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社会资本运动的理论前提
1、马克思把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按最终用
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从价值形
态上划分为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
余价值三部分;
2、全部社会生产部门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
一部类(I)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II)
两大部类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
1、基本条件:Ⅰ(v+m)=Ⅱc;
即: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应该与第二
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适应;
2、派生条件:Ⅰ(c+v+m)=Ⅰc +Ⅱc;
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规模应该与两大部类对
生产资料的需求相适应;
Ⅱ(c+v+m)=Ⅰ(v+m) +Ⅱ(v+m);
即:第二部类的生产规模应该与两大部类对
消费资料的需求相适应。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1、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使得Ⅰc的实物替换
和价值补偿得以实现;
2、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使得Ⅱ(v+m)的实物
替换和价值补偿得以实现;
3、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使得Ⅰ(v+m)和Ⅱc
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得以实现。
四、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基本条件:Ⅰ(v+Δv+m/x)=Ⅱ(c+Δc);
即:第一部类原有及追加的对消费资料的需求
以及资本家剩余价值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应该
与第二部类原有及追加的生产资料需求相适
应;
2、派生条件:Ⅰ(c+v+m)=Ⅰ(c+Δc) +Ⅱ(c+
Δc);
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规模应该与两大部类原有
及追加的生产资料需求相适应;
Ⅱ(c+v+m)=Ⅰ(v+Δv+m/x) +Ⅱ(v+Δv+m/x); 即:第二部类的生产规模应该与两大部类原有及追加的消费资料需求以及两大部类资本家的消费需求相适应;
五、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1、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使得Ⅰ(c+Δc)的实物
替换和价值补偿得以实现;
2、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使得Ⅱ(v+Δv+m/x)
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得以实现;
3、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使得Ⅰ(v+Δv+m/x)
和Ⅱ(c+Δc)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