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

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

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模型
班级:2014级临床专升本班
组别:第2实验室第1组
组长:郭财进
组员:徐冰 孙荣贺 顾春晓
杨飞飞 周志豪
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模型
郭财进 徐冰 孙荣贺 顾春晓 杨飞飞 周志豪
(吉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院2014级临床专升本班,吉林 132013)

【 摘要】 学习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观察休克各期的主要临床变化、
了解其代偿机制,方法:家兔麻醉后,分离并进行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右侧颈
外静脉插管,正确连接管道并用肝素冲洗,进入电脑程序,描记正常血压,快速
放血,使血压维持60mmHg,血压稳定后,夹闭右颈总动脉,记录并观察血压
变化。待血压稳定后,再放血,使血压降至40mmHg并维持,在维持期间的20min
内记录并观察血压变化。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抢救。
【实验目的】
1. 观察失血性休克发生后机体变化;
2. 掌握急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复制方法;
【实验原理】
动脉放血是循环血量减少,当少量失血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通过机体
的一系列代偿措施(包括微循环的灌流量明显减少),使血压不出现明显的降
低。但当快速失血量超过30%或大量失血时,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超出
机体的代偿能力,引起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和微循环严重和长时间缺血与
缺氧,引起休克。
休克分为三期:微循环缺血期(缺血性缺氧期);
微循环淤血期(淤血性缺氧期);
微循环凝血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实验材料】
1.实验对象: 成年健康家兔1只,体重2.5kg左右。
2.实验药品:20%乌拉坦溶液, 0.7%肝素,台式液。5%葡萄糖生理盐
水,
兔手术台,电子秤,微循环生物信号处理系统,静脉输液及中心静脉压测
量装置一套,微循环观察装置,手术器械一套,动脉插管2个,气管插管、静
脉插管各一个,5ml、20ml、50ml注射器各2支。
【实验步骤】
1. 麻醉与固定
(1.1)取成年家兔一只,称重,于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乌拉坦(以5ml/kg
体重计算麻醉剂总量),作全身麻醉。
(1.2)动物固定:将动物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颈前部和腹部等手术
部位剪毛备皮。
2. 气管插管 颈部剪毛,正中切口,切口长约5~7cm,在气管上剪一“V”
形切口,插入气管插管并结扎固定。气管插管一端通过压力换能器
3. 动脉插管
(3.1)逐层钝性分离颈前部组织,在胸锁乳突肌内侧下方分离出左侧颈
总动脉,分离的长度约2.5~3cm。
(3.2)动脉插管前,远心端必须先结扎,用动脉夹夹住近心端。
(3.3)然后在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部位用眼科剪刀剪开动脉,开口大小
约为动脉壁的三分之一(注意遮掩,小心喷血)。该动脉导管已充满0.7%肝
素溶液,并经三通开关与血压的压力换能器相连接。记录一段正常呼吸、血压
曲线。
(3.4)少量放血,打开颈动脉插管,用肝素化的烧杯收集流出血液,并
使放出血量为总血量的1/10(家兔的血量按80ml/kg计算,2.5kg家兔大概放
20ml)关闭动脉夹,观察机体变化。
(3.5)大量放血;少量放血10分钟后开始大量放血,放血量大概为总血
量的1/5或1/4,放血需缓慢进行(切勿过快),家兔正常血压为90mmHg,
大量放血后血压维持在30mmHg~40mmHg(即失血性休克状态),观察家兔
机体变化。
(3.6)比较两次放血后机体的血压、呼吸、心率有何变化。
(3.7)将注射器内的血液从颈外静脉输回原血。输血后,观察血压是否
恢复正常。然后再输入生理盐水进行抢救,直至血压恢复正常。

失血性休克发生前后机体的各项指标变化
项目 时间(min) 心率(/min) 呼吸 (/min) 血压(mmHg)
正常 — 280 51 90
小量放血 0 283 49 79
5 281 50 80
10 276 54 88
大量放血 0 247 67 32
5 253 77 35
10 264 72 37

【实验结果】机体少量失血时,可通过自身的代偿功能使血压和组织灌流不足保
持基本正常,但当机体快速大量失血时,组织有效血液灌流不足而发生休克。随
着失血量的加大,家兔的心率下降,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增加,后面在随着失血
量的进一步加大,反射性的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增加,血压开始回升,即家兔对
自己的血压有一定的代偿能力。最后把原来抽出来的血输回给家兔,家兔血压恢
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李韬,《医学功能学科—实验原理与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年1月第1版第2次印刷;
2、 李悦山,董伟华,梁仲培,《机能实验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