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七层协议

网络七层协议

网络七层模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层概念及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间数据如何传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冲突冲突域广播广播域的基本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p 掩码网关dn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层交换技术、路由技术、三层交换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理论:

网络七层结构

网络拓扑及对应

网间数据如何传输dhcp 业务数据通讯到达目的(服务器、pc)路由

实际:交换机配置常用工具判断方法

老生常谈网络七层结构

网络七层模型

计算机网络通讯基本模型

七层概念及功能:

1、物理层:物理层数据称为比特流bit。接口和线缆,二进制数据流传输,比特流传输,涉及电压、电流、电缆线、数据传输速率、接口等电气定义,设备为中继器、集线器。

2、数据链路层:层数据成为帧(frame)任务为控制物理层,查纠可能出现的错误,使物理层显现一条无错线路,可进行流量控制。涉及物理地址、网络拓扑、线缆规划、错误校验、流量控制,设备为以太网交换机。协议有ethernet ppp 帧中继等

3、网络层,层数据称为包(packet)ip关键问题为确定数据包从源端到目的端如何选择路由。设备为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

4、传输层:传输层数据称为段segment,建立端到端的连接。Tcp讲述tcp 和udp的区别,TCP和UDP是TCP/IP协议中的两个传输层协议,它们使用IP路由功能把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从而为应用程序及应用层协议(包括:HTTP、SMTP、SNMP、FTP和Telnet)提供网络服务。TCP提供的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流传输,而UDP提供的是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流传输。可靠是指对收到包的确认。对于udp如何保证,可以通过表示层或应用层来确保可靠。

5、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间的会话关系。

6、表示层:保障对端设备能准确无误理解发送端数据。处理数据格式,数据加密。

7、应用层:提供应用程序之间的通讯。

123负责网络数据的传输,567负责主机数据的传输,567统称为应用层,提供应用程序网络接口,有http,ftp,telnet等,

服务、接口、协议

服务、接口、协议是TCP /IP 体系结构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贯穿了整个参考模型的始终。

简单地讲,服务是指特定一层提供的功能。例如网络层提供网络间寻址的功能,我们就可以说它向它的上一层(即传输层)提供了网间寻址服务;反之,也可以说传输层利用了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

接口是上下层次之间调用功能和传输数据的方法。它类似于程序设计中的函数调用,上层通过使用接口定义的方法来方便地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协议是对等层必须共同遵循的标准。它定义包格式和它们的用途的规则集。大多数包都有包头和信息组成:包头常常包括诸如源和目的地址、包的长度和类型指示符等信息;信息部分可以是原始数据,也可以包含另一个包。一个协议则规范了交换的包的格式、信息的正确顺序以及可能需要采取的附加措施。

网络协议是使计算机能够通信的标准。典型的协议规定网络上的计算机如何彼此识别、数据在传输中应采取何种格式、信息一旦到达最终目的地时应如何处理等,协议还规定对遗失的和被破坏的传输或数据包的处理过程。

网间数据如何传输

以pc初次接入分公司为例,到完成访问综合信息平台结束

1、Dhcp如何获得配置。谈dhcp中继,谈私设dhcp服务器造成的故障根

据vlan获得相应的地址池中的地址。

2、Vlan是一种局域网协议,在传统的数据包中加入一个vlan标记,VLAN,是英文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缩写,中文名为"虚拟局域网",VLAN 是一种将局域网(LAN)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注意,不是从物理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或者说是更小的局域网LAN),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单元)的数据交换技术。Vlan的配置是在交换机里

(1) 端口的分隔。即便在同一个交换机上,处于不同VLAN的端口也是不能通信的。这样一个物理的交换机可以当作多个逻辑的交换机使用。(2)网络的安全。不同VLAN不能直接通信,杜绝了广播信息的不安全性。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VLAN除了能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广播域,从而有效地控制广播风暴的发生,

(3)灵活的管理。更改用户所属的网络不必换端口和连线,只更改软件配置就可以了。

冲突冲突域广播广播域的基本概念

是指在同一个网段上,同一个时刻只能有一个信号在发送,否则两个信号相互干扰,即发生冲突。冲突会阻止正常帧的发送。冲突域是指能够发生冲突的网段。冲突域大了,有可能导致一连串的冲突,最终导致信号传送失败。单播和广播是两种主要的信息传送方式,广播方式是指一台主机同时向网段

中所有的其他计算机发送信息,广播方式会占用大量的资源。广播域是指广播能够到达的网段范围。因此,广播域的大小要有一定的限制。

不同的网络设备对降低冲突域和广播域所起的作用不同。

例如中继器和集线器可以放大信号,但是它不区分有效信号与无效信号,因此会扩大冲突域。网桥和交换机、路由器不会传递干扰和无效帧,因此可以降低冲突域。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不传递广播数据包,所以可以降低广播域;其他设备传递广播数据包,所以扩展了广播域。

注:一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VLAN可以隔离广播,划分VLAN的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隔离广播。

我从其他地方摘了网络设备通俗的比喻来帮助理解:

局域网好比一栋大楼,每个人(好比主机)有自己的房间(房间就好

比网卡,房号就是物理地址,即MAC地址),里面的人(主机)人手

一个对讲机,由于工作在同一频道,所以一个人说话,其他人都能听

到,这就是广播(向所有主机发送信息包),只有目标才会回应,其

他人虽然听见但是不理(丢弃包),而这些能听到广播的所有对讲机

设备就够成了一个广播域。而这些对讲机就是集线器(HUB),每个

对讲机都像是集线器上的端口,大家都知道对讲机在说话时是不能收

听的,必须松开对讲键才能收听,这种同一时刻只能收或者发的工作

模式就是半双工。而且对讲机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人说话才能听清

楚,如果两个或者更多的人一起说就会产生冲突,都没法听清楚,所以这就构成了一个冲突域。

广播域(Broadcast domain):网络中的一组设备的集合。即同一广播包能到达的所有设备成为一个广播域。当这些设备中的一个发出一个广播时,所有其他的设备都能接收到这个广播帧。HUB和SWITCH的所有端口都是在一个广播域里,路由器上的每个端口自成一个广播域。

有一天楼里的人受不了这种低效率的通信了,所以升级了设备,换成每人一个内线电话(交换机SWITCH,每个电话都相当于交换机上的一个端口),每人都有一个内线号码(逻辑地址即IP地址)。(这里要额外说一下IP地址和MAC地址转译的问题,常见的二层交换机只识别MAC地址,它内置一个MAC地址表,并不断维护和更新它,来确定哪个端口对应那台主机的MAC地址,而我们所用的通信软件都是基于IP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转换工作,就由ARP地址解析协议来完成。)在最开始时,没人知道哪个号码对应哪个人,所以要想打电话给某个人得先广播一下:“xxx,你的号码是多少?”“我的号码是xxxx”。这样你就有了目标的号码,所有的内线号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加入电话簿中(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下次可以直接拨到他的分机号码上去而不用广播了。大家都知道电话是点对点的通信设备,不会影响到其他人,起冲突的只会限制在本地,一个电话号

码的线路相当于一个冲突域,只有再串连分机时,分机和主机之间才

会有冲突的发生,这个冲突不会影响到外面其他的电话。而电话号码

就像是交换机上的端口号,也就是说交换机上每个端口自成一个冲突

域,所以整个大的冲突域被分割成若干的小冲突域了。而且,电话在

接听的同时可以说话,这样的工作模式就是全双工。这就是交换机比

集线器性能更好的原因之一

网络设备的特点

HUB的所有端口都在一个冲突域和一个广播域

SWITCH的所有端口都在一个广播域,每个端口是一个冲突域,只有在划分VLAN之后才能分割广播域

ROUTER的每个端口是一个冲突域也是一个广播域

Ip 掩码网关dns

ip地址,相当于门牌号,只有获得了有效的ip地址格式才可以在网内通讯。子网掩码(网络段、主机段),dns用作域名解析,网关的IP地址是具有路由功能的设备的IP地址,具有路由功能的设备有路由器、启用了路由协议的服务器(实质上相当于一台路由器)、代理服务器(也相当于一台路由器)。特殊的ip

IP 地址、域名

为了使连入Internet 的众多主机在通信时能够相互识别,Internet 上的每一台主机都分配有一个唯一的32 位地址,这就是IP 地址,也称作网际地址(Internet 地址)。在TCP/IP 协议中,IP 地址是一个

32 位的二进制无符号数,为了表示方便,国际通行一种点分十进制表

示法:即将32 位地址按字节分为4 段,高字节在前,每个字节用十进制数表示出来,并且各字节之间用点号“ . ”隔开。这样,IP 地址表示成了一个用点号隔开的四组数字,每组数字的取值范围只能是

0~255 ,如清华大学主页服务器的IP 地址就是“166.111. 4.100 ”。

虽然使用IP 地址可以唯一地识别Internet 上的一台主机,但是,对用户来说,要记住一大堆毫无意义的IP 地址数字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因此,一个好的方法是给每一台机器分配一个名字。Internet 对于计算机的命名方案称为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

DNS )。

DNS 采用层次结构,入网的每台主机都可以有一个类似如下面的域名:

主机名 . 机构名 . 网络名 . 顶层域名

域名通常由英文字符串组成,各段用点号分开,从左到右域的范围变大,它拥有实际的含义,比 IP 地址好记得多。如清华大学的主页服务器域名为: http://biz.doczj.com/doc/e711904280.html,

在ie中输入网址,dns在10.20.1.1解析wps。Sx成对应ip,发送请求访

问该服务器的80服务的包

这个包经过层层封装后(源ip,目的ip,源mac,目的地),进入交换机发广播找ip,这个广播是arp广播(顺讲arp欺骗),没有的话问网关,

也就是提交到网关,网关找路由表。路由表示路由器根据路由协议计算形成的数据库。找到后转发,。。。到达后,服务器将对应的数据发给请求端,还是封装。。。回客户端后经过解封装,最终呈现为综信首页。

网络运行也就是由这样一个个动作形成的。

Data 应用http 应用Data

传输传输

网络 1 网络

数据链路 1 1 数据链路

物理层 1 1 物理层

主机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

封装、解封装报头

常见端口

FTP-data TCP 20

FTP TCP21

Smtp tcp 25

Dns tcp 53

SSH TCP 22

Telnet TCP 23

DNS TCP 53 UDP 53

DHCP Source UDP 68

DHCP Destination UDP 67

HTTP TCP 80

LDAP TCP 389

MS SQL TCP 1433

25端口为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kerberos TCP 88 UDP 88

实际

网络拓扑:

分层多级星型结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概念及特点)

接入层:通常将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PC连接或访问网络的部分称为接入层,也就是网络的边缘。其特点是接入层设备成本低、端口密度高。

汇聚层:位于接入层和核心层之间,是接入层设备的汇聚点。汇聚层是下属节点的区域转发中心,处理来自接入层的所有通信量,并通过上行线路提交到核心层。特点是汇聚层做网络控制方面的策略,可以在数据链路失效后作快速的网络收敛。

核心层:是三层结构网络的顶端和资源中心,是所有流量的最终承受者和汇聚者。特点是通过高速转发通信,提供优化可靠的骨干传输,具有更高的性能和吞吐量。

网络设备

网卡:我们说的计算机后面接网线的模块。NIC,网络接口卡,将计算机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成网络其他设备能识别的方式。固定的mac地址烧制到rom中。

集线器:HUB集线器所有端口共用一条数据总线。所有的端口都在一个冲突域

交换机:SWICH HUB。多条总线,各个端口独立传递带宽。每个端口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cmsa/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路由器:用于多个网络互联的计算机设备,运行路由协议,建立地址表,寻径转发。

我们的网络设备有三种品牌。三种角色,交换机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二层交换技术、路由技术、三层交换技术

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4)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二层交换机一般都含有专门用于处理数据包转发的ASIC 芯片

二)路由技术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操作,路由技术实质上来说不过两种功能:决定最优路由和转发数据包。路由表中写入各种信息,由路由算法计算出到达目的地址的最佳路径,然后由相对简单直接的转发机制发送数据包。接受数据的下一台路由器依照相同的工作方式继续转发,依次类推,直到数据包到达目的路由器。

而路由表的维护,也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路由信息的更新,将部分或者全部的路由信息公布出去,路由器通过互相学习路由信息,就掌握了全网的拓扑结构

由于路由器需要做大量的路径计算工作,一般处理器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其性能的优劣。当然这一判断还是对中低端路由器而言,因为高端路由器往往采用分布式处理系统体系设计。

(三)三层交换技术

三层交换嘛,实现二层转发、三层路由,但不是路由器和二层交换机的

堆叠,

使用IP的设备A------------------------三层交换机------------------------使用IP的设备B

比如A要给B发送数据,已知目的IP,那么A就用子网掩码取得网络地址,判断目的IP是否与自己在同一网段。

如果在同一网段,但不知道转发数据所需的MAC地址,A就发送一个ARP请求,B返回其MAC地址,A用此MAC封装数据包并发送给交换机,交换机起用二层交换模块,查找MAC地址表,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如果目的IP地址显示不是同一网段的,那么A要实现和B的通讯,在流缓存条目中没有对应MAC地址条目,就将第一个正常数据包发送向一个缺省网关,这个缺省网关一般在操作系统中已经设好,对应第三层路由模块,所以可见对于不是同一子网的数据,最先在MAC表中放的是缺省网关的MAC地址;然后就由三层模块接收到此数据包,查询路由表以确定到达B 的路由,将构造一个新的帧头,其中以缺省网关的MAC地址为源MAC地址,以主机B的MAC地址为目的MAC地址。通过一定的识别触发机制,确立主机A与B的MAC地址及转发端口的对应关系,并记录进流缓存条目表,以后的A到B的数据,就直接交由二层交换模块完成。这就通常所说的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以上就是三层交换机工作过程的简单概括,可以看出三层交换的特点:由硬件结合实现数据的高速转发。

使用三层交换机进行VLAN间路由(VLAN间通信)

接下来设想一下计算机A与计算机C间通信时的情形。针对目标IP地址,计算机A可以判断出通信对象不属于同一个网络,因此向默

认网关发送数据(Frame 1)。

交换机通过检索MAC地址列表后,经由内部汇聚链接,将数据帧转发给路由模块。在通过内部汇聚链路时,数据帧被附加了属于红色

VLAN的VLAN识别信息(Frame 2)。

路由模块在收到数据帧时,先由数据帧附加的VLAN识别信息分辨出它属于红色VLAN,据此判断由红色VLAN接口负责接收并进行路由处理。因为目标网络192.168.2.0/24是直连路由器的网络、且对应蓝色VLAN;因此,接下来就会从蓝色VLAN接口经由内部汇聚链路转发回交换模块。在通过汇聚链路时,这次数据帧被附加上属于蓝色VLAN的识别信息(Frame 3)。

交换机收到这个帧后,检索蓝色VLAN的MAC地址列表,确认需要将它转发给端口3。由于端口3是通常的访问链接,因此转发前会先将VLAN识别信息除去(Frame 4)。最终,计算机C成功地收到交换机转发来的数据帧。

整体的流程,与使用外部路由器时的情况十分相似——都需要经过发送方→交换模块→路由模块→交换模块→接收方

结论

二层交换机用于小型的局域网络。这个就不用多言了,在小型局域网中,广播包影响不大,二层交换机的快速交换功能、多个接入端口和低谦价格为小型网络用户提供了很完善的解决方案。

路由器的优点在于接口类型丰富,支持的三层功能强大,路由能力强大,适合用于大型的网络间的路由,它的优势在于选择最佳路由,负荷分担,链

路备份及和其他网络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等等路由器所具有功能。而路由器则不同,它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虽然也适用于局域网之间的连接,但它的路由功能更多的体现在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联上,如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连接、不同协议的网络之间的连接等,所以路由器主要是用于不同类型的网络之间。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路由转发,解决好各种复杂路由路径网络的连接就是它的最终目的,它的优势在于选择最佳路由、负荷分担、链路备份及和其他网络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等等路由器所具有功能。为了与各种类型的网络连接,路由器的接口类型非常丰富,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加快大型局域网络内部的数据的快速转发,加入路由功能也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如果把大型网络按照部门,地域等等因素划分成一个个小局域网,这将导致大量的网际互访,单纯的使用二层交换机不能实现网际互访;如单纯的使用路由器,由于接口数量有限和路由转发速度慢,将限制网络的速度和网络规模,采用具有路由功能的快速转发的三层交换机就成为首选。三层交换机在对第一个数据流进行路由后,它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此表直接从二层通过而不是再次路由,从而消除了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而造成网络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同时,三层交换机的路由查找是针对数据流的,它利用缓存技术,很容易利用ASIC技术来实现,因此,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并实现快速转发。而路由器的转发采用最长匹配的方式,实现复杂,通常使用软件来实现,转发效率较低。

一般来说,在内网数据流量大,要求快速转发响应的网络中,如全部由三层交换机来做这个工作,会造成三层交换机负担过重,响应速度受影响,将网间的路由交由路由器去完成,充分发挥不同设备的优点,不失为一种好的组网策略,当然,前提是客户的腰包很鼓,不然就退而求其次,让三层交换机也兼为网际互连。

总的来说,三层交换机长于交换,兼带路由功能,路由器长于提供不同类型网络不同协议,不同接口的网络连接,cpu处理强,处理复杂路由计算择优,负载分担,链路备份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在局域网中进行多子网连接,最好还选用三层交换机,特别是在不同子网数据交换频繁的环境中。

交换机配置要素:Vlan,dhcp中继,互连路由

常用工具:

常见故障:

小经验

后来查看网上的相关资料,笔者才发现当计算机使用普通的双绞线作为连接介质时,如果连接两个节点的双绞线线缆长度大于100米的话,那么网络通信信号就会产生大幅度地衰减,最终导致本地计算机无法与局域网进行正常通信;此外,双绞线线缆进行走线时,如果人为地将多余线缆相互捆扎在一

起的话,那么网络连接通信线路就被人为地增加了数值不小的感抗,这样也容易导致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错。所以从这则故障现象来看,我们日后遇到网络信号不稳定或者信号强度不高的时候,就应该尝试检查一下通信线缆的具体走线情况,确保物理线路的长度不能超过100M,而且中途线缆之间不能相互捆扎在一起,以避免数据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

带宽计算方法

①位/比特(bit):内存中最小的单位,二进制数序列中的一个0或一个1就是一比比特,

②1 Byte=8bit(位)。

③1KB=1024Byte(字节)

④1 MB=1024KB。

⑤1GB=1024MB。

⑥TB、Tera byte:1TB=1024GB。

1比特= 一个二进制位,只有0和1两种状态

1字节= 8 比特

1k字节= 1024字节(字节英文为byte,注意与bit区分)

1M字节= 1024k字节

bps:位/每秒,通常对于串行总线设备使用bps为单位,如串口,USB口,以太网总线等。

Bps:字节/每秒,通常对于并行总线设备使用Bps为单位,如并口,IDE硬

盘等。

网络技术中的10M 带宽指的是以位计算, 就是10M bit /秒,而下载时的速度看到的是以字节(Byte)计算的,所以10M 带宽换算成字节理论上最快下载速度为: 1.25 M Byte/秒!

层次化模型设计方法

特殊的IP地址介绍

特殊的IP地址介绍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号码一样,网络里的每台电脑(更确切地说,是每一个设备的网络接口)都有一个IP地址用于标示自己。我们可能都知道这些地址由四个字节组成,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以及它们的A,B,C 分类等,然而,在总数大约为四十多亿个可用IP地址里,你知道下面一些常见的有特殊意义地址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0.0.0.0

严格说来,0.0.0.0已经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IP地址了。相当于默认路由。如果你在网络设置中设置了缺省网关,那么Windows系统会自动产生一个目的地址为0.0.0.0的缺省路由。

二、255.255.255.255

限制广播地址。对本机来说,这个地址指本网段内(同一广播域)的所有

主机。如果翻译成人类的语言,应该是这样:“这个房间里的所有人都注意了!”这个地址不能被路由器转发。

三、127.0.0.1

本机地址,主要用于测试。用汉语表示,就是“我自己”。在Windows 系统中,这个地址有一个别名“Localhost”。寻址这样一个地址,是不能把它发到网络接口的。除非出错,否则在传输介质上永远不应该出现目的地址为“127.0.0.1”的数据包。

四、224.0.0.1

组播地址,注意它和广播的区别。从224.0.0.0到239.255.255.255都是这样的地址。224.0.0.1特指所有主机,224.0.0.2特指所有路由器。这样的地址多用于一些特定的程序以及多媒体程序。如果你的主机开启了IRDP(Internet路由发现协议,使用组播功能)功能,那么你的主机路由表中应该有这样一条路由。

五、169.254.x.x

如果你的主机使用了DHCP功能自动获得一个IP地址,那么当你的DHCP 服务器发生故障,或响应时间太长而超出了一个系统规定的时间,Wingdows 系统会为你分配这样一个地址。如果你发现你的主机IP地址是一个诸如此类的地址,很不幸,十有八九是你的网络不能正常运行了。

六、10.x.x.x、172.16。x。x~172.31。x。x、192.168。x。x

私有地址,这些地址被大量用于企业内部网络中。一些宽带路由器,也往往使用192.168.1.1作为缺省地址。私有网络由于不与外部互连,因而可能使用随意的IP地址。保留这样的地址供其使用是为了避免以后接入公网时引

网络协议分层知识集锦:七层、四层、五层

一、概述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概念清楚,理论比较完整,但既复杂又不用。 TCP/IP 四层体系结构:简单,易于使用。 五层原理体系结构:综合OSI 和TCP/IP 的优点,为了学术学习。 二、详述 网络协议设计者不应当设计一个单一、巨大的协议来为所有形式的通信规定完整的细节,而应把通信问题划分成多个小问题,然后为每一个小问题设计一个单独的协议。这样做使得每个协议的设计、分析、时限和测试比较容易。协议划分的一个主要原则是确保目标系统有效且效率高。为了提高效率,每个协议只应该注意没有被其他协议处理过的那部分通信问题;为了主协议的实现更加有效,协议之间应该能够共享特定的数据结构;同时这些协议的组合应该能处理所有可能的硬件错误以及其它异常情况。为了保证这些协议工作的协同性,应当将协议设计和开发成完整的、协作的协议系列(即协议族),而不是孤立地开发每个协议。 在网络历史的早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共同出版了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一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

网络过程包括从应用请求(在协议栈的顶部)到网络介质(底部),OSI参考模型把功能分成七个分立的层次。图1表示了OSI分层模型。 图1OSI七层参考模型 OSI模型的七层分别进行以下的操作: 第一层物理层 第一层负责最后将信息编码成电流脉冲或其它信号用于网上传输。它由计算机和网络介质之间的实际界面组成,可定义电气信号、符号、线的状态和时钟要求、数据编码和数据传输用的连接器。如最常用的RS-232规范、10BASE-T的曼彻斯特编码以及RJ-45就属于第一层。所有比物理层高的层都通过事先定义好的接口而与它通话。如以太网的附属单元接口(AUI),一个DB-15连接器可被用来连接层一和层二。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网络链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不同的网络和协议特征,其中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物理编址(相对应的是网络编址)定义了设备在数据链路层的编址方式;网络拓扑结构定义了设备的物理连接方式,如总线拓扑结构和环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向发生传输错误的上层协议告警;数据帧序列重新整理并传输除序列以外的帧;流控可能延缓数据的传输,以使接收设备不会因为在某一时刻接收到超过其处理能力的信息流而崩溃。数据链路层实际上由两个独立的部分组成,介质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逻辑链路控制层(Logical Link

osi七层协议,-三层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osi七层协议,"三层协议" 篇一:osi七层模型中各层分别对应的协议 osi七层模型中各层分别对应的协议 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虽然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于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1.物理层 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 eia/tiaRs-232、eia/tiaRs-449、V.35、Rj-45等。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

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同步数据链路控制)、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ppp(点对点协议)、stp(生成树协议)、帧中继等。 3.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ipx(互联网数据包交换协议)、Rip(路由信息协议)、ospF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等。 4.传输层 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spx(序列分组交换协议)等。 5.会话层 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

网络七层模型各层的协议

网络七层模型各层的协议 在互联网中实际使用的是 TCP/IP 参考模型。实际存在的协议主要包括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各协议也分别对应这 5 个层次而已。 要找出 7 个层次所对应的各协议,恐怕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协议难找到啊。。 应用层 DHCP动态主机分配协议) ?DNS (域名解析) ?FTP (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 Gopher(英文原义:The In ternet Gopher Protocol 中文释义:(RFC-1436)网际Gopher 协议) ?HTTP (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 ?IMAP4 (In 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4)即 In ternet 信息访问协议的第 4 版本 IRC ( Internet Relay Chat )网络聊天协议 ?NNTP ( Network News Tran sport Protocol ) RFC-977)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XMPP 可扩展消息处理现场协议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3) 即邮局协议的第 3个版本 SIP 信令控制协议 SMTP (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SSH ( Secure Shell )安全外壳协议 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 ) ( RFC-1831)远程过程调用协议 RTCP ( RTP Control Protocol ) RTP 控制协议 RTSP ( 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 )实时流传输协议 TLS (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 )安全传输层协议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会话描述协议 SOAP (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GTP 通用数据传输平台 ?STUN ( Simple Traversal of UDP over NATs , NAT 的 UDP简单穿越)是一种网络协 议 NTP ( Network Time Protocol )网络校时协议 传输层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DCCP ( Datagram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 )数据报拥塞控制协议 ?SCTP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流控制传输协议 ?RTP(Real-time Tran sport Protocol 或简写 RTF)实时传送协议 RSVP ( Resource ReSer Vation Protocol )资源预留协议 PPTP ( 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 )点对点隧道协议 网络层

OSI七层模型各层分别有哪些协议及它们的功能

OSI七层模型各层分别有哪些协议及它们 的功能 在互联网中实际使用的是TCP/IP参考模型。实际存在的协议主要包括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各协议也分别对应这5个层次而已。 要找出7个层次所对应的各协议,恐怕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协议难找到啊。。 应用层 ·DHCP(动态主机分配协议) · DNS (域名解析) ·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 Gopher (英文原义:The Internet Gopher Protocol 中文释义:(RFC-1436)网际Gopher协议)·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 IMAP4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4) 即 Internet信息访问协议的第4版本· IRC (Internet Relay Chat )网络聊天协议 · NNTP (Network News Transport Protocol)

RFC-977)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 XMPP 可扩展消息处理现场协议 ·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3)即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 · SIP 信令控制协议 ·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SSH (Secure Shell)安全外壳协议 · 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 ·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RFC-1831)远程过程调用协议 · RTCP (RTP Control Protocol)RTP 控制协议 · RTSP (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传输协议 · 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安全传输层协议 ·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 · 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网络七层模型各层的协议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网络七层模型各层的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在互联网中实际使用的是TCP/IP参考模型。实际存在的协议主要包括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各协议也分别对应这5个层次而已。 要找出7个层次所对应的各协议,恐怕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协议难找到啊。。 应用层 DHCP(动态主机分配协议) ?DNS (域名解析) ?FTP (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Gopher (英文原义:The Internet Gopher Protocol 中文释义:(RFC-1436 )网际Gopher 协议) ?HTTP (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 ?IMAP4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4) 即Internet 信息访问协议的第4 版本?IRC (Internet Relay Chat )网络聊天协议 ?NNTP ( Network News Transport Protocol ) RFC-977 )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XMPP可扩展消息处理现场协议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3) 即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 ?SIP信令控制协议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SH (Secure Shell )安全外壳协议

七层协议及设备

一、什么是OSI 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二、OSI七层协议(OSI模型)都是那些 从低到上:物(物理层)、数(数据链路层)、网(网络层)、传(传输层)、会(会话层)、表(表示层)、应(应用层) 1、物理层 O S I 模型的第一层,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比如电脑上的网卡,它就提供了物理连网的基础,也就是说提供了一个物理层。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网络物理问题,如电线断开,将影响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O S I 模型的第二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 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为了保证传输,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帧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数据,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网络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独立于网络和它的节点和所采用的物理层类型。有一些连接设备,如交换机,由于它们要对帧解码并使用帧信息将数据发送到正确的接收方,所以它们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 3、网络层 O S I 模型的第三层,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网络层通过综合考虑发送优先权、网络拥塞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可选路由的花费来决定从一个网络中节点A 到另一个网络中节点B 的最佳路径。由于网络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PPPOE机制

OSI七层模型协议 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虽然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于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第一层:物理层: 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只是说明标准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fddi 令牌环网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802.2、802.3ATM、HDLC、FRAME RELAY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ARP、RARP、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三层:网络层IP、IPX、APPLETALK、ICMP 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加密解密是在网络层完成的.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四层:传输层TCP、UDP、SPX 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第五层:会话层RPC、SQL、NFS 、X WINDOWS、ASP 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第六层:表示层ASCII、PICT、TIFF、JPEG、MIDI、MPEG 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第七层:应用层HTTP,FTP,SNMP等 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OSI七层协议模型

OSI七层协议模型 OSI 参考模型表格 OSI的七层结构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 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过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bit流传输的一组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交换信息时,DTE和DCE双方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 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理连接.所谓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 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 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传输数据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 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 物理层的主要设备:中继器、集线器。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 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的,这种服务要依靠本层具备的 功能来实现。链路层应具备如下功能: 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 帧定界和帧同步。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协议不同,帧的长短和界面也有差别,但无论如何必须对帧进行定界。 顺序控制,指对帧的收发顺序的控制。 差错检测和恢复。还有链路标识,流量控制等等.差错检测多用方阵码校验和循环码校验来检测信道上数据的误码,而帧丢失等用序号检测.各种错误的恢复则常靠反馈重发技术来完成。 数据链路层主要设备:二层交换机、网桥 第三层是网络层(Network layer) 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解封装数据链路层收到的

七层体系通信协议结构图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HTTP 、FTP 、Telnet 、SMTP 、POP3、IMAP SMTP:简单传输协议 POP3:邮局协议版本3 IMAP:Internet 消息访问协议 DNS DHCP 、BOOTP 、TFTP 、RADIUS 、 SNMP 、NTP 、HTTP-S 、SLP 、SSL SOCK S LDAP 轻量级目录 访问协议 SS7 7号信令系统 DSMCC(MPEG) 数字存储媒体命令和控制 TCP UDP TALI 传送适配层协议 IP DVMRP 距离向量多播选路协议 Mobile IP 传输控制协议(可靠 面向连接) 用户数据报协议(不可靠 无连接) BGP RARP ARP IGMP ESP AH NARP IGMP:多播的Internet 组管 理协议 BGP:边界网关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ESP:安全加载封装 AH:认证协议头 NARP:NBMA 地址解析协议 ICMP IGMP RIP 、RIPNG 、HSRP RSVP X.25 OSPF 、IS-IS 、 VRRP 、EGP 、IDRP 、IGRP 、EIGRP ICMP: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 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RSVP:资源预留协议 RIP: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RIPng:IPV6下的RIP 协议 HSRP:热备份路由协议 OSPF:开放最短路优先 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路由协议 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EGP:外部网关路由协议 IDRP:域间路由协议 IGRP:动态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EIGRP:增强动态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L2F:第二层转发协议 PPTP:点对点隧道协议 L2TP:VPN 第二层通道协议 SLIP CSLIP L2F 、PPTP 、L2TP 、ATMP 串行线路IP 压缩的SLIP IEEE 802.2 IEEE 802.1 IEEE 802.3 CSMA/CD 协议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 IEEE 802.2 CMSA/CA 协议 IEEE 802.5 令牌环网(已淘汰) IEEE 802.5 FDDI 网 (已淘汰) IEEE 802.1D 冗余链路STP IEEE 802.1W 快速STP IEEE 802.1Q VLAN IEEE 802.1X 认证系统 IEEE 802.1p QOS 流量优先级 IEEE 802.1g 远程网桥 LLC 逻辑控制 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 ATM LACP 链路汇聚控制协议 802.3ad PPP 、PPPoE 点对点、以太网上的点对点 SDLC 同步数据 链路控制 ITU-T G.703 ITU-T H.323 ITU-T M.3010 ITU-T X.25 ITU-T X.61 ITU-T Y.1231 ITU-T 国际电 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 802.3a (10BASE-T2 淘汰) 802.3b (10Broad36 淘汰) 802.3e (10BASE-5 淘汰) 802.3i (10BASE-T) IEEE 802.3u 100BASE-TX (双绞线) 100BASE-T4 (淘汰) 100BASE-FX (光纤) RADIUS:远程用户拨号谁系统 NTP:网络时间协议 HTTP-S:HTTP 安全协议 SSL:加密套接字协议层 IEEE 802.3z 1000BASE-LX (光纤,5000m) 1000BASE-SX (光纤,550m) 1000BASE-CX (双绞线,25m) 802.3ab 1000BASE-T (双绞线) 802.3ae 10GBASE-SR (光纤) 10GBASE-SW (光纤) 10GBASE-LX4 (光纤) 10GBASE-LR (单模 10km) 10GBASE-LW (单模 10km) 802.3ak 10GBASE-CX4 (同轴 15m) 802.3an 10GBASE-T (双绞线 100m) 802.11a (5GHz,未应用) 802.11b (2.4GHz,11Mb/s) 802.11g (2.4GHz,54Mb/s) 802.11n (2.4GHz 、5GHz,300-600Mb/s 802.11ae (5GHz,500Mb/s-1Gb/s IEEE 802.15 (蓝牙技术) IEEE 802.16 (固定宽带无线,LMDS) IEEE 802.17 (RPR 弹性分组环) DS1/DS3带宽倍数4/7/6 E1/E3 带宽倍数 4/4/4 SONET/SDH PSTN ISDN FR X.25 窄带接入 ADSL HFC PLC 宽带接入 SDH DWDM 传输网 LMDS GPRS 3G DBS VAST 无线/卫星

OSI七层模型中各层分别对应的协议

OSI七层模型中各层分别对应的协议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虽然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于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1.物理层 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同步数据链路控制)、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PPP(点对点协议)、STP(生成树协议)、帧中继等。 3.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IPX(互联网数据包交换协议)、RIP(路由信息协议)、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等。 4.传输层 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SPX(序列分组交换协议)等。 5.会话层 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6.表示层 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7.应用层

七层协议详解

OSI模型结构总共分为七层,从最低层到高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以及应用层。 1、物理层 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如果想用几个字来记住数据链路层,想想:信号、介质。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信息可靠地在物理链路上传输,和这层相关的有物理地址、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存取、错误通报、数据包顺序、流量控制。如果想用几个字来记住数据链路层,想想:数据帧和介质存取控制。 3、网络层 网络层是复杂的一层,它负责提供连通性和路径的选择。如果想用几个字来记住网络层,想想:路径选择、路由、编址。 4、传输层 传输层把要传输出去的信息分成细的分段,把收到的分段整合成原信息。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如果想用几个字来记住传输层,想想:服务质量,可靠性。 5、会话层 如其名,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结束两部计算机间的通信会话,会话层给表示层提供服务。它亦负责同步两部机的表示层和管理它们的信息交换。如果想用几个字来记住会话层,想想:对话,交谈。 6、表示层 表示层首先要确定来自应用层的信息传输出去到达目标系统可被读取明白,如果需要的话,表示层会在几种通用数据格式间转换,如你想用几个字形容表示层,则想:一种通用格式。 7、应用层 应用层是最接近用户的一层,它给用户应用软件提供了网络服务。它与其它六层的不同是它不提供服务给另一层,只提供服务给七层外的软件。应用层的应用例子:数据表处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银行终端软件,应用层预先与可以与它通信的目标软件建立联系,并且确定了程序去处理错误处理和信息完整性,如果你想很快记住应用层,想想浏览器或ICQ。 三、OSI七层的功能及各层的协议和数据格式 OSI Layers 功能协议、数据格式或设备 Application 为应用程序提供通信服务FTP,WWW browsers 例:Word processor Telnet、NFS、SMTP gateways、mail等Presentation 主要作用是定义数据格式TIFF,GIF,JPEG 如:二进制或ASCII传输ASCII,MPEG,MIDI HIML Session 定义怎样开始,控制和结束RPC,SQL,NFS, 会话conversations如ATM机NetBIOS names 的事务处理双向传输AppleTalk ASP Transport 第四层包括选择是否提供TCP,UDP,SPX 错误恢复的协议 如TCP→分民packet→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PPPOE机制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 由低到高 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虽然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于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只是说明标准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fddi令牌环网等。第一层: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ARP、RARP、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802.2、802.3A TM、HDLC、FRAME RELAY 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三层:网络层IP、IPX、APPLETALK、ICMP 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第四层:传输层TCP、UDP、SPX 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第五层:会话层RPC、SQL、NFS 、X WINDOWS、ASP 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第六层:表示层ASCII、PICT、TIFF、JPEG、MIDI、MPEG 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第七层:应用层HTTP,FTP,SNMP等

ISO七层协议与功能

ISO七层协议与功能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就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根据分而治之的原则,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原则是: (1)网路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5)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其内容如下: 第7层应用层:OSI中的最高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 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它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事务处理TP、远程数 据库访问RDA、制造业报文规范MMS、目录服务DS等协议; 第6层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它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第1层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上三层总称应用层,用来控制软件方面。下四层总称数据流层,用来管理硬件。 数据在发至数据流层的时候将被拆分。 在传输层的数据叫段,网络层叫包,数据链路层叫帧,物理层叫比特流,这样的叫法叫PDU (协议数据单元) OSI中每一层都有每一层的作用。比如网络层就要管理本机的IP的目的地的IP。数据链路层就要管理MAC地址(介质访问控制)等等,所以在每层拆分数据后要进行封装,以完成接受方与本机相互联系通信的作用。 如以此规定。 OSI模型用途相当广泛。 比如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等很多网络设备的设计都是参照OSI模型设计的。 OSI参考模型中,各层的功能 OSI各层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七层协议

关于七层模型的介绍 七层模型,也称为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或通讯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它是一个七层的、抽象的模型体,不仅包括一系列抽象的术语或概念,也包括具体的协议。 ISO 就是Internationalization Standard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组织)。 起源 看一下OSI的起源和出现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 OSI的大部分设计工作实际上只是Honeywell Information System公司的一个小组完成的,小组的技术负责人是Charlie Bachman。在70年代中期,这个小组主要是为了开发一些原型系统而成立的,主要关注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70年代中,为了支持数据库系统的访问,需要一个结构化的分布式通信系统体系结构。于是这个小组研究了现有的一些解决方案,其中包括IBM公司的SNA(S 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ARPANET(Internet的前身)的协议、以及为标准化的数据库正在研究中的一些表示服务(presentation services)的相关概念,在1977年提出了一个七层的体系结构模型,他们内部称之为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DSA)。 与此同时,1977年英国标准化协会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议,为了定义分布处理之间的通信基础设施,需要一个标准的体系结构。结果,ISO就开放系统互联(OSI)问题成立了一个专委会(TC 97, Subcomittee 16),指定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开发一个标准草案,在专委会第一次正式会议之前提交。Bachman 参加了ANSI早期的会议,并提交了他的七层模型,这个模型就成了提交ISO专委会的唯一的一份草案。 1978年3月,在ISO的OSI专委会在华盛顿召开的会议上,与会专家很快达成了共识,认为这个分层的体系结构能够满足开放式系统的大多数需求,而且具有可扩展的能力,能够满足新的需求。于是,1978年发布了这个临时版本,1979年稍作细化之后,成了最终的版本。所以,OSI模型和1977年DSA模型基本相同。 模型优点 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服务说明某一层为上一层提供一些什么功能,接口说明上一层如何使用下层的服务,而协议涉及如何

OSI七层协议和TCP IP四层协议之比较

OSI的七个层次: 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 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 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 OSI七个层次的功能: 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在其上串行传送比特流,即所传送数据的单位是比特。此外,该层中还具有确定连接设备的电气特性和物理特性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网络节点间的线路上通过检测、流量控制和重发等手段,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为做到这一点,在每一帧中必须同时带有同步、地址、差错控制及流量控制等控制信息。 网络层为了将数据分组从源(源端系统)送到目的地(目标端系统),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使源的传输层传下来的分组信息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地,并交付给相应的传输层,即完成网络的寻址功能。 传输层传输层是高低层之间衔接的接口层。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当报文较长时将它分割成若干分组,然后交给网络层进行传输。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中的最关键一层,该层以上各层将不再管理信息传输问题。 会话层该层对传输的报文提供同步管理服务。在两个不同系统的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组织和协调交互。例如,确定是双工还是半双工工作。 表示层该层的主要任务是把所传送的数据的抽象语法变换为传送语法,即把不同计算机内部的不同表示形式转换成网络通信中的标准表示形式。此外,对传送的数据加密(或解密)、正文压缩(或还原)也是表示层的任务。

网络各层协议

为把在一个网络结构下开发的系统与在另一个网络结构下开发的系统互连起来,以实现更高一级的应用,使异种机之间的通信成为可能,便于网络结构标准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3年形成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简称OSI)的正式文件。所谓开放,是指只要按OSI标准来办,什么样的系统均可互相通信。 在OSI参考模型中,把网络协议分为七层,从下到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作用: 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原始的数据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分成一个个数据帧,以数据帧为单位传输。有应有答,遇错重发。 网络层:将数据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将分组穿过通信子网,从信源选择路径后传到信宿。 传输层:提供不具体网络的高效、经济、透明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 会话层:进程间的对话也称为会话,会话层管理不同主机上各进程间的对话。 表示层:提供数据信息的语法表示变换。 应用层:提供应用程序访问OSI环境的手段。 对等层协议之间交换的信息单元统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传输层——数据段(Segment) 网络层——数据包(Packet)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Frame) 物理层——比特(bit) OSI网络体系结构各层协议: 一、应用层:TELNET、FTP、TFTP、SMTP、SNMP、HTTP、BOOTP、DHCP、DNS 二、表示层: 文本:ASCII,EBCDIC

图形:TIFF,JPEG,GIF,PICT 声音:MIDI,MPEG,QUICKTIME 三、会话层:NFS、SQL、RPC 、X-WINDOWS、ASP(APPTALK会话协议)、SCP 四、传输层:TCP、UDP、SPX 五、网络层:IP、IPX、ICMP、RIP、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六、数据链路层:SDLC、HDLC、PPP、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帧中继 七、物理层: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 数据封装与解封 TCP-IP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网络七层协议

网络七层模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层概念及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间数据如何传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冲突冲突域广播广播域的基本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p 掩码网关dn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层交换技术、路由技术、三层交换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理论: 网络七层结构 网络拓扑及对应 网间数据如何传输dhcp 业务数据通讯到达目的(服务器、pc)路由 实际:交换机配置常用工具判断方法 老生常谈网络七层结构 网络七层模型 计算机网络通讯基本模型 七层概念及功能: 1、物理层:物理层数据称为比特流bit。接口和线缆,二进制数据流传输,比特流传输,涉及电压、电流、电缆线、数据传输速率、接口等电气定义,设备为中继器、集线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