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西部探矿工程 2012年第9期
物、化探在豫西鱼池岭大型斑岩钼矿床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陈丽娟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在豫西鱼池岭钼矿勘查中,根据矿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物、化探
异常评价模型,依据模型,判断了矿床类型,并进一步确定了首先勘查区,为矿区找矿快速突破起到了
重要作用。
关键词:鱼池岭;钼矿;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床类型
中图分类号:P618.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OO4—5716(2O12)O9—0176—05
鱼池岭矿区位于豫西嵩县旧县镇黄庄、鱼池岭一
带,嵩县县城西南35km,地理坐标为:东经 l11。51 30 ~111。53 OO”,北纬33。56 45 ~33。58 00”,面
积5.34km。。2006年,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
在鱼池岭矿区开展了钼矿普查工作,提交钼金属量达到
37.6×t0 t,达到大型规模,它的发现是利用物化探综
合找矿信息进行找钼矿实践的成功范例。
1区域地质背景
鱼池岭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北地台南
缘,马超营断裂南侧,东秦岭钼矿带东部,属外山方
山成矿带。区内古老变质地层发育,出露地层主要
有太古宇太华群中深变质岩系、中元古界熊耳群陆
相火山岩系及新生界各种盖层。其中,太华群沿马
超营断裂带两侧断续分布,为一套角闪岩相变质杂
岩。熊耳群与太华群角度不整合或断层接触,为一
套厚度较大的陆相火山岩系,主要出露于合峪花岗
岩体北部边缘。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十分
发育,南部主要为近东西向的马超营断裂带,北部为
由北东与北西向断裂呈斜交构成规模宏大的旧县一
下蛮峪北东向断裂带。合峪、五丈山、太山庙等花岗
岩基及大量中酸岩脉、岩株构成了本区主要的岩浆
岩系。合峪岩体在区域内呈岩舌状产出,鱼池岭矿
区即位于合峪岩体之内,是由三次侵入形成的复式
岩体,总体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
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内出露地层较单纯,仅出露第四系,矿区内有
2条主要断裂通过.北北东向上河断裂和北东东向鱼池 岭一上蒿坪断裂,2条断裂在矿区西部交汇。合峪岩体
出露于整个矿区,矿区范围在合峪岩体内部。岩体在矿
区内呈舌状产出,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沿南东方向延
出矿区。岩性主要为酸性花岗岩类,呈岩基或岩脉产
出,为中深成相或浅成相,主要岩石成分为合峪斑状二
长花岗岩体及爆发角砾岩,钼矿体呈细网脉状产于花岗
岩、角砾岩、围岩蚀变带及花岗岩体中的石英脉两壁,区
内岩石蚀变强烈。
3地球化学特征
3.1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异常分布具明显规律:Mo、
w、Sn、Bi诸高元素组合异常与岩体相伴,向外依次出
现Au、Pb、Zn、Ag等中温元素异常组合,继而出现As、
Ba低温元素异常,形成完整的高、中、低温元素扩散晕。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嵩县旧县乡鱼池岭一带圈出
21一甲一Mo、W、Sn、Ni、Cu、V异常,异常区位于合峪
斑状二长花岗岩北部边缘,近内接触带。异常面积为
9.2km2,呈椭圆状,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清楚,浓度梯
变化大,元素组合复杂,W、Cu元素异常与Mo异常套
合。Mo异常面积约9.2kin ,强度最高200×10,平
均值为22.5×10一。
3.2 1:1万土壤测量
根据矿区矿化特征,确定本次1:1万土壤测量测
网为100mX 50m(矿化区加密至100m×25m),基测线
方向分别为9OO、0。,与勘查勘探线方向重合一致。分析
项目为Cu、Pb、Zn、Ag、W、Mo共6种。
3.2.1矿区土壤元素丰度及分异特征
*收稿日期:2012—05—14修回日期:2012—05—17 作者简介:陈丽娟(1979一),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工程卿,现从事矿产地质勘查技术工作。
2012年第9期 西部探矿工程 l77
注:6o(B)/10一,变异系数一标准偏差/平均值,浓集系数一平 均值/地壳丰度。
从表1可知,该区土壤中Mo、W、Pb、Ag、Cu、Zn
元素浓集系数均大于1,具次生富集倾向,尤其是Mo、
w富集明显,浓集系数达到或接近6O。矿区土壤元素
变异系数W、Pb、Ag、Cu、Zn均小于1,只有Mo大于1,
说明w、Pb、Ag、Cu、Zn元素在土壤中分布均匀,Mo在
矿区存在局部富集,有形成矿化可能。
3.2.2异常特征
(1)元素背景值及异常下限值见表2。
. ≯ -.0 I
1 、 I’
‘ ,J嘎
、 一 。l 、 ,
』 * ~一 、、
蜒 (Pb)/l0。马老 j
l t ll_ , j 一 表2鱼池岭矿区元素背景值、异常下限值一览表
(2)矿区地球化学异常场特征:Mo、W、Cu、Pb、Zn、 Ag元素背景场与维氏(62)相比,呈高背景场特征,其
中钼、钨、铅、银更为明显。从北西到南东,矿区地球化
学异常场的强度具有由强向弱,异常元素组合和形态具
有由复杂向简单过渡的特点。异常场按其形态结构分
为面状、线状2种地球化学场。区内异常场空间展布具
有“一面一线”特征,区内Mo、W、Cu元素异常主要呈
面状分布,Pb、Zn、Ag元素异常主要呈带状分布,它主
要分布于Mo、W、Cu元素异常外侧。其空间展布从内
到外具有Mo、W、Cu、Ag、Zn、Pb分带序列。见图1。
|I 0 。 J
蚰 ( ̄)/10-6马
,、”, ∥ 勾
. 63 l26  ̄' 200m400m .
. 。cu, 萎 }
j 0 一 : 。 、 ll' 『
_一 j小 '沟l
图1新县姚冲矿区微量元素异常等值线图 赚糕 一 ~ 一、塞烷鞭 吣一 一 一瓣地丰∞ L置异数弘弱 诣洲变系L一雠髓 ~ ~ ~ 一 鱿默值一籼一谋一№ w
0~ 一
0178 西部探矿工程 2012年第9期
黄庄面状地球异常场:异常场呈面状或弧岛状集中
分布辽沟沟脑一小艽沟沟脑一带,区内出露面积约
1.5km。,西北角延出工区。元素组合以Mo、Cu为主, 伴生w、Zn、Ag、Pb等。、Mo、Cu等量线为较完整的面
状异常,Zn、Ag、Pb等中低温成矿元素呈半环状分布于 Mo、W等高温元素异常周围。该面状异常场具有异常
强度高、规模大、元素组合复杂、浓集中心明显的特点,
是矿化主要集中区。
桑树沟线状异常场:异常场呈北西向线状分布于马 老石一周家沟一茴椿沟一带。区内长约1.2kin,宽
0.2kin,向北、向南均延出工区。元素组合以Ag、Cu为
主,伴生Zn、Pb、W、Mo等。该异常线性明显,强度较
高、规模较大、浓集中心明显,与马超营南侧的次生北西
向断裂吻合较好。
3.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特征
在研究区内已知矿床和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参照
“区域地球一化学勘查规范”(DZ/T0167--95)异常分类
标准将本区异常分为甲2、乙3两类异常(表3)。
表3鱼池岭±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特征表
铁匠沟一辽沟(1)异常:位于铁匠沟一蚰蜒沟一辽
沟一带,评序值12.25,评序1。元素组合以Mo为主,
伴生W、Cu、Zn、Ag、Pb等。Mo最高3040×10_。。,平均
172.2×10_。。。Mo、Ag、Cu、W元素异常强度高、规模
大、浓集中心和浓度分带明显,且主要元素吻合较好。
区内出露岩石为燕山晚期第二阶段第一次侵入花岗岩。
异常位于北北东向断裂与北东东向、北西向断裂交汇
处,异常向西延出勘查区。异常区钼矿化明显,深部坑
道和钻探均发现钼矿体,表明该异常由钼矿体引起。根
据异常元素组合,尤其是主成矿元素Mo元素异常空间
展布形态。 桐条沟-d,艽沟(2)异常:位于小艽沟脑一桐条沟
一带,评序值8。13,评序2。元素组合以Mo为主,伴生
Cu、W、Ag、Zn、Pb等。Mo最高459×10_。。,平均
94.5×10~。Mo、Ag、Cu、W元素异常强度高,规模 大,浓集中心和浓度分带明显,且主要元素吻合较好。
异常有小艽沟脑、桐条沟两个较明显的浓集中心。区内
出露岩石为燕山晚期第二阶段第一次侵入花岗岩。异
常位于北东东向断裂南侧、北北东向断裂东侧,且小艽 沟脑位于北北东向断裂带上,根据异常元素组合,异常
元素空间展布形态,我们认为区内断裂,尤其是区内北
东东向断裂(正断裂)与该钼矿体关系较为明显。
马老石一茴椿沟(3)异常:位于马老石一周家沟一
茴椿沟一带,评序值4.13 评序3 , 素组合以zn、Ag、
Cu为主,伴生w、Pb等。Zn袋高860×10 一,平均
157.7×10一一;Ag最高1_4×l ,平均0.423x 1O~。; Cu最高2068X J0一 ,平均280.5×10 ’ ’;Zn、Ag、Cu元 素异常强度较高,规模较大,浓集中心和浓度分带较明
显,且主要元素吻合较好,Pb、w异常分布于主异常外
围东北侧。区内出露岩石为燕山晚期第二阶段第二、第
三次侵入花岗岩。异常位于北西向燕山晚期第二阶段
第二、第三次侵入花岗岩岩相带和北西向断裂带上,异
常呈北西向带状展布,向东、向北均延出勘查区。异常
区硅化、褐铁矿化明显。根据异常元素组合,尤其是主
成矿元素异常空间展布形态,我们认为该异常与区内北
西向构造带关系密切,为推测的矿致异常。
4地球物理特征
4.1区域地球物理 区内岩石磁性大体符合基性一中性一酸性,由强至
弱的变化规律,火山岩磁性极不均匀,多具较强剩磁为
特征;侵入岩一般具磁性或弱磁性,但在接触带往往磁
性增强;沉积岩一般为弱磁或元磁;变质岩磁性与原岩
磁性及所处地质环境有关,其磁性界于侵入岩与沉积岩
之间。大量物性测定表明:在接触带或断裂构造带上, 由于构造运动与岩浆热液活动的影响,岩石磁性可能破
坏或再造。
区域上,该区位于松头山一童子庄波动磁场区(I\r)
内,磁场区东西长20km,南北宽10km,面积约
200km!,呈北西向展布。磁场图上,△,厂呈波动变化跳
跃。内有3个局部异常,它们沿童子庄花岗岩体与熊耳
群火山岩接触部分布。区内构造、岩体及岩石物性特
征.故形成波动变化的磁场特征,特别是在熊耳群火山
岩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体接触部位形成了断续出现的异
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