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带状疱疹的治疗

带状疱疹的治疗

带状疱疹的治疗中医名蛇丹,因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多为腰部半边呈带状,称盘腰蛇丹,属肝胆湿热和脾湿蕴毒引起,初发于腰间、头面、耳部、也有发于下焦。

二阴部的发病速多刺痛,初时当它疖肿,它与节不同的是,它的个小而呈患珠状、刺痛、发热,有的发展迅速,侵犯头面三叉神经、面神经,不及时治疗会影响视力、造成面瘫,累及脑部、肝郁化火、湿热毒盛,造成气血凝滞,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形成病变部位后遗神经痛,痛达数年。

近年来,老年人群为多发人群多于年青人,因老年人体质差,虚弱,自身排毒功能差。

该病的治疗要早发现,早治疗,治彻底,否则到后遗神经痛就更难治疗。

西医的治疗的缺点是:往往表皮疱疹痊愈,而留下后遗神经痛而不治。

民间有用黄纸燃烧病变部位,划圆,其实质是火灸法。

与用灯芯灸法相同,行术者口中念念有词叫“收蛇丹”,用燃着的灯草一握在病变部位,从外围向中心转划圆圈(病变部位前后左右)隔日一次,也是一个治法,目的是使“毒气”收拢,严重的就不能好。

当发展到后遗神经痛时,这是病毒侵入神经系统,用虫类药:全蝎、蜈蚣、守宫(天龙)和活血药(地鳖虫、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五灵脂、生地、地龙等)配合,理气止痛药(元胡、川楝子、香附等)辩证内服中药,老年人治疗要注意,补血养阴,内外合用,多法治疗。

(一)外用敷药初起,可用芙蓉膏(芙蓉叶研细调凡士林)或如意黄金散(天花粉10份,黄柏、生大黄、姜黄、白芷各5份,厚朴、陈皮、生甘草、苍术、生天南星各2份研末密调敷)(未成脓用汤茶调敷,疮成用葱汤密调敷-如治鹤膝、湿痰、流毒、附骨疽,皮色不变,用葱酒调敷;天泡、黄水疮、赤游丹,用板蓝根《大青叶》捣汁调敷或密调敷用于烫伤密调敷)或月白散(生石膏4份、青黛1份)黄连膏(黄连、黄柏、大黄、赤芍、牡丹皮、生地、当归、黄蜡油调)外敷,外敷药研末在100-200目左右并密封不见光,调膏一般用凡士林或鱼石脂膏、麻油等,并附下几方:(一)①雄倍散:生大黄、雄黄、五倍子(炒)、黄柏、枯矾、胡黄连各等分研调②外敷土霉素粉调麻油一日3次③守宫40g、蜈蚣14条研粉,烘干研末分成14包,早晚各1包,加凡士林或麻油调30%贴敷④也可以用兔絲子炒至表面鼓起,研调麻油敷一日6-8次⑤王不留行子研调醋或麻油敷。

(二)二黄河车散:《三林自研》生大黄、七叶一枝花各3份,雄黄、藤黄各1份,冰片0.1份,研调凡士林外敷或加醋。

(三)德胜藤黄散:《三林自拟》季德胜蛇药片5份,藤黄1份,冰片0.1份,研末,醋调敷。

(四)生柿子汁:取生柿子取其汁凃患处,一日敷一次。

(五)地龙白糖剂:地龙(即蚯蚓)10条,洗去泥入白糖60g化水液涂患处。

(六)南七慈菇膏:生南星、七叶一枝花、生大黄、生黄柏各12g研末,鱼石脂膏调敷或前三味亦可,亦可以用凡士林抹调。

(七)疱疹消后,皮内疼痛<后遗神经痛>外敷方:生南星、生半夏、生大黄各1份,马钱子、制乳香、没药各0.5份,冰片0.1份,研末酒醋调敷。

(八)分时外敷药:3日内外敷药(雄黄、生明矾、青黛、冰片凃敷)5日内加大黄、黄柏、生南星、生半夏,5日以上加乳香、没药、五倍子<其用量参考以下用量配比>研调麻油。

(九)后遗神经痛外敷红灵酒、当归60g,红花、川椒(花椒)干姜各30g,肉桂60g,樟脑、细辛各15g,95%酒精1000ml,浸7天以上,用纱布外敷,常湿润,具活血消肿止痛,本方可治疗冻疮和外伤骨肿痛。

(十)六神丸醋调涂或紫金锭研温开水调涂一日两次,或京万红烫伤膏外涂日3次。

(十一)青黛、马钱子、五倍子、雄黄、大黄、蜈蚣研末醋调糊白矾水清洗后敷,一日2-5次。

(二)针刺、配拔罐、放血及电针疗法1.围刺拔罐:患部酒精消毒后,在离疱疹外围0.5寸<同身寸>处,以15°角向疱疹中心刺入每隔一寸左右取一穴,针形以十字形状或环形状,一般4-8针即可,选针后轻轻提插捻转,使局部有酸胀感,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2次,一日一次,然后拔罐,出其恶血8-10分钟起罐,进行皮面擦血和酒精清洗消毒,亦可用梅花针叩刺拔罐。

2.三棱针点刺放血:在龙眼穴(小指尺侧节二、三骨关节之间,患者掌握横纹尽处)放血,挤出2-3滴血液或黄色粘液,每日或隔日一次。

3.穴位配刺:腰以上配外关、支沟、合谷、曲池、阳陵泉,腰以下加太冲;三阴交、肾俞、足三里、阳明蕴热加曲池,足三里、肝胆火盛加外关;支沟、阳陵泉、行间、气滞血瘀加三阴交;合谷、血海、脘闷、纳减、苔腻、脉臑加阴陵泉;三阴交、便秘加上巨虚,并根据神经节段,取相应夹脊穴。

4.灯芯灸,在疼痛的区域,皮肤前后左右灸一次,隔日一次,10次一个疗程。

5.电针疗法:头部患侧风池、太阳、攒竹、下关、合谷、外关、胸部同侧类脊穴或背俞、支沟、阳陵泉、太冲、腰部同侧夹脊穴或肾俞、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加局部阿是穴,疏密波30分钟,每日一次,约12次。

(三)中药内服及西药内服中药,根据中药分型治疗,一般有肝胆热盛、湿热凝滞型和脾湿蕴毒型。

老年人在治疗后期加入补气养阴药,具体如下:(一)肝胆热盛、湿热凝滞,宜清热解毒止痛:用龙胆泄肝汤加味。

药:龙胆草6-9g、焦山栀6-9g,黄岑10g,生地15g,大青叶30g,连翘、泽泻、元胡、车前子、川楝子各10g,白花蛇舌草、板蓝根各30g,生甘草6g,可视情况入蒲公英30g,茵陈、大黄、赤芍等,发热加银花、黄连等。

治疗中,可合黄连解毒汤(黄连、黄岑、黄柏、栀子),合犀角地黄汤(水牛角、生地、白芍、牡丹皮),除湿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栀子、木通、肉桂、甘草、灯心草),急性期,生地、当归不宜。

防助湿留邪,败气血凝,病情稍挫及时加入活血通络之品,急性热盛,可入马勃,血泡加玄参、丹参、郁金,头颈加全蝎,躯干加香附、元胡,上肢姜黄,下肢加牛膝,或头部川芎调茶饮(薄荷、防风、细辛、羌活、白芷、甘草、川芎、荆芥穗)加黄芪、蔓荆子、元胡、僵蚕,胸背柴胡疏肝散(柴胡、川芎、枳壳、陈皮、香附、白芍、甘草)合血府遂瘀汤(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肢痛,身痛遂瘀汤加减(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羌活、甘草、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二)脾湿蕴毒型,治宜清热利湿止痛,除湿胃苓汤合二妙散(苍术、黄柏、姜汁)加减;药用:苍术、厚朴、白术、赤茯苓、猪苓、泽泻、黄柏、车前子、元胡、川楝子各10g,板蓝根、大青叶、白花蛇、舌蛇草各30g,生甘草10g。

(三)内外法合用①外敷土霉素,研末,麻油调,先刺破皮疹外敷②内服守宫40g,蜈蚣14条,研末,分七天服完,一日二次。

(四)附本人治疗蒋汉群腰部带状疱疹方!患者73岁腰部一夜突发带状疱疹,叫其去医院打针抗病毒,阿昔洛韦片并服用中药汤剂龙胆草、生甘草各6g,焦山栀、黄岑、生地、泽泻、炒元胡、川楝子、赤芍、车前子、丹参、郁金各10g,茵陈草、连翘各10g,板蓝根、大青叶各20g,白花蛇舌草30g。

外用,季德胜蛇药片研末加藤黄粉,冰片调醋,凃敷患处,日数次。

《有人用絲瓜藤水和絲瓜叶打汁调药末很有效,以后可以试一试,多少年前,有人小腿肚发火毒或疖肿消炎有用絲瓜叶拍几下贴患处的办法,絲瓜叶和汁的确有消火的作用》(五)带状疱疹内服方:柴胡、元胡、大青叶、栀子、黄柏、黄芩、生地、丹皮、赤芍、车前草、龙葵、蒲公英、各15g,板蓝根、金银花各20g,龙胆草12g,磁石、赭石各30g,木通、泽泻各10g,甘草12g,全蝎6-10g,黄连5g,六剂一疗程,头面部加升麻、桑叶、菊花、川芎、蜈蚣、生石决明四肢加忍冬藤、丝瓜络、泽泻、薏苡仁、痛剧加乳香没药,疱疹渗出加苍术、黄柏、发热加生石膏、知母、躯干部用元胡、香附、上肢姜黄,下肢牛膝,失眠加柏子仁、远志、气虚加黄芪。

(四)后遗神经痛的治疗1.后遗神经痛顽固难愈,多是因治疗不彻底,病毒侵入神经系统造成的。

西医多配以神经营养药方如VB12和VE.有的痛续多年,特别是头痛,眼痛难以对待,尤其是老年人,多气血亏虚,气阴两虚,单以活血通络,行气化瘀难收全功,如见口干舌燥、毛枯肤槁、舌红少苔、夜热早凉等阴虚症状。

用养阴活血法身痛遂瘀汤合增夜汤。

药如:秦艽、桃仁、红花各10g,鸡血藤15g,五灵脂、没药各6g,地龙10g、生地20g,玄参15g,天冬、麦冬各10g,全蝎5g,头部加川芎10g,蜈蚣3条。

躯干部加元胡10g、香附15g。

上肢加姜黄10g。

下肢加牛膝10g。

便溏如砂仁6g、淮山药20g;便干加制大黄6g 20-30剂。

老人气阴虚加黄岑、白术、生地、白蒺藜养阴柔肝,护胃可入陈皮、茯苓、谷芽、山药。

发于颜面加菊花、黄芩、发于眼眉加木贼草、青葙子、白菊花、腰胁柴胡、肩被桑枝,补气黄芪、当归、并入三掕、莪术、肢麻沉重加独活、防风、路路通、、瘙痒加防风、蝉衣、地肤子,便秘桃仁、瓜蒌仁。

2.外用红灵酒外擦一日数次(红灵酒:当归60g,红花、川椒、干姜各30g,肉桂6g,樟脑、细辛各15g,酒精1000g浸7天备用——可用于冻疮)3.针刺拔罐《见前(二)之1》4.西药立痛定0.2g,维E0.2g,地塞米松0.45毫克,奋乃静4毫克,另安定5毫克睡前服。

5.每日全蝎6g(研末分服)当归15g,赤芍、白芍各10g,生地30g,川楝子、元胡各10g煎服。

6.全蝎10g,地龙15-20g,蜈蚣5g,地鳖虫10g,川芎20-30g,元胡20g,川楝子12g,牡丹皮15g,柴胡12g,白芍15g,龙胆草10g,甘草3g《睡前必服一次》7.加味瓜蒌汤:瓜蒌皮15-20g,瓜蒌仁、白芍、北沙参、麦冬各15-20g,太子参、山药各20-30g,红花6-10g,三七粉6-8g,牡丹皮12-15g,白蒺藜、白僵蚕各15g,生甘草6-9g。

(五)眼睑带状疱疹的治疗眼睑带状疱疹属中医风赤疮痍,由脾脏风热蕴结,二睑似朱凃而生疮黑眼端无染,不治便生翳膜分四型:1.脾经风热:见胞睑皮肤赤红刺痒灼热痛,水泡簇生,有粘液渗出。

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除风清脾饮:陈皮、连翘、防风、桔梗、知母、玄明粉、玄参、黄连、荆芥各9g,大黄6g,生地24g。

无便秘去大黄、奇痒加白蒺藜、菊花。

2.风火上攻:起病重急、胞睑赤红、焮热难忍、局部溃烂、口苦心烦、便秘尿赤、舌尖红赤、苔黄脉数宜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普济消毒饮,黄岑、黄连、陈皮、桔梗、牛蒡子、薄荷、连翘各9g,板蓝根、玄参各12g,生甘草、僵蚕、升麻各6g并加入银花、蒲公英各15-30g,便秘加大黄。

3.湿热壅盛;胞睑淡红,浮肿,脓性疱疹破损后溃疡糜烂,渗出液明显,见胸闷便溏,女性多白带,舌苔黄腻,脉滑数,清热除湿汤:连翘、车前子、枳壳、黄岑、陈皮、荆芥、茯苓、防风、甘草各9g,滑石18g,黄连、木通各6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