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四川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26卷第2期 2008年6月 

贵 州 科 学 

GUIZHoU SCIENCE V01.26.No.2 

Jun.20o8 

四川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罗 凡,王 云,李春华,唐晓波 (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本文对四川茶树种质资源、茶树良种选育、茶树育种方法以及茶树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 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四川茶树育种发展趋势及提出了四川茶树育种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茶学;茶树;育种 中图分类号¥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63(2OO8)O3—0052—06 

RESEARCH ACTUALITY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ICHUAN’S TEA VAIUETmS LUO Fan,WANG Yun,LI Chun—hua,TANG Xiao—bo (Tea Research Institute,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Chengdu 610066,Sichuan)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actuality of Sichuan’S tea variety resources,fine—variety selec- tion,breeding and cultivation,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m.The trend of tea plant breading in Sichuan WaS analyzed,and its prospect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were forecasted. KEY WORDS tea science;tea plant;breeding 

四川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人类饮茶、种茶、制茶的发源地,是我国主要的产茶大省.全省现有产 茶县120多个.至2006年,全省茶园总面积为1573.33 km ,茶叶总产量为100 kt,其中,名优茶产量36 kt,占 36%,茶叶总产值15亿元.茶树已成为我国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作物和饮料作物,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茶 树良种满足茶农对茶叶生产和人们对茶叶消费的需求是现代茶树育种的目标,也是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四川茶树种质资源 茶树种质资源是发展茶叶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品种选育和生物技术研究的基础.育种工作的成败和育 种成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保存在各茶 树种质资源圃的各类资源已达3300多份,四川现有各茶树种质资源达1000多份.四川是茶树的原产地,四 川茶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曾先后在名山、芦山、宜宾、南江、通江、邛崃等地发现野生大茶树或野生茶树群, 是天然的茶树种质资源,为四川的茶树育种提供了非常难得的种质资源育种条件.四川部分茶树种质资源的 主要形态特征特性 见表1. 

收稿日期:2008一Ol—l7 基金项目:四川省“十五”茶树育种攻关项目内容之一. 作者简介:罗凡(1970一),四川苍溪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育种、茶叶加工及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罗凡,等,等:l ̄lJ,l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53 表1充分反映出四川盆地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代表了盆地内部的各主要类型.表中17种资源可以 分成2大类,一部分是野生或过渡型的l ̄lJ,l大茶树类型,树型高大,树姿直立,分枝稀疏,叶大花大,芽叶茸毛 稀少,茶果多为梨形或棉铃型,种籽肾形,这类茶树保留的原始性状较多,一般的经济性状较差,直接供生产 利用的价值较低,但供进一步研究的学术价值较高.另一部分栽培型的地方群体或从中分离出的代表类型, 部分优良种质可直接提供生产利用. 四川现建有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实验场、名山县茶树良种场、南江茶树良种场等良种繁育和种质资 源圃基地,先后引进繁殖了100多个茶树良种,其中黔湄419、黔湄502、云南大叶茶等红茶品种,福鼎大白 茶、福选九号等绿茶良种在我省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近些年先后又从省外引进的乌牛早、平 阳特早、安吉白茶、黄叶早等100多个国家级或省级良种,并开展了区域性品比试验,确定了一批适宜在我省 种植推广的具有独特或优异性状的省外良种,其中乌牛早、平阳特早在四川表现良好,发芽特早(比福鼎种 早lOd左右),品质较好,特别是乌牛早生长势旺,成园快,春茶产量比例大,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以种植保存为主,这样需占用很多的耕地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后来 人们研究发展,超低温(一196%)保存的茶籽和花药数年后仍能保持相当高的存活率.茶树根、枝条和扦插 苗在低温1~5℃与密封条件下,可保存数10 Y之久….有关单位又开展了试管苗的研究,从初步的研究结果 来看,遗传性基本稳定,试管苗技术为茶树种质资源的室内备份保存提供了新的途径.如果更好地保存并利 用好这些资源,将是今后相当长时间的研究课题. 

2 四川茶树良种选育 2.1 四川省认定的省级传统茶树良种 在l ̄lJ,l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中,人们长期以来经过实践栽培,逐步训化出了一批在生产上比较突出的茶 树品种,这些已经经过实践检验并有相当面积的茶树品种在l ̄lJ,l长期的茶树栽培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85年,l ̄lJ,l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早白尖、牛皮茶、南江大叶茶、崇庆枇杷茶等4个传统的茶树优良 品种为省级传统良种,主要性状见表2. 表1 四川部分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形态特征特性 Tab.1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al tea plant germplasm in Sichua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4 贵州科学 26卷 在这4个优良茶树品种的基础上,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又选育出了一批新的优良品种,主要有早白尖 l号、早白尖5号¨ ,南江l号、南江2号 J,崇枇71一l E12]等. 2.2育成了一批省级红茶品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为了适应当时红茶出口需求和省内外发展红茶对茶树品种的需要,以钟 渭基为代表的茶学科技工作者先后用国家级红茶良种云南大叶种与四川中小叶群体器重进行杂交,选育出 了适应四川、重庆的红茶系列茶树品种蜀永系列,提高了四川红茶产量和品质,这些红茶新品种在四川省红 茶生产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蜀永系列红茶品种情况 ’ 见表3 

表3蜀永系列红茶品种情况 Tab.3 Breeds of black tea in Shuyong series 

2.3育成了一批省级绿茶新品种 绿茶品种的选育工作在我省一直方兴未艾,有四川农业大学李家光等选育成的省级良种蒙山ll号等蒙 山系列品种;四川省名山县李廷松、徐晓辉等选育的名选131、213等名选系列省级或国家级品种;四川省农 科院茶叶研究所王云、罗凡等选育的天府28号、11号等天府系列省级品种;四川花秋茶业公司喻长根等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罗凡,等,等:四川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55 育的花秋l号等省级品种,这些茶树良种的选育和推广,现在已经在四川乃至其它地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省近年育成的省级绿茶品种情况 ”,巧 见表4. 

表4 四川省近年育成的省级绿茶品种情况 Tab.4 Provincial breeds of green tea cultivated in recent years in Sichuan Province 

3茶树育种方法 3.1 系统选育 又叫单株选种,是根据育种目标,在选种材料中选出优良单株,并与标准种及原始群体种进行比较鉴定, 优良者培育成新品种繁殖推广.其方法是:初选一观察一复选一初步繁殖一品系比较试验一报请审定和繁育 推广.运用此方法选育出一批又一批的新品种和新品系.其代表性品种有:早白尖5号、名选131、名选213、 天府28号等.系统选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育种年限长,选育一个品种通常需要20多年. 3.2杂交育种 遗传性不同的品种通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产生杂交后代,经培育、选择创造新品种的过程称茶树有性杂 交育种.其方法是:选择亲本一掌握时机,人工授粉一加强授粉后的管理一认真培育和选择一种子播种,然后 再按照育种目标认真进行单株选择和比较试验,培育成新的优良品种.运用此方法我省也选育出一批又一批 的新品种和新品系,主要是红茶品种.其代表性品种有蜀永l号、2号等蜀永系列等.杂交育种同系统选育一 样,同样存在育种年限长,选育一个品种也需要20多年. 3.3生物技术育种 近年来,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为茶树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一是细胞工程育种,包括原 生质体培养、体细胞杂交和细胞器改造.茶树组织培养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在器官培养、花药培养、原生质 体培养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二是基因工程育种,在茶树方面,基因工程育种还处于基因组提纯、标记和鉴定阶 段,目前还未见茶树转基因成功的报道.利用基因工程育种手段,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或提高茶叶中咖啡碱含 量、改善和提高茶叶品质、增强茶树抗逆境(包括抗强光、抗寒、抗病虫等)能力.我省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6 贵州科学 26卷 开始起步,还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人才引进的培养力度,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四川 茶业发展提供理论上和技术方法上的有力支撑. 3.4辐射育种 原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蒋厚基等分别采用印钴 射线辐射茶树群体、单株种子和茶树枝条等,选择 人工突变植株,取得了辐射育种的突变植株和辐射育种的一些经验.此外,还初步探索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处 理获得变异的诱变育种倍数体育种等. 

4 四川茶树品种选育中存在的问题 4.1 品种结构不合理 从我省现有的茶树品种来看,主要是红茶品种、绿茶品种和红绿兼用品种,其中主要在茶业生产上大面 积推广的品种集中在少数,大部分茶叶品种在生产上推广面积不大,而且许多品种没有特色,制作红茶品质 般,制绿茶品质也不突出,因此导致我省现在加工生产面积最大的名优绿茶的品种只有2~3个,品种显得 十分单一.其它有特色的市场前景看好的比如高茶多酚含量的特异品种及高香绿茶品种缺乏. 4.2突破性良种稀缺 我省育成的茶树良种较多,虽然某些(主要是产量、早发)上超过了福鼎大白茶,但是真正全部经济性状 超过福鼎大白茶的几乎很少,主要是在品质上没有较大的突破.同时在四川的当家茶树良种中,引进品种福 选9号和福鼎大白茶面积和产量超过一半以上.真正属于四川原创性的且综合经济性状较好的大面积推广 的茶树良种更是微乎其微.具有特异型突破性的茶树良种基本上没有. 4.3育种手段单一 四川到目前为止选育的品种,主要是采用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等常规育种方法选育而成,育种技术研究 方面,近年来虽然在诱变育种、生物技术等研究方面有一定的进展,但离实用应用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与全国 同行相比起步也较晚,成果也较少. 4.4育种基础理论研究薄弱 四川在茶叶常规育种方面成绩较为显著,但是在育种理论研究方面成果极少,对茶树的遗传规律缺乏深 入研究,茶树育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3 J.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