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浅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浅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作者:林锋
来源:《体育风尚》2020年第02期

摘要: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依然是当今高效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与价值日益
凸显,愈发得到重视。同时,我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也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有待
提高或改善。本文结合实际,分析高校校园体育的现状,并从多方面提出构建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
一、高校体育文化功能分析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在包括老师和学生在内的所有相关个体,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
的,它的形成过程较为缓慢,一旦形成也不易改变。高校的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高校学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予以讨论。

(一)育人功能。高校的体育课程以及课余活动对高校学子道德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教化
功能。同时,高校体育在日常陪伴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子道德品行。从总体而言,高校在
一定环境内塑造出了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德育大环境,毫无疑问,校园体育文持久而深入的
影响着学生的德育水平。充分意识到高校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并加强校园文化的构建,有利
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侧面引导和规范高校学生的其他行为。

(二)健身功能。高校的学生,不仅应该努力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同时不能忽视体育锻
炼带来的益处,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也非常重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娱乐的同时,
具有竞争性,易于调动青春气盛的莘莘学子的积极性性,长期坚持,不仅可以缓解学习的紧张
和压抑,还能坚强体魄,从而以更好的身体状况和心境投入到学习中,获得全面的长足发展。

(三)凝聚功能。大学的校园文化可以从各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同的社群组织也为在
校师生提供了各种机会,使得大家可以在不同的学校文化组织中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建立自
己的交际圈,形成自己的可贵人脉。体育精神的精华是奥林匹克精神,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
文化。这些精髓对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也发挥着重要的正向作用。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能够
让高校学子感受到体育文化的感染,有助于他们形成团队配合与拼搏进取的精神,重视规则、
敢于竞争。这些优秀的品质对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甚至受用一生。

二、高校体育文化的不足分析
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相应的,教学基础条件得到了改善,
高校的体育文化构建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现象:如体育老师在日常教
学中注重文化的渗透,并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或渠道传递正向的体育文化,极大增加了高校
学子的体育知识储备,有利于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当今大学生健康全
面的成长。与此同时,高校的校园文化还有很多短板需要改进:

(一)校园体育基础设施的欠缺以及利用不到位。虽然一些发达地区或重点高校的校园体
育设施已经更新换代,可以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但是仍然存在部分高校的资金短缺,难以
获得相关部门的重视,尚不具备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一些高校还存在利用现有设施不充分的
问题,如不重视校园宣传栏,网站以及图书馆等窗口对体育文化的宣传展示氛围。对基础设施
的欠缺以及利用不到位,是体育文化对高校学生的感染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分离。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离不开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创新
教学方法。目前,一些体育代课老师的上课方式依旧比较单调,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理论课
只重注讲解而忽视练习,训练的课程又忽视了理论基础的应用,这种片面的教学方式,极大的
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日常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欠缺。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不能离开高校体育老师的参
与,甚至体育老师在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教学
任务的完成及赛事奖项的获得,忽视了对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的强调和宣传,导致很多学生只是
为了应付课程或学分的完成,并没有形成长久的体育运动好习惯。

(四)高校学习对体育文化构建的参与度不足。一些高校的学子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
上没有养成好的体院锻炼习惯,很多学生认为文化课的学习比体育锻炼重要的多,这种消极的
态度,极大影响了高校体育文化构建的效果。

(五)高校体育文化特色不鲜明。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一个分支,又可以结合地方特
色及学校特点,演化出多种特色。而许多高校的体育文化缺乏鲜明的特色,存在极大的同质
性。不鲜明的体育文化,难以延续长久,也制约着相关人员的参与热情。

三、高校体育文化构建的建议
为改进补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短板,令体育文化适应现阶段高校全方位发展的要求,应
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提高高校体育基础设施。满足高校体育文化構建的基础条件建议相关部门加强重
视,同时各高校也要开动脑筋,合理的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完善校园基础体育设施。
校园的田径跑道、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室内体育馆等,是校园体育运动的必要场所,也
是体育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应当重视这些场馆的基础建设工程,并且充分利用好
宣传阵地,将相关的标语和体育常识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张贴于运动场馆,另参加活动的教职员
工能够轻而易举的获得相关知识,受到气氛的感染。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式。优秀的大学文化必然包括创新,创新是高素质人才
自主能动性最有力的体现,是人才意识、思维、精神和能力对客观事物共同的推行和改革。因
此,老师要改变观念,要从改变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入手,花心思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
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感受到体育文化的精髓,教学相长。比如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带
入游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比赛,对培养团队的协作,学生的精神以及对规则的重视等起
到积极的作用。高校体育文化体系中通过体育学科带头人和体育发面有突出发展的学生个体的
榜样作用,甚至可能为社会科技的发展提供一些创新性理论和实践,间接地促进高校体育的商
业化转型,直接推动为社会体育文化的服务。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学生
体育的安全性、并且增加训练和比赛的科学性与趣味性。例如:体育课中的田径训练课程,可
以利用现在的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感受在大自然中训练的乐趣。

(三)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国家要发展,关键在教育,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在高
校的校园文化构建中,教师起到重要的作用。体育知识的传达,以及体育文化的传达,都要靠
老师来引导与传递,因此,所有的高校应当重要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在引进人才时,重视教
师,特别是体育教师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是否到位。入职的老师,还应当定期的参加相关的培
训、进修,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创造或
利用机会为学生宣扬体育精神,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力量。

(四)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高校体育文化节等活动,以年度节日的
形式固定下来,每年举行,不仅能展示高校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丰富高校学子的课余文化生
活,还能极大的营造体育文化和体育知识的宣传氛围。因此,各高校都应当重视校园体育文化
节的活动,既能增强全校范围内的沟通交流,还能令所有参与者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五)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应当立足于
当地的地方特色,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独特之处,在校园文化中别具一格。我
国的高校广泛的分布于各省市,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决定了各地的体育运动都有自身的独特
性。高校的体育文化在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当地的文化特色,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校
园文化品牌,在彰显地方特色文化的同时,能极大提升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景龙.谈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2]夏晓勤.中美两国大学体育文化比较研究——以哈佛、耶鲁、清华、北大为个案[D].清华
大学,2004.
[3]程喜杰,彭国强.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改革策略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16(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