字句的节奏完全被情绪的节奏所代替,自然
流动的口语准确的传达了诗人对复杂、精微的现代生活的感受。同样,
浪漫主义诗歌也以“绝对的自由”为首要特征,诗歌形式新颖,格律
自由,辞藻富丽。如《女神》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半格律体、
诗剧体等等,格式不拘,诗节不限,字数不定,音节自然,一切服从
感情的倾泻,真正做到了“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
其次,在抒情表达上,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
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感情强烈看,通常用热情
奔放的语言、瑰丽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或描写奇特的
情节。中国现代主义诗人较多地把眼光投射在生存现实中。他们一开
始就没有古代诗歌中自然山水诗歌包含的理想主义的乐观情调,也较
少“五四”期间郭沫若式的浪漫主义的都市文明的颂歌。中国现代主
义诗歌主要表现的是对现实人生的冷静审视与理性批判,是都市青年
理想失落、精神沉沦、前途迷惘的哀怨与悲伤,是病态人生中的病态
情绪。其诗人的情绪体验是紧贴于生存现实的,诗人的孤独中更多地
包含着一种愤激于现实的反抗情绪,对社会、人生的失望而归向内心,
主要表现的则仍是时代苦闷与忧愤于现实的孤独。
在描写对象方面,浪漫主义诗派的代表作《女神》,以其情感的
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上“胡适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
现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同时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
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需求,表现了五四时
期那种冲破一切丑恶事物、推倒一切腐朽势力的力量,创造了一个中
国文学史上空前的体现五四时代精神的现代自我形象。然而,在人与
自我的关系中,现代主义诗歌表现出现代人在充满了异化和压迫力量
的世界面前的无能为力与痛苦窘迫的心态。先前浪漫主义的英雄崇
拜、自我肯定、自我夸张受到嘲讽,自我价值与尊严受到怀疑。现代
主义诗歌中关于人与自我的观念发生了区别于传统的本质变化。自然
科学的新发现,使人作为宇宙中心的观念受到挑战,弗洛伊德关于人
的无意识和反理性的心理学说给现代主义诗歌中人的意识的复杂化、
非理性化、非英雄化的倾向产生了直接重要影响。
在创作方法和风格上,浪漫主义诗歌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以最充
沛的热情,精粹的语言,集中凝练的文字,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
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并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
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以展现对生活的热爱,人生的追求和
生命的尊重。而现代主义诗歌追求客观化和间接性,为诗的情志寻求
“客观对应物”,避免直抒胸臆一泻到底的浮浅。陈敬容的《假如你
走来》全诗刻画一连串无声的动作,是蕴含丰富的心理戏剧片断。他
们的咏物诗在写实层次上建构象征空间,如郑敏的《鹰》、《马》,辛
笛的《月光》等等,通过暗示来曲折表达。其语言意象是多样化和富
于现代感的,他们从现代日常生活中锻造语言,融注主观意志使之成
为智性化的心象结构,在穆旦诗中常见“八小时的工作与房屋”、“成
人世界与父母”、“学习”等语句,文字明晰,但语意颇为隐晦,业已
构成诗中的“主题性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