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领导水平问题研究的报告――党政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基本内涵和评价方法一、党政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基本内涵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实现主体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关键在于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
在调查问卷中,经统计有62.6%的干部群众对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比较满意,说明当前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
有56.9%的干部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56.7%的干部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41%的干部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表现出比较担心,说明这些方面亟待改善和提高。
因此,当前开展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问题研究是十分及时,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领导水平是领导干部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建立在一定素质基础和基础能力上的。
领导干部的素质由多方面构成,主要有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格素质、业务知识素质、心理身体素质等。
这些方面的素质如何,往往对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比如,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必然会受到自己知识、学识、见识和价值判断乃至自信心、意志力和决断力等心理状态的影响。
领导干部的知人善任能力也会受到其政治思想、道德品格、心理素质的深刻影响。
领导干部的基础能力主要包括善于学习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团结干事、发挥团队作用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创新应变能力,有效管理能力,执行落实能力等等。
领导干部各项基础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功能的发挥,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成效。
㈠领导水平的基本内容和构成无论在哪个时代,领导工作都有其客观规律,体现在领导水平上也有其基本内容和构成。
其基本内容和构成可以分解成素质和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解剖。
1、领导水平中应具备的素质(1)过硬的政治素质。
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在政治方面表现出来的基本特质,是领导干部从事领导活动必须具备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品质等政治方面的基本条件。
它在领导干部的素质中居首要和根本的地位,对于其他素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毛泽东同志强调“政治是统帅,是灵魂”。
所以,领导干部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清醒的政治头脑,善于从政治上认清和判断形势,审时度势,把握全局,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有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判断力。
(2)科学的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的高低是领导干部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领导干部的灵魂。
它是领导干部理论修养、思想作风、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思想要素的总和。
可以说,没有科学的思想素质,就不可能有合格的政治素质,其能力也就没有了根基。
所以,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价值观,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事求是地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重视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良好的道德素质。
领导干部必须德才兼备,其中德是第一位的。
其道德素质就是在领导活动中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恪守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总和。
具体表现为具有事业心、责任心、宽容心、诚实和信任他人的品格,以及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的奉献精神。
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是影响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领导个人魅力及非权力影响的一种表现。
因此,领导干部要具有团结协作的胸怀,宽以待人的修养,谦虚谨慎的态度;要有率先垂范的作风,廉洁自律的形象,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要有承受责难的勇气,面对责难,不回避、不推卸,头脑冷静,从容应对。
⑷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
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与领导有关的科学知识。
一是基础文化知识。
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应掌握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用科学指导实践,这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专业知识。
无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行的。
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不同职位的工作要求。
三是现代经济和科技知识。
领导干部要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管理等知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要掌握现代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会创造性思维。
⑸健康的身心素质。
作为领导干部要保持充沛的精力、强健的记忆力和丰富的创造力,能用清醒的头脑准确无误地观察和判断事物,而这要健康的身体作基础。
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直接关系到组织目标能否实现。
2、领导水平中应具备的能力⑴善于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党政领导干部领导水平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
领导水平能不能提高,关键在于学习能力的高低。
领导干部总要比别的同志知识更多一些,本领更强一些,才能担当起领导的重任。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使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必须努力学习、深入思考、善于总结,不断增长领导水平和能力。
要学以致用,善于把学到的理论运用于领导工作实践,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用新知识开拓新途径,用新知识开辟工作新境界。
⑵科学决策能力。
决策是领导的一项基本功能。
在工作中,任何事情特别是大事、难事、棘手的事,都需要请示领导干部,都需要领导干部来决策。
在决策的时候,要尊重规律又要利用规律,要顺应民意还要引导民意,要立足现实更要超越现实。
只有这种决策,才能切合实际,才能有前瞻性,才不至于脱离实际。
在决策的过程中,领导干部一定要有理性思维,要谋之以众,断之以独,做到辩证统一,科学决策;在危机和紧急情况下,头脑冷静,思路清晰,决策果断,众人皆乱而领导不乱,真正成为群众和团体的主心骨。
决与不决、变与不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能力,也是体现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准。
⑶团结干事、发挥团队作用能力。
领导干部要善于团结班子成员、团结同事、团结有不同意见的人,把单位建设成为互信、互助、互爱的坚强集体,大家拧成一股绳,有劲一处使,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善于激励是领导干部发挥团队作用的一项重要能力。
领导干部要能欣赏、会鼓励、真关心,了解同事、下属的需求和兴趣爱好,掌握激励的规律和方法,运用物质、精神、竞争、日常关爱等多种激励手段,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领导干部要知人善用、用人到位、用人所长、扬长避短,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
领导干部要善于沟通协调,不断加强内部团结,要善于处理外部关系,为有效推进工作落实创造和谐的内外环境。
⑷驾驭全局能力。
驾驭全局能力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做好工作十分重要的能力。
驾驭全局必须胸怀全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大局观念,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
驾驭全局必须谋划全局,善于用宽阔的眼界在全局工作中找准坐标和定位,善于准确把握宏观形势,清醒认识周边发展的竞争态势,正确判断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善于把本地、本部门的发展放在宏观大背景和区域经济社会大局中去考量,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更系统的思维谋划工作、处理问题。
⑸创新应变能力。
创新应变能力实际就是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有机结合。
领导干部在开展工作和开拓领域的过程中,当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时,善于机动灵活地变换原定的领导策略、计划、形式和方法等来适应这种变化,这种能力就是创新应变能力。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要善于应变、善于创新,用创新的方法应变客观条件的变化。
现代领导活动,说到底也就是一种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追求新目标、开拓新境界的创新活动。
现实的客观事物复杂多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创新应变能力,掌握“应变通则”,根据不同的变化情况灵活应用。
⑹有效管理能力。
不管是哪一级领导干部,都需要管理能力,掌握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没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一个单位、部门、地区肯定是管不好的。
要具备管理能力,需要智慧,需要勇敢,需要远见,有想象力,有预见力,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没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就难以发挥有效的组织功能。
⑺执行落实能力。
领导干部执行落实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部门、地区党委决定、决策的落实。
领导干部抓执行、抓落实,关键要扎实推进,一抓到底。
在碰到矛盾和困难时,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热情,充沛的激情,敢于负责,乐于奉献,敬业、勤业、精业,带头抓工作落实,带头抓棘手问题的解决,带头抓具体事情的处理,带头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做勇于担当、执行落实的表率。
㈡领导水平的时代要求领导水平的内涵和构成随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赋予新的内容。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的新世纪新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任务,必然对党政领导干部领导水平提出新的时代要求。
⑴适应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要求,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关键阶段,矛盾多发,利益关系难以协调。
要求党政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要善于深入实际,掌握民情民意,善于协调处理复杂的矛盾和纠纷,为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要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作保障。
没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再好的目标、规划都将难以实现。
⑵适应社会矛盾多发的实际,提高处理社会矛盾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多发,突发事件增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势必影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大局,影响经济发展。
检验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他的一般性工作,还要看他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现在有的党政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跟不上时代要求,克服各种困难的方法少,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不能让党和人民满意。
要坚持在重点工作中使用干部,在突发事件中考验干部,在艰苦环境中磨炼干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策宣传、政策落实能力,不断增强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⑶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其中就蕴含了如何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新要求。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在领导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着力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要有长远眼光和宽阔视野,坚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环境保护,不攀比、不搞花架子,使一切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