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淮安地区红甜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淮安地区红甜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上海蔬菜 SHANGHAI VEGETABLES 2010(6):44-45 

・植物保护・ 

淮安地区红甜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王纯勤 王玉凤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复兴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23224)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学校) 

食用红甜菜在我国种植面积很小,在中国人的 

餐桌上很难寻到它的踪影,对于淮安人来说,红甜 菜更是一种陌生的洋菜了。红甜菜易感染病害和受 

到害虫危害,不同地区发生病虫害的种类不同,现 将淮安地区红甜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介绍 

如下。 1 红甜菜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1.1 立枯病 立枯病是秋季红甜菜苗期主要病害之一,一 

般年份发病率在20%-30%,严重时达4O%以上, 

特别是采用直播育苗时,如果种植密度、土壤水 分控制不好,立枯病容易大发生,严重时不得不 

重新育苗,甚至由于错过了甜菜播期而毁种其他 作物。 

1.1.1 发病症状 甜菜种子发芽后到幼苗2-4叶 

期最容易发生甜菜立枯病,其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类型:(1)种子发芽后正在拱土时因感染病菌死亡; (2)子叶期胚轴变黑、变细,最后倒伏死亡;(3)真叶 

长出后感病死亡0发病后首先是根或子叶下胚轴出 现水浸状褐色、浅褐色病斑,逐渐发展成为深褐色、 

黑色病斑,同时向上下扩展,严重时遍及整个下胚 

E—mall:feng一6672@163.corn。 轴,感染部位变细变黑。若夏秋季雨水较多时,受害 幼苗腐烂倒伏死亡。 

1.1.2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重量 0.3%的福美霜或代森锌拌种,或用55oI=温水浸种 

10~15min,搓洗干净后播种。(2)农业防治:实行合 

理轮作,最好以禾谷类作物为前茬,慎用菜茬,杜绝 重茬和迎茬;精细整地,适时播种,覆土不宜过厚,以 

3-4em为宜,促使幼苗及早出土;及时中耕松土,破 除板结提高地温;及时间苗,在1—2对真叶时疏除 

多余小苗;增施磷肥做种肥,提高幼苗抗病能力。(3) 

药剂防治:苗床发现病苗,可用75%百菌清600-800 倍液喷施防治;湿度大时,可拌成药土撒施,或撒草 木灰。 

1.2褐斑病 甜菜褐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各地均 有发生,一般造成甜菜块根减产20%-30%。 1.2.1 发病症状 褐斑病症状主要表现在甜菜植 

株的叶片及叶柄上,最初在叶片上出现褐色或紫褐 

色较为规则的小圆点,然后逐渐扩大为直径3-4em 的病斑,病斑的外缘呈红褐色。后期病斑中央出现 

灰白色霉层,天气潮湿时更加明显,病斑中央较薄 而且易碎。发病后期病斑逐渐连片,严重者导致叶 

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 4.1农业防治 与茄科以外的作物(最好是禾本科作物)实行轮 

作,减少病原的侵染。结合市场需求情况,选用抗病 品种,如艳红、红利等。培育壮苗,选用能排能灌的地 块种植,合理密植,每667m2栽1700株左右。合理肥 水管理,适当加大钾肥施用量,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巧用叶面肥,增强植株免疫力。注意田问卫生,彻底 清理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4.2化学防治 种子在清水中浸泡6h后用1%硫酸铜溶液 

一44一 浸种5min,清洗干净,催芽后播种。在结果盛期前 后、发病前每隔7-10d可用保护剂预防病害发生, 药剂可选用8O%代森锰锌1200倍液、75%百菌清 

1000倍液和65%代森锌500倍液等。在结果盛 期,即7-9月病害易发期,在雨后必须用药预防。 病害发生初期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3oo0倍液 

或25%咪鲜胺1500倍液交替防治,4-5d喷1次, 病害严重时可用这2种药混配喷雾。每次用药时 加入含钾量高的叶面肥,如优聪素1号500倍 

液、优果钾宝500倍液或磷酸二氢钾500倍液。 

出 上海蔬菜 SHANGHAI VEGETABLES 2010(6):45 

片死亡。甜菜叶柄的耐褐斑病性通常比叶片强,常 常是甜菜叶片先受到褐斑病侵染后逐渐向叶柄扩 

展。叶柄受侵染时病斑与叶片病斑明显不同,多呈 

现梭形。 1.2.2发病条件影响褐斑病发病的条件主要有气 候条件、致病菌的数量及甜菜品种的抗病性等。当平 

均气温在20cI=以上、连续多天降雨、相对湿度超过 

7O%时,地表病叶便会产生孢子,若再降雨,1周之 后就容易出现第1批病斑。淮安地区秋季甜菜首次 出现病斑的时期约在8月多雨季节,此期温度和湿 

度都有利于发病。有降雨时,更利于褐斑病的发生和 流行。未种过甜菜的新地块发病轻,在重迎茬地块或 

靠近上年发病地块种植甜菜时发病较重。一般红甜 

菜的抗病性较弱,但品种问也有差异,抗病品种表现 为发病延迟,或即使发病也进展缓慢,表现为较强的 

耐病性。甜菜的不同生育阶段抗病性明显不同,苗 期、快速成长期的叶片基本不感病,而外层叶片易感 

病。 ‘ 1.2.3防治方法 甜菜褐斑病是由多种发病因子 

诱发引起的流行性病害,因此单一防治措施往往效 

果不理想。(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性强的品种; 实行合理轮作,一般要求轮作2-3年以上,褐斑病 

重的地区最好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避免重迎茬;甜 

菜收获后,尽量清除田间的甜菜叶片和烂根,实行秋 翻地、秋起垄。(2)药剂防治:可选用7O%甲基托布 滓可湿性粉剂1500~200O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0-400倍 

液防治。 

2红甜菜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2.1地老虎 2.1.1危害特点 地老虎又称截虫、切根虫,危 害甜菜的地老虎主要以小地老虎为主。小地老虎 

幼虫咬食甜菜幼苗的根茎部,将根茎部位咬断, 造成幼苗死亡和田间缺苗。小地老虎的分布范围 最广,危害也最重,在淮安地区1年发生2 ̄3代, 

通常第1代危害最重。4月上旬开始出幼虫,4月 中旬达到幼虫的盛发期。l一2龄幼虫通常躲藏在 

甜菜叶丛心叶里取食危害,3龄后开始入土,白 天潜伏在根部周围的表土层下,夜间啃食植株幼 

苗。 

2.1.2防治方法 (1)消灭田间杂草,及时进行 

秋翻地,消灭虫源。(2)适时早播可以减轻地老 虎的危害,因为在地老虎幼虫发生时如果甜菜苗 较大,地老虎只能咬食甜菜植株的部分器官,不 至于造成植株死亡和缺苗断垄。(3)药剂防治: 

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菊酯类药物进行防治效 

果较好,如可用敌杀死800—1000倍液进行灌根 

防治。 2.2短额负蝗 2.2.1危害特点 短额负蝗又叫中华负蝗,属直 

翅目蝗科昆虫。成虫体长20 ̄30mm,头至翅端长 30~48mm,绿色或褐色(冬型);头尖削,绿色型自 

复眼起向斜下有一条粉红纹,与前、中胸背板两侧 

下缘的粉红纹衔接,体表有浅黄色瘤状突起;后翅 基部红色,端部淡绿色,前翅长度超过后足腿节端 部约1/3;卵长2.9—3.8mm,长椭圆形,中间稍凹 

陷,一端较粗钝,黄褐至深黄色,卵壳表面呈鱼鳞 

状花纹,卵粒在卵块内倾斜排列成3 ̄5行,并有胶 丝裹成卵囊。若虫共5龄,1龄若虫体长3 ̄5mm, 

草绿稍带黄色,前、中足褐色,有棕色环若干,全身 布满颗粒状突起;2龄若虫体色逐渐变绿,前、后 

翅芽可辩;3龄若虫前胸背板稍凹以至平直,翅芽 肉眼可见,前、后翅芽未合拢盖住后胸一半至全 部;4龄若虫前胸背板后缘中央稍向后突出,后翅 

翅芽在外侧盖住前翅芽,开始合拢于背上;5龄若 

虫前胸背面向后方突出较大,形似成虫,翅芽增大 到盖住腹部第3节或稍超过。短额负蝗在我国东 

部地区发生居多,在华北1年发生1代、江西1年 

发生2代,以卵在沟边土中越冬。5月下旬到6月 中旬为孵化盛期,7—8月羽化为成虫,喜栖于地被 

多、湿度大、双子叶植物茂密的环境,在灌渠草地 

两侧发生多。淮安地区短额负蝗以成虫及若虫食 

叶,将叶食成缺刻,严重时全株叶片被食光,仅残 留叶脉,光合作用受阻,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降低 

农作物商品价值。 2.2.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短额负蝗发生严 

重地区,在秋季铲除田埂、地边5em以上的土及杂 草,把卵块暴露在地面晒干或冻死,也可重新加厚 地埂,增加盖土厚度,使孵化后的蝗蝻不能出土。 

(2)药剂防治:在测报基础上,抓住初孵蝗蝻在田 

埂、渠堰集中危害双子叶杂草且扩散能力极弱的特 点,每667m2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2000-3000倍 

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200O~30o0倍液、或 

2.5%氯氰乳油200O倍液防治,均可取得较好效果。 

(3)保护利用蟾蜍、青蛙、鸟类等天敌进行生物防 治。 

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