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现状
篇一:执行财产状况
申请执行人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
篇二:我国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之完善
我国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之完善
摘要:“执行难”是困扰我国民事执行的问题,但不是
所有人口中的“执行难”都是真正的“执行难”。被执行人
没有执行能力的就是“假执行难”。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
经过不断发展,已经有了初步的框架,但是仍显简陋,该制
度的继续完善将成为我国破解“执行难”问题的突破口。
关键词: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执行难完善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7条,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
是指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应
当向法院申报当前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起一年前的财产情
况,否则将受到拘留或罚款等处罚的一种制度。在德国、日
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将此制度称为财产开示制度,而且比我
国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更加周详完备。财产开示制度在
国外是应对“执行难”问题一项重要制度,完善我国的被执
行人财产申报制度或许也可以给我国的“执行难”问题寻找
到一个突破口。
一、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对破解“执行难”问题的意
义
对“执行难”的含义,站的角度不同,其理解也各异。
申请执行人通常认为已经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
支付令等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不能得到执行,就是“执
行难”。法院执行人员所谓的“执行难”,则往往指在执行
过程中由于各种困难和阻力使判决、裁定等生效法律文书所
确定的内容难以实现。上述两种理解均有其片面性。第一种
认为既然判决了就要能得以执行,而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如何
并未考虑。如果被执行确实没有执行能力,这是正常意义的
商业风险,任何人都有可能遭遇到这种风险。我们不妨称之
为“假执行难”。第二种“执行难”的认识则失之狭隘,并
有推卸自己责任之嫌。真正意义上的“执行难”是指,依法
应当执行、并能执行的案件,由于法院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干
扰和阻力,而导致案件无法执行的情况。
综上对“执行难”的含义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完善我国被
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对破解“执行难”问题具有的重大意义:
(一)可以平息“假执行难”案件中当事人的抱怨。
社会舆论总有一些盲目性和表面性,对于被执行人没有
执行能力的案件,很多申请执行人也抱怨“执行难”,因为
人们都不相信被申请人没有执行能力,而是怪法院无能,这
也是法院有苦难言的地方。如果被申请人能够如实申报自己
的财产情况的话,那么他的执行能力便一目了然,对于确实
没有执行能力的情况,相信申请人应该无话可说,不至于把
怨气撒在法院身上了。
(二)可以降低法院的执行成本,提高执行效率。
篇三:关于要求了解被执行人财务状况的请求
关于要求了黄杰、陈凤财务状况的请求 宝安区人民松
岗人民法庭:
我是松执字20XX第476号申请人陈銘,我曾经于20XX
年8月12向执行法官谌平表达被执行人向法庭报送最后还
款日到执行期间的黄杰个人财务状况的请求,同时我代理人
还当面请求法庭把查询银行存款的情况打印成对账单给我
们过目,以便查明黄杰财产去向。因黄杰在我申请执行期间,
无心生产,但又特别忙,申请人怀疑其在转移账户资产,但
我们的请求当时未获执行法官求持。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
释》第34条:“对被执行人报告的财产情况,申请执行人
请求查询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
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8条规定:“被执行
人必须如实向人民法院报告其财产状况。”
由于我们的请求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我们再一次要求执
行庭催促黄杰上报还款最后期限(20XX年4月30日)到现
在为止的黄杰个个人财务状况,同时请求执行庭将查封的黄
杰、陈凤银行存款情况打印成对账单给我们过目。
特此请求! 申请人:
代理人:
20XX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