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修订说明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修订说明

附件1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SL42-92) 修 订 说 明

黄委水文局 二○○九年二月 1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SL42-92) 修 订 说 明

根据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水文局的指示、合同要求和修订工作大纲,我们对《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进行了研究,调研了专业的进展情况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修订了本规程,现将修订内容说明如下。

1 改变了规程名称的关键词 将《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改为《河流泥沙粒度分析规程》,因为“颗粒”给人单个的概念,“颗粒”较多的针对大颗粒,对细粉沙用颗粒也不合适,而实际我们分析的是包括细粉沙的颗粒群体的分布,用“粒度”更贴切一些,也和其它行业用法一致。

2 增加了激光法的内容 衍射绕射是经典的光学现象,激光是单色性很强的光源,两者集合的激光衍射绕射是良好的物理测试分析手段,激光粒度分析仪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现代化仪器之一。我国长江委、黄河委、广东省等水利水文部门近年都引进了激光粒度分析仪开展河流泥沙粒度测试分析,感到该类仪器在泥沙粒度分析方面技术先进,质量保证率好,作业效率高,操作现代化,并在试验和实际使用中总结经验,编写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定》,推广应用条件已经具备,特专列章节将其增加到本规程中。

3 归整了粒度级配计算内容 粒度级配计算原来分散在各粒度分析方法之中,缺乏系统性,以往常被询问。这次修订做了系统化加强,归整了几种方法分析计算一个完整自然沙样粒度级配的归并、归序和接续程序,并在附录中设计了“几种方法级配成果的归并接序计算表”,使计算体例格式化。

4 增加了“质量检验试验基本方式与误差统计分析“的内容 2

总结了质量试验检验的基本方式方法和误差统计计算的公式等,强调质量检验试验的工程意义,不仅在于统计计算精度,更在于由试验确定质量要求和总结质量控制措施,并将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常规作业中,一些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措施细化到每一步操作,就体现了这种思想。

5 提出了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雏形 实验室质量控制和正规化建设管理是重要课题,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操作作业人员要求,粒度分析仪器的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提示了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雏形,抛砖引玉。希望从事本业者,注意积累总结经验,逐步构架充实,完善益用。

6 增加了“两种颗粒分析方法级配成果互换关系的建立和使用” 内容 随着技术进步和概念深化,泥沙粒度分析方法会不断变化,为使粒度级配成果和特征数据衔接,规范两种颗粒分析方法级配成果互换关系的建立和使用是很必要的。因其不是基本粒度分析方法,故将其放入附录F。

7 调整了规程的章节结构 河流泥沙分类和粒度分析方法的粒径适用范围不太对应,原来按砂、卵石颗粒级配测定和粉砂、粘粒颗粒级配测定分章,与筛分法、粒径计分析法交叉;试样制备与量测法、沉降法具体方法联系较紧密,原来专设试样制备一章关联性不强;另外也增加了激光法等内容。因此,本次修订对规程的章节结构作了较大调整,调整后的目次如下:

目 次 1 总则 2 基本规定 2.1 粒度分析方法的选用 2.2 粒径分级与粒度描述 2.3 粒度分析的上下限 2.4 级配曲线的绘制 3

2.5 试样制备一般规定 2.6 备样分样设备及分样要求的一般规定 2.7 粒度分析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 3 量测法 3.1 砂、卵石试样制备 3.2 尺量法测定 3.3 筛分法测定 4 沉降法 4.1 沉速公式的选用 4.2 分析用水要求与纯度检测 4.3 泥沙试样絮凝和有机质处理 4.4 粒径计法测定 4.5 吸管法测定 4.6 消光法测定 4.7 离心沉降法测定 5 激光法 5.1 分析用水与试样制备 5.2 仪器基本设备与配置 5.3 仪器校准、参数率定与粒度分析 6 粒度计算和资料整理 6.1 粒度计算 6.2 资料整理的一般规定 6.3 平均粒径及平均沉速的计算 6.4 悬移质垂线平均粒度级配的计算 6.5 断面平均粒度级配的计算 7 粒度分析的质量检验 7.1 一般规定 7.2 粒度分析的质量检验 7.3 断面平均粒度级配总不确定度估算 4

8 实验室质量管理 附录A 分析筛检查和校正 附录B 比重瓶检定 附录C 泥沙密度的测定 附录D 有机质含量测定 附录E 泥沙表面离子总量的测定 附录F 两种粒度分析方法级配成果互换关系的建立和使用 附录G 粒度分析用表 附录H 泥沙粒度分析报表格式及填制说明 条文说明

8 增强了条文说明的内容 条文说明加强的内容主要有: 河流泥沙是不规则的颗粒,说明了不规则颗粒的“粒径”等效概念和群体颗粒的粒度概念。特强调,河流泥沙的粒度级配宜用小于某粒径的质量(重量或体积)占总质量(重量或体积)的百分比(%)描述,以使有关叙述同一而避免混乱。

结合Malvern--MS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激光法的光学物理理论基础、仪器原理结构、基础参数率定实验的方法、视窗界面与操作等作了说明,以便有个具体物,加深对该技术的了解,为推广应用打下较丰富的基础知识。

9 增强文字阐述的逻辑性和条文的的条理性 10 修订前后内容对照 将修订前后的章、节、条进行了归纳统计,并对内容的增补完善作了简要说明,起到提示和明示的作用,见下表。 5

修订后原 文新增1前言√211总则31.011.0141.021.0251.031.0361.041.04增加了施测收集泥沙样品的执行标准722基本规定82.12.1粒度分析方法的选用

92.1.12.1.1增加了激光法的适用粒径范围及要求,增大了筛分法、吸管法对沙量的要求。

102.1.22.1.2精度指标放宽。112.22.2粒径分级与粒度描述122.2.1√明确粒径单位的选用132.2.2√明确粒度级配的概念142.2.32.2.2补充完善。152.2.42.2.3完善原有内容,增加自动化程度较高仪器的粒径级划分162.32.3粒度分析的上下限172.3.12.3.1182.3.22.3.2192.42.4级配曲线的绘制202.4.12.4.1212.4.2√明确绘制级配曲线的坐标系222.4.32.4.2补充完善232.4.4√多条级配曲线的绘制242.4.5√激光法等高自动化程度仪器的级配曲线图的输出形式252.4.6√级配曲线下线延长的幅度。262.53.1试样制备一般规定272.5.13.1.1282.5.23.1.2292.5.33.1.3302.5.43.1.4补充完善312.63.2备样分样设备及分样要求的一般规定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修订内容统计表说 明序号

章 节 条 6 修订后原 文新增322.6.13.2.1增加锥型多比例分沙器、震动风吹类分散器、超声波类分散器332.6.23.2.2放宽精度指标342.6.33.2.3352.6.43.2.4增加锥型多比例分沙器362.72.5粒度分析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372.7.1√增加共性要求382.7.2√增加共性要求392.7.32.5.1补充仪器对电压稳定性的要求402.7.42.5.2补充精密仪器对室内温、湿度控制的要求;对检测用计算机的要求413量测法(包括原尺量法和筛分法)。423.13.4砂、卵石试样制备433.1.13.4.1443.1.23.4.2453.1.33.4.3增加激光法分析时对试样的要求。463.1.4√增加激光法分析时对试样的要求。473.1.53.4.4483.24.1尺量法测定493.2.14.1.1503.2.24.1.2513.34.2筛分法测定523.3.14.2.1533.3.24.2.2544沉降法(包括粒径计法、吸管法、、消光法、离心沉降法)554.12.2.1沉速公式的选用564.1.12.2.1(1)574.1.22.2.1(2)584.1.3√增加大于2.0mm的沉速公式。

594.23.33.3.3分析用水要求与纯度检测604.2.13.3.1614.2.23.3.2624.2.33.3.3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修订内容统计表(续)

序号

章 节 条

说 明 7 修订后原 文新增634.2.43.3.4

644.33.63.5泥沙试样絮凝和有机质处理654.3.13.6.1664.3.23.6.2674.3.33.6.3684.3.43.6.4694.3.53.6.5704.3.63.5.1714.3.73.5.2724.3.83.5.3734.44.3粒径计法测定744.4.14.3.1754.4.24.3.2764.4.34.3.3774.55.1吸管法测定784.5.15.1.1794.5.25.1.2增加吸样体积不等于预定体积时的改正计算公式804.65.2消光法测定814.6.15.2.1824.6.25.2.2834.6.35.2.3844.6.45.2.4854.75.3离心沉降法测定864.7.15.3.1874.7.25.3.2884.7.35.3.3894.7.45.3.4905√激光法915.1√分析用水与试样制备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修订内容统计表(续)

序号

章 节 条

说 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