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第21卷第6期
鼻畸形矫正术在初期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何月勇 张蓓王姣姣郑瑜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对唇裂合并鼻畸形患儿行初期唇裂修复术前应用鼻畸形矫正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
年6月至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唇裂合并鼻畸形的患儿,均进行改良旋转推进唇裂修复手术,其中观察组34例
进行鼻畸形矫正术;对照组36例未进行鼻畸形矫正术,手术2年后通过面容打分评定鼻外形。结果手术治疗后两组
患儿鼻外形评分均得到明显提升,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鼻外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唇裂合并鼻畸形患儿行初期唇裂修复术前应用鼻畸形矫正术效果较好,对外鼻生长发育未产生不
良影响,且术后鼻外形对称性和美观性均得到有效改善,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鼻畸形矫正术;初期唇裂修复术;唇裂合并鼻畸形
鼻牙槽塑形矫正是对唇腭裂患儿通过矫治器在裂隙侧
鼻牙槽不断施加压力以达到纠正鼻牙槽畸形、恢复软组织
的一种有效方案[1l。唇裂修复手术前经过塑形矫正治疗能
使患侧的人中嵴、鼻小柱、鼻软骨、鼻翼基部以及牙槽骨
段等恢复到比较接近健侧正常的解剖位置。研究资料表明,
术前经过鼻牙槽塑形矫正治疗的唇腭裂患儿的鼻外形要明
显优于术前没有进行矫正治疗的唇腭裂患JIJ 。本文分析
唇腭裂修复手术前进行鼻畸形矫正术对唇裂合并鼻畸形患
儿鼻外形的影响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l1月我院
收治的70例唇裂合并鼻畸形的患儿为研究对象,男36例,
女34例;平均年龄(106.8士12.2)d。按手术方法不
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儿基本情况
相近。
1.2手术方法70例患儿均进行改良旋转推进唇腭裂修
复手术,采用Tennison三角瓣法推进法来进行定点画线,
将上唇皮肤切开,唇红黏膜及皮下组织分离,人中嵴重建,
应用Noordhoff唇红瓣重建唇红部。术中选择患健侧黏
膜组织瓣、下鼻甲黏膜组织瓣、侧颊黏膜组织瓣一起将鼻
底关闭完全。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行鼻畸形矫正,术中
经裂隙侧梨状孔边缘逐渐分离鼻翼软骨外侧异常肌,解剖
鼻翼基底部,离断鼻肌翼基底部部分,鼻基翼起始部部分
肌束和鼻前棘骨膜进行缝合固定,最终形成良好鼻翼沟。缝
合悬吊鼻翼软骨外侧基部肌束与鼻小柱基部的肌束,尽可
作者单位:3 ll 800浙江诸暨市中心医院整形美容科
通信作者:何月勇,Email:heyueyong_1 23@126.corn 能的保持鼻小柱两边的拉力平衡。中断鼻小柱下方两边切
口,游离鼻翼软骨直至鼻翼软骨外侧脚。对于鼻尖较宽或
者低平的患儿,可以附加双上鼻翼缘的Tajima氏切口,这
样更利于上鼻翼软骨的复位【31。拉平患侧鼻前庭上缘的黏
膜皱襞后切除多余组织,固定鼻翼内外侧脚,缝合创面。术
后2年评价两组患儿的鼻外形。
1.3 鼻外形评分两组患儿术前拍摄正面照和仰面照各
1张,手术2年后通过面容打分评定鼻外形。由口腔颌面
整形外科医生、正畸科医生、语音训练员、专业护理师等
共l0位医护人员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①两侧鼻唇
沟的协调情况、鼻穹隆曲线的对称情况、正面照中两侧鼻
翼基部位置,共5分,②仰面照中鼻穹隆协调情况、两侧
鼻孔大小和形状、鼻小柱高度、是否形成鼻槛或鼻尖等,共
5分。评价差为1分,较差为2分,一般为3分,较好为4
分,好为5分。正面照得分和仰面照得分相加为总分。10
位评价医护人员的评分相加为患儿最终得分,总分1 00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治疗前鼻外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但手术治疗后两组患儿鼻外形评分均得到明显提升,且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鼻外形评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唇裂合并鼻畸形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鼻尖歪斜而圆钝、
鼻翼扁平、鼻小柱缩短或偏移、鼻翼基部向下向外移位而
3g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表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鼻外形评分比较(分, 士S)
塌陷、双侧鼻孔形态大小不一致、鼻中隔偏曲等[41。其疾患
形成机制在于上颌骨和鼻翼软骨生长发育不足,使得鼻唇
部肌肉连续性中断并异常附着。一般术前要使用鼻牙槽塑
形矫正器纠正唇裂鼻畸形,尽可能恢复异位畸形的鼻组织。
唇裂修复手术方法比较多,比较常用的是旋转推进法、三
角瓣法、矩形瓣法,其优点在于保留组织多,但修复后上
唇动态畸形易造成远期疗效不佳,究其原因可能与设计、操
作不当或肌层缝合轮匝肌纤维的旋转复位等有关[51,在实
施修复手术时必须准确解剖对位。
根据手术经验,初期唇裂修复术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修复操作时爱惜组织,尽可能少切除;②选择最佳修
复方式,要避免直接缝合唇部,以防瘢痕挛缩;③恢复唇
裂上唇正常高度,要求人中居中、上唇两侧对称、上唇游
离缘应在下唇前方,下唇下方微微向前翘起;④唇裂修复
时进行鼻小柱偏斜矫正,增加其高度,矫正鼻翼角移位,恢
复鼻孔对称位置,促进鼻的生长发育;⑤复位异位口轮匝
肌,恢复肌肉连续性,促进生理功能恢复。通过修复手术
能将周围软组织与鼻翼软骨之间的异常附着关系有效解除,
患侧鼻小柱肌力进行提高,塑造良好的外鼻形态。
长期以来,大家对初期唇裂修补术中同期进行鼻畸形
矫正术存在较大争议,早期的唇裂修复术中几乎不涉及鼻
畸形矫正,主要因为考虑唇裂患儿两侧上颌骨发育不均,两
侧鼻翼根部也不在一个水平面上,此时软组织修复难以达
到两侧对称的目的【61。同时,手术操作难度大而且很容易损
伤鼻翼软骨而阻碍鼻生长发育,手术瘢痕还会影响二期修
复手术操作。但近10年来,有许多手术医师发现初期唇裂 修复术中进行鼻畸形矫正术的实际疗效很好,认为在不破
坏患儿鼻翼软骨完整性的情况下同期手术就不会影响到鼻
生长发育[71。还有一些研究报道发现异位的鼻翼软骨分离
复位能促进鼻生长发育平衡【81。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在术前
经过鼻牙槽塑形矫正治疗的唇腭裂患儿的鼻外形要明显优
于术前没有进行矫正治疗的唇腭裂患儿,鼻外形评分两者
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鼻畸形矫正术在初期唇裂修复术中具有很
好的应用效果,能及早恢复鼻翼软骨解剖位置和形态,改
善鼻畸形,促进鼻生长发育,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广霞.105例单侧唇裂整复同期鼻畸形矫正术治疗体会[J].中
国医药导报,2011,8(6):133.
[2】胡黎萍,胡勤刚,唐恩溢,等.单侧唇裂继发鼻下端畸形张力
平衡的重建【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3):252.
[3】李增健,白晓峰,刘强,等.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伴歪鼻畸形
的同期矫正[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19(4):250.
[4】4 张力平,王川宁,兴海涛,等.单侧唇裂鼻畸形1I期整复术定
量分析【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1,20(10):625.
[5】Clark SL,Teichgraeber JF,Fleshman RG,et a1.Long—
term treatment outcome of presurgical nasoalveolar molding
in i ̄tients with unilateral cleR lip and relate[J].J Craniofac
Surg,2011,22(1):333.
【6】梁志刚,陈国鼎,郑苍尚,等.鼻牙槽骨塑形对单侧完全性唇
腭裂患儿术后鼻外形的影响[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
6(3):178.
[7】尹立铮,尹宁北,赵振民.口内入路功能性唇裂及鼻畸形修复
术[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0):1444.
[8】张琳,李泳.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手术围手术期护理【J】.齐
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5):1944.
(收稿:201 5一l1—08) (发稿编辑:史小兵)
【上摄38贞)
参考文献 析及护理措施IS].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4043.
[1】郑红,范晓峰,姚建珍.水胶体敷料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 【5】庞启容・新生儿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J】.全科护理,
用[J】.护理与康复杂志,2012,ll(11):1061. 2009,7(12 B):3247・
[2】常晓,唐成和,杨卫红,等.NIcu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预防对 [61朱萍儿,蒋桂娟,黄晓明,等・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特点及病原菌
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5003. 耐药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0o , ( ): 4・
[3】郑益娇,吴件姿,陈玉叶・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 析与干预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59. 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693・ (收稿:2O1 5—09—25) [41徐丽丽,李丹,侯彩妍,等・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 (发稿鳊辑:阳光)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