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魏晋南北朝墓葬整理

魏晋南北朝墓葬整理

魏晋南北朝墓葬整理
魏晋南北朝——南方地区墓葬

期 特点 形制 规模 结构 设施 装饰 随葬品

东汉末至东吴中叶 带甬道的横前堂后室墓。有的前堂带一二个耳室。前堂多攒尖顶,后室多平顶或券顶。 大 横砖相叠平砌,也有 “三顺一丁”的砌
造方法。
铺地砖常
砌成两竖
一横的席
纹。

陶器和釉陶,漆器
和铜器比例也较
高。器类有盘口壶、
熏、五联罐式谷仓、
蚕形虎子。此外,
砖或铅质买地券以
及五铢钱。

平面长方形
的单室平顶
或券顶。带短甬道的单室券顶墓。 中 同大型墓

长方形砖室
和土坑
小 陶器和少量五铢钱

吴中期至东晋初 前附甬道的前后砖室墓 大 “三顺一丁”的砌造方法普遍。墓顶出现“四隅券进式”穹窿顶结构 有排水设施。墓室前段修建排水沟,或利用
后室高于前
室一层或数
层砖的方法
自然排水。

壁砖侧面模制的汉式图案花纹减少,兽面、龙、虎、凤纹逐渐流行。铺地砖盛行人字纹。 青瓷器迅速增加,
类型有明器模型,
堆阙楼人物的谷仓
罐、球形熏、人形
镇墓兽、佛教信仰
遗物等。多随葬金
银,有玉佩珠饰表
明墓主原具朝服
葬。瘗钱普遍。

平面凸字形中 平砖顺砌 同大形墓 同大形墓
的短甬道券
顶单室墓,
有的还带1
小侧室,甬
道偏向一侧
的刀形墓也
开始出现

平面长方形
单室墓
小 少量瓷器、罐、碗

魏晋南北朝——南方地区墓葬

期 特点 形制 规模 结构 设施 装饰 随葬品

东晋到刘宋 新流行甬道前端做出类似小室的吕字形砖墓 大 “三顺一丁”砌法为主 有砖砌祭台、棺床等设施。排水沟设施完善,有陶制或铜制的漏水板。 壁面装饰前所未有,有砖砌“凸”字形小龛和直棂假窗。石门门券上雕平梁、叉手等仿木结构。有的大墓有竹林七贤和荣启期人物画像砖拼镶砖画,表明受玄学影响。 ①瓷器减少,罐壶瓶向痩高发展,榻上用具成组。鸡首壶流行。器物上流行莲花纹装饰。②砖或石质的墓志在大族墓中常见。③外来玻
璃器和钻指
环。④明器急
剧减少,瘗钱
现象衰退。⑤
武士俑和床
榻、帐座是伴
随司马氏政权
和中原氏族南
迁出现。
中 同大型墓 金银饰品

齐梁陈 弧线的长方形单室、前设甬道的砖墓。墓室穹窿顶或券顶。甬道内有一二道石门。 大 封门墙两侧有挡土墙 有砖砌棺床,床前有石祭台,床后有阴井。 石门额上雕人字拱。墓室壁面有桃形灯龛和直棂假窗。早期
画像砖拼镶砖
画,晚期莲花忍
冬花纹砖。

陶瓷制品,新
出莲花尊和一
盒五盏组合
器。陶明器比
重增加。大墓
有动物石雕和
石灰石质墓
志。

“凸”字形带
甬道的券顶单室墓。 中 有棺床,床前阴井通向排水沟。 壁面有桃形灯龛和直棂假窗。墓砖平面有细绳纹,侧面有莲花纹、四出钱纹和网格纹 同大型墓

同中型墓 小

魏晋南北朝——中原地区墓葬

期 特点 形制 规模 结构 设施 装饰 随葬品

曹魏至西晋初
斜坡墓道、
甬道、两侧带耳室的方形前室和长方形后室的砖墓。 大 左耳室模
拟庖厨,右
耳室模拟
仓房。

简化趋势,玉
杯、博山炉等
日常生活器
皿。陶模型模
拟庖厨,带盖
陶罐模拟仓
房。
单室砖墓。
墓方形,前建甬道 中
陶俑和陶明

西晋中晚期
平面长方形土洞墓 小 竖井墓道, 有的头部挖壁龛 几件陶罐、一
二枚铜钱

单室方形砖墓 长方形竖穴洞室墓 大 宽墓室和长墓道 碑式石墓志。
陶质镇墓兽
方形多子槅、
翻口罐等

单室方形砖
墓 长方形竖穴洞室墓 中 甬道设石
门一重

室外砌筑护顶券拱和仿木结构。 较小的墓志。陶质明器和

饮食用具,南
方输入的青
瓷器

土坑竖穴墓 小 一二件陶罐

16国至北魏迁洛前 战乱频繁,民族关系复杂无统一墓制。 大中小 土洞结构。有的前后两方室。 甬道和墓道间两侧各设一小龛。 依仗俑和大
批陶俑

北魏迁洛以后的北朝时期 方形单室的砖墓或洞室墓,出现地方大族的墓群 大 东汉在墓前树立神道碑、石人、石兽以及新建高大坟冢、布置家族茔地等做法复苏、发展 墓室和墓道两侧壁面都绘有壁画。墓室壁画分上下两栏,上栏画四神,下栏画车马。墓道壁画上下都画主人出行和归来。 平置带盖墓志。葬具附近出玉璜和各种珠饰,表明
墓主原具朝
服葬。武装依
仗和伎乐女
仕俑。

同大型墓 中 葬具附近出玉璜和各种珠饰,表明墓
主原具朝服
葬。
竖穴砖棺和竖穴洞室墓 小 少量铜钱和
日常用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