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动方案: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

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57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鄂政办发〔2016〕90号)等文件精神,按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要求,为切实解决全市化工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生态环保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重点,着力去产能、补短板、调布局、降消耗、减排放、促安全,大力实施“五个一批”专项行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不断增强全市化工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市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实现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集聚化、循环化发展,基本建成产业布局合理、技术管理先进、比较优势明显的现代化工产业基地。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以高效环保新型肥料、精细专用化学品和高性能功能材料为主的高端产品的产值比重由当前的23%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产业布局趋于合理。

城镇人口密集区和环境敏感区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长江及其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化工企业装置坚决依法关停或搬离,新建项目全部进入园区。

绿色发展全面推进。

全市化工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20%和24%;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五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8%、18%、30%、30%和20%。

二、优化产业布局
(一)优化园区布局。

优化提升枝江循环化工园区(含姚家港工业园和田家河片区部分区域)和宜都循环化工园区,延伸产业链条,作为全市高端化工产业集聚区和布局转移目的地,推进一区两园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全国一流的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区;严格控制猇亭工业园、当阳坝陵工业园,远安万里、兴山白沙河和刘草坡等化工产业聚集区的化工规模和排放总量,支持现有企业在等量或减量替代的前提下改造升级;依法推进枝江开元、当阳岩屋庙、远安荷花及西部化工、夷陵区鸦鹊岭等化工产业聚集点现有化工企业转产或搬离;其他区域禁止发展化工项目。

(二)规范园区建设。

园区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配套建设、综合利用、市场运作的原则,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用地集约和“三废”集中治理。

加快建设和改造提升园区供水、供电、供热、专业危险化学品处置消防站、污水处理厂、废弃物处置设施、公共管廊、公共事故应急池等。

建立健全园区监测预警系统、应急响应和救援指挥中心。

推进安全环保一体化风险管理的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建设。

支持国家新型工业化(磷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循环
经济示范园及全国知名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

组织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不断提高园区管理水平。

深入推进长江岸线非法码头专项整治,危化品码头和储罐实现规范运行管理。

(三)严控沿江布局。

在长江及其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坚决依法关停或搬离现有化工企业装置,严禁新建化工园区和项目。

沿长江及其支流岸线1公里至15公里范围内化工项目从严控制。

三、调整产业结构
(一)加快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

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加快淘汰所有化工产品落后产能。

严格控制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黄磷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相关部门和机构不得违规办理项目备案(核准)、土地供应、能评、环评、安评、生产许可和新增授信等业务,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先进工艺改造提升项目应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

表1 XX市化工过剩行业产能基准表
单位:万吨/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