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与运用 周围

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与运用 周围

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与运用
周 围
2006年08月22日16:48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电视新闻标题:一个被学界忽视的角色

我国最早的成熟的电视新闻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而电视新闻标题是随着电视
新闻后期编辑制作技术的进步于90年代出现的,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标题更是从1995年
才开始普遍运用,到现在才刚刚诞生10年多的时间。实践的缺乏,导致认识上的不足。
笔者查询了相关资料发现,对电视新闻标题的运用与研究,国内外才刚刚起步,还没有成
熟的研究结果,寥寥可数的电视新闻学理论著作也忽视了对这个问题的专门论述。有人撰
文认为电视新闻标题等同于报纸和广播新闻标题,这是不对的(至少不符合科学规律),因
为电视作为富有个性的传媒在各种表现形式上也应该拥有自己的个性,研究电视新闻的标
题应该属于电视新闻写作的范畴,是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人认为电
视新闻标题只是电视新闻画面的补充成分,不值得重视和深入探讨,这样的观点有失偏颇。
我认为,电视新闻标题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对这些规律和特点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
改进报道思路改善报道效果创建新的信息传播通道。

要研究这个问题,我想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电视新闻标题,什么是电视新闻标题的个
性化特征。我给它做的定义是这样的:电视新闻标题是电视传媒在传递新闻信息中使用的
关于报道内容主题的简短的文字符号。在电视新闻文字符号中,标题是最重要的部分,是
提高新闻信息传播效能的重要中介。这个定义在传播学、语言符号学的范畴把电视新闻标
题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分析。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标题不仅受编辑制
作手段的限制,同样也受编辑思想和编辑能力的制约。如何认识标题在电视新闻语言中的
价值,发掘其信息涵载和传播功能,是电视新闻从业人员需要解决的观念问题。
电视新闻标题对于传播效果的价值
传播学专家在研究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能力时发现:阅读文字能记住10%,收听语言
能记住20%,观看画图能记住30%,边听边看能记住50%。可见,标题有着多么重要的
意义。标题在电视报道中可以起到点明主题、提示注意、强调主旨、划分段落结构层次、
准确表达避免误解等作用。

标题具有点明主题(或说新闻提要)的功能:对节目的内容、题旨进行提炼概括,画
龙点睛地强调节目的主题、编辑的思想态度,引发观众作深入的思考。比如优秀电视新闻
短消息《检查团来了!走了!》这个标题,内容是对哈尔滨市区五个地点在卫生检查后脏
乱现象依旧的问题做的现场实况报道。标题运用了感叹号阐明编者的态度,点明报道主题
和记者观点,文字凝炼,是一个优秀的标题。

标题具有划分段落明晰结构的功能:运用制作优美的标题对一个栏目、节目进行整合
或分段,特别是在某些篇幅较长的新闻专题节目中,标题起到化整为零、层次分明、眉目
清晰的作用。

标题具有准确表达避免误解的功能:比如后文引述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
条消息报道了“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能耗下降四成 节能效益凸显”,你可能对消息导语中的
“节能效益凸显”听得不很明白,但是随后打出标题“我国钢铁企业节能降耗四成”,这样的
标题消除了观众心中的不确定性信息,加深了记忆。

传播学研究告诉我们,标题文字与画面、声音分属不同类别的语言符号,多种符号指
向同一传播内容时会形成视、听、读的三位一体同向多维感知通道,加深记忆痕迹。那么
标题与其他符号怎样做到兼容并蓄又不顾此失彼呢?

电视新闻标题制作要点与技巧
标题在屏幕上的地位就总体而言,比之声音和图像,是处于辅助的地位;比之同步播
出的文稿主体是占篇幅很小的部分。这就要求制作标题时要十分精练、简洁、准确和生动,
表现得强烈而有意味,如此才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和兴趣,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

撰写电视新闻标题不必模仿其他媒体新闻标题的做法、不必拘泥于语法结构的完整,
要着眼于电视新闻个性化特征进行操作。要点是:(1)要研究画面和声音所要传递的信
息内容,提炼标题,使标题具有新闻性;(2)电视新闻流畅的声画结合所创造的语意环
境是清晰准确的,不会产生歧义,标题要简明扼要;(3)要简洁直观,电视新闻标题的
特色就是提示,标题的任务就是看好、听好,那种过于深奥的表述并不适合于电视新闻标
题;(4)可以适当讲究遣词造句的华丽与制作技术的变化,使标题生动活泼,具有吸引
力和可视性。

制作标题的技巧:(1)遵循心理学的感知、记忆规律,选择最佳的标题显示时间和
停留时限。出点选择在新闻开始10秒之后的第1秒处,经过前10秒钟,新闻的要点和主
体画面已经出现,此刻加上文字标题的刺激就可以强化意象感觉记忆——图像形成的原始
记忆,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加深记忆。显示标题的时间长短应该以标题的字数为参考,
一般单行10个字显示时间为10秒。时间过长会与画面争注意力,时间过短又无暇顾及。
(2)编辑对标题文字进行特技变形处理,具有集中注意力的趣味性,让观众保持有效注
意的接受心态。(3)文字的字体、色彩要与节目的内容、格调和谐统一,或端庄或秀丽
或活泼或变形都要视节目的内容选择,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文字的大小和位置要恰当,
字过大或过满都有一种堵的感觉,字太小又让人看不清楚,达不到传递信息的效果。(4)
标题文字的数量要适当,字数太多让观众目不暇接,产生视觉疲劳而导致心理厌烦,一个
字的标题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在荧屏上不美观。

在发达国家的新闻界有“标题撰写人”的行当,从事这项工作的都是资深的高级编辑,
他们的任务就是精心制作标题,同编辑一起对信息传播负责,这就是说,标题的制作确乎
是一项专门的艺术。
为了把问题讲清楚,我想举这样的一期节目进行分析:2005年3月28日播出的中央
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单: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胡锦涛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结束连续六年空缺局面 自主创新成果备受瞩目
吴邦国会见安第斯议会议长
曾庆红会见挪威外交大臣彼得森
【落实科学发展观——东部新跨越】河北:扭转结构失衡 塑造钢铁精品
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能耗下降四成 节能效益凸显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高扬理想的旗帜
全国近31万农民享受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待遇
国内简讯:
福建:弘扬古田会议精神 打造红色旅游线
黑龙江扎龙湿地大火完全扑灭
雪飘东北 雾锁南国
国际简讯:
捷格巴耶夫当选吉议会新议长
阿拉伯卫星电视台播放哈里里遇刺前录像画面
联合国维和部队先遣人员将在2个月内抵苏丹
先看这期节目的头条,它仅仅是把事实叙述清楚了,几乎就是这次报道的“提要”,但
是作为标题这是不合格的。试把这个标题改为“全国xx名科学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 ,
简单明了,效果如何?我认为原标题拖沓冗长,双主语并列,缺乏应有的节奏感,字数多
造成荧屏拥挤,不易看清楚。类似的问题还存在于第2条、第5条、第6条。与此相反,
第3条、第11条的标题是值得称道的,特别是第11条,既有韵味,也很简洁,在表达
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了对仗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一定的意境,体现了汉语的魅力。

让新闻标题拥有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非一日之
功,需要编辑从业人员强化制作标题的观念意识,持久地学习不断地磨练,培养起较高的
文字处理素养和编辑制作技术素养。具备了这些,我想我们的标题会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
有力渠道,为荧屏传播开创更有力的承载媒介。(作者单位:潍坊电视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