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
⑴ 矿物组成、结构与构造
该矿为构造破碎岩型铅锌多金属矿,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
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白铅矿、铅黄、密陀僧、铅丹、菱锌矿、铜兰、
辉铜矿、兰辉铜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简单,主要是石英、白云石,少量绢云
母和绿泥石。原矿主要矿物组成及矿物含量详见表1-1。
由于该矿经受过多次构造活动和多次成矿过程,矿物与矿物间的关系比较复
杂,矿石的结构类型也相应较多,主要是压碎结构(包括:破碎结构,碎斑结构,
糜棱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交代环边(带)结构,交代残留结构,包含结构),
其次包括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它形不等粒浸染状结构,压碎结构等。
矿石构造主要是角砾状构造,其次为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等。
表1-1原矿矿物组成及目测百分含量/%
矿 物 含 量 矿 物 含 量
方铅矿 5~8
白铅矿、铅黄、铅
丹、密陀僧
2~3
闪锌矿 4~5
黄铁矿 15~18 石 英 35~45
褐铁矿 3~5 白云石 10~12
黄铜矿、斑铜矿、
铜蓝、蓝辉铜矿
1~2
绢云母 2~3
绿泥石 2~3
菱锌矿 2~3
⑵ 矿物的嵌布特征及粒度分析
铅锌矿物均以小于0.03mm的粒径为主,含量超过70%。而且小于0.01mm
的粒径占据较大比例,且这些细小的颗粒多被其它矿物包裹或连晶,这部分矿物
在碎磨过程中难以单体解理,将直接影响矿物的分离和富集。从矿物的赋存状态
研究看,该矿矿石不仅结构多样,不同矿物相互包裹或穿插,或破碎后以角砾和
胶结物形式存在,或被其氧化物交代,呈细粒状残留在氧化物中,这使得矿石的
选矿分离难度很大。总之,其矿石属于细粒复杂嵌布的铅锌混合矿,只有细磨才
能得到较高品位的合格产品。
方铅矿和闪锌矿的粒度测定结果见表1-2。
从表1-2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方铅矿还是闪锌矿均以小于0.03mm的粒径为
主,含量均大于70%。而且小于0.01毫米的粒径都占据着相当的比例。这些细
小的颗粒从镜下观察都被其它矿物包裹或存连晶,这一现象对选矿不利。
表1-2 方铅矿、闪锌矿粒度测定结果
粒 级(mm)
<0.01 0.01~0.03 0.03~0.05 0.05~0.1 0.1~0.2
方铅矿
颗粒数 558 343 92 114 60
含量/ % 45.4 27.91 7.49 9.28 4.88
闪锌矿
颗粒数 437 623 166 156 59
含量/ %
29.15 41.56 11.07 10.41 3.94
粒 级(mm)
0.2-0.3 0.3-.5 0.5-1 >1 合计
方铅矿
颗粒数
28 23 8 3 1229
含量/ % 2.28 1.87 0.65 0.24 100
闪锌矿
颗粒数 46 11 1 1 1500
含量/ % 3.07 .73 .07 极微 100
1.2 原矿分析
1.2.1原矿化学分析
矿石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见表1-3。
表1-3 原矿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
元 素
Pb Zn Cu S TFe
含 量
7.41 4.18 0.15 10.75 8.66
元 素 Au* Ag* As* SiO2 CaO
含 量 2.69~3.67 131 126 38.0 3.11
元 素 MgO Al2O3 烧失量
含 量
3.40 3.5 13.8
*注:Au、Ag、As的含量单位为g/t。
从表1-3中可见,Pb、Zn是该矿的主要金属元素,Au、Ag、Cu可综合回
收,特别是Au 、Ag已达到工业品位要求,其价值更值得注意。SiO2 、CaO、
MgO、Al2O3是组成脉石矿物的主要成分。
1.2.2 铅锌物相分析
铅、锌的物相分析结果见表1-4和表1-5。
表1-4 铅物相分析
相类 硫化物 氧化物 结合相 相合
相别/ % 5.04 1.83 0.21 7.08
相率/ % 71.19 25.85 2.96 100
表1-5 锌物相分析
相类 硫化物 氧化物 结合相 相合
相别/ % 2.47 1.78 0.05 4.30
相率/ % 57.44 41.39 1.17 100
2.试验建议的工艺流程、指标、药剂及试验结果
某有色冶金设计院对李清地铅锌矿矿样进行了小型试验,其选矿工艺为重选
-浮选联合流程,即将原矿磨细到-0.074mm含量占80%,首先进行重选,重
选的重产品经再磨后进行一次铅粗选一次铅精选,得到铅精矿,尾矿即为金精矿。
重选的轻产品经铅的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三次精选得到铅精矿的工艺流程,银矿物
主要富集在铅精矿和锌精矿中,选矿试验流程见图1-1,选矿试验指标见表1-6。
表1-6 小型试验闭路试验指标
产品名称 产率(%)
品 位(%) 回 收 率(%)
Pb Au* Ag* Pb Au Ag
铅精矿1
4.55 42.74 23.67 373.95 27.54 16.46 10.70
铅精矿2
5.55 42.43 23.25 705.55 33.36 19.75 24.66
总铅精矿
10.10 42.57 23.44 556.27 60.90 36.21 35.35
金精矿
8.39 6.47 35.94 202.88 7.69 46.11 10.71
尾矿1
70.56 2.26 1.48 101.95 22.49 15.97 45.26
尾矿2
10.95 5.75 1.02 125.91 8.92 1.71 8.67
总尾矿
81.51 2.73 1.42 105.16 31.41 17.68 53.94
原矿
100.00 7.06 6.54 158.93 100.00 100.00 100.00
*
Au,Ag品位为g/t
3.3对选矿试验的评价
由试验结果可知,由于试样的氧化率较高,试验只得到了铅精矿和金精矿,
且铅精矿中铅品位只有42.57%,铅回收率只有60.90%,银总回收率只有46.06%,
锌没有回收,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建议在选矿工艺上作进一步的探讨,
加强对有价金属元素的有效回收和利用。并且在选厂设计时预留选锌场地,待选
锌试验完成后,进行选矿流程改造。
小型试验铅精矿产品未对杂质组分铜、锌、砷、氧化镁、氧化铝等进行分析,
金精矿产品未对砷等杂质组分进行分析,建议对其进行分析化验,分析结果如高
于要求值,则应采取降低杂质措施。
原矿(0~15mm)
重 选
铅粗选
铅精选2铅精选1铅扫选铅粗选铅精选铅精矿1金精矿铅精选3铅精扫选
尾矿2
铅精矿2
尾矿1
磨矿细度-0.074占80%
六偏磷酸钠 100
×
#黑药 10
×乙硫氮 10
×#黑药 10
丁黄药 10
磨矿细度-0.043占70%
× 乙硫氮 20
× 25#黑药 20
×亚硫酸钠
×水玻璃
六偏磷酸钠
×#黑药
图1-1某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选矿试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