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学物理与防护
教 学 大 纲
(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用)
山东万杰医学院
2
《医学物理与防护》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物理与防护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 72 讲课学时:60 实验学时: 12 其他学时:0
学 分:4学分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医学物理与防护》作为放射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基本的放射物理和防护方面的知识,为后续的放射治疗剂量学、放射生物学及继续教育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使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放射物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放射物理学是从物理的角度阐述放射线的发生、性质及物质作用的规律。这部分知识要保证理论知识系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并能学以致用。
2、使学生初步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掌握射线的性质及作用方式,探讨射线的生物效应,从物理学及医学角度了解射线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并为防护打下理论基础。
3、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防护学知识、常用的射线屏蔽防护标准与要求、屏蔽防护的材料、方法等,使学生建立基本的防护理论体系,能够在工作岗位上理论联系实际。
4、合理安排实验,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书3
本知识的理解掌握。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涉及内容广泛,课时适中,原则上根据高等医学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合理选择讲授内容,内容的广度及深度合理结合,重点章节适当补充深入讲解,从物理机制深层剖析,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配合实验教学和见习加深理论理解。学生通过课内讲解与课外自学的方式学习。
四、正文
绪论
[目的要求]
1、 熟悉: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的地位及作用。
2、 掌握:放射线的定义及来源。
[教学内容]
1、射线的分类及来源。
2、射线对人类的影响。
3、教材的主要内容。
4、教材的重点。
第一章 原子物理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人工核素制作。
2、熟悉:核外电子结构,波尔假说及波尔氢原子模型。
3、掌握:原子核基本知识,放射线的定义及来源,放射性核素衰变类型,原子核衰变规律。
[教学内容]
1、原子结构
(1)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汤姆逊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玻尔模型(重点)
(2)玻尔理论
(3)核外电子的结构
2、原子核
(1)原子核组成
(2)原子核结合能
3、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类型
(1)α衰变
(2)β衰变 4
(3)γ衰变和内转换
4、原子核衰变规律
(1)衰变规律
(2)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
(3)放射性活度
(4)衰变链中的衰变规律
第二章 X线的产生
[目的要求]
1、了解:X线的发现。
2、熟悉:X线的产生条件与装置、X线的产生效率、X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3、掌握:X线的本质与特性、X线的产生原理、X线强度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1、X线的发现
2、X线的本质与特性
(1)X线本质
(2)X线的基本特性: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特性
3、X线的产生条件与装置
(1)产生条件
(2)产生装置
4、X线的产生原理
(1)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
(2)连续X线的产生原理
(3)特征X线的产生原理
5、X线强度
(1)X线量与质的概念
(2)表示方法
(3)影响因素
6、X线的产生效率
(1)概念
(2)影响因素
7、X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1)薄靶周围X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2)厚靶周围X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第三章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目的要求]
1、了解:相干散射、光核作用。
2、熟悉: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几率、能量转化,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方式。
3、掌握:X线与物质作用的主要过程(三个过程),各种作用发生的相对几率,电离辐射及其分类,射程及传能线密度的定义,单能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连续X线在物质中衰减规律。
[教学内容]
1、电离辐射的来源与分类
(1)电离辐射的来源 5
(2)电离辐射的分类
2、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主要方式
(2)总质量组织本领及射程
3、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X线与物质作用的几率
(2)射线的衰减
(3)能量转移和吸收
4、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1)光电效应
(2)康普顿效应
(3)电子对效应
(4)X线与物质作用的其他过程:光核作用,相干散射
5、单能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1)窄束的衰减
(2)宽束的衰减
6、连续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
(1)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系数
(2)衰减规律
(3)在人体中的衰减
第四章 常用的辐射量和单位
[目的要求]
1、了解:辐射测量的意义。
2、熟悉:粒子注量、能量注量、集体当量剂量、集体有效剂量、待积当量剂量、待积有效剂量。
3、掌握:照射量、比释动能、吸收剂量、当量剂量、有效剂量以及其关系。
[教学内容]
1、描述电离辐射的常用辐射量和单位
(1)粒子注量与能量注量
(2)照射量
(3)比释动能
(4)吸收剂量
(5)照射量、比释动能、吸收剂量的关系和区别
2、辐射防护中使用的辐射量和单位
(1)当量剂量
(2)有效剂量
(3)集体当量剂量、集体有效剂量
(4)待机当量剂量、待积有效剂量
第五章 电离辐射的基本测量
[目的要求]
1、了解:医用诊断X线检查技术辐射剂量学评价。
2、熟悉:射线质测定方法。
3、掌握:照射量的测量、吸收剂量的测量。 6
[教学内容]
1、照射量的测量
(1)自由空气电离室
(2)空腔电离室
(3)电离电荷的收集
(4)电离室校准
2、吸收剂量测量
(1)基本测量方法
(2)电离室法原理
(3)其它方法
3、射线质的测定
4、放射性计数测量
(1)GM计数管
(2)闪烁计数器
第六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目的要求]
1、了解:胎儿出生前受照引起的效应,靶理论。
2、熟悉:几种常见效应,电离辐射的损伤机制。
3、掌握:放射线的生物效应,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教学内容]
1、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
(1)生物效应的分类
(2)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
(3)近期效应及远期效应
(4)小计量辐射引起的生物效应
2、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1)与辐射有关的因素
(2)与机体有关的因素
(3)环境因素
(4)胎儿出生前受照影响
(5)急、慢性放射病
3、电离辐射的损伤机制
(1)直接与间接作用
(2)原初过程与时间进程
(3)辐射与自由基
(4)生物靶及靶理论
第七章 电离辐射的基本原则及标准
[目的要求]
1、了解:放射防护标准与法规的贯彻实施。
2、熟悉: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的制定。
3、掌握:放射防护原则内容,放射防护标准中规定的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剂量限值,电离防护的基本原则。 7
[教学内容]
1、放射防护法规
2、放射防护标准
3、放射防护标准与法规的贯彻实施
4、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外照射防护
[目的要求]
1、了解:介入放射学的防护方法。
2、熟悉:常用屏蔽防护材料及其屏蔽性能和散射性能。
3、掌握: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屏蔽厚度的确定方法,减少职业辐射的方法,减少受检者剂量的方法.
[教学内容]
1、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2、屏蔽材料
(1)对屏蔽材料的要求
(2)常用屏蔽防护材料
(3)屏蔽材料的折算
(4)铅当量
3、射线屏蔽厚度的确定方法
(1)确定屏蔽厚度的依据
(2)屏蔽厚度的计算
4、医用诊断X线防护
(1)受检者的剂量评估及减少受检者剂量的方法
(2)防护措施
5、介入放射学的安全与防护
第九章 内照射防护
[目的要求]
1、了解:内照射剂量个估算程序。
2、熟悉:放射性药物的基本特性和内照射防护基本原则。
3、掌握: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人途径及排除方法,内照射的特点和剂量估算方法,体内放射性核素摄入量的估算方法。
[教学内容]
1、内照射的剂量特征
(1)源及照射方式
(2)核医学放射性核素的特点
(3)体内照射的剂量分布
2、内照射剂量估算
(1)内照射途径
(2)放射性核素摄入量估算
(3)内照射剂量的估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