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法制局关于对行政处罚及交通管理问题解答集(一)1、不起诉是否吊销驾证?答: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在法律上不能认定有罪,应按无罪处理,不属于“构成犯罪”,不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第1款规定。
2、在查处违法过程中,违法当事人仅仅只有“未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处理程序规定》中又无强制措施,请问我队对此类案件的罚款今后如何执行?答:《道路交通安全违法处理程序规定》未作规定的,适用《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对道路交通违法的行为人,可以依法传唤。
3、交警支队一民警认定一行人闯红灯,在对其处罚时遭到其殴打,本局以阻碍执行职务对其处行政拘留,现该案进入复议程序时查明该行人当时无闯红灯等的违法行为,问:本局在对该案的定性上是否正确?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主体具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二是执行职务行为有法律依据,不属超越职权、滥用职权;三是执行职务行为程序合法。
在执法过程中,如果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符合上述三个方面的要求,但对因证据收集不全面或其他原因造成事实认定错误、案件处理错误的,民警的执法行为也属于依法执行职务。
如果出于打击报复等目的,滥用职权进行执法的,不能认定为依法执行职务。
4、超载车过磅后,所生成的磅单(称重结果)如何提取和固定呢?是否有驾驶人和一个执勤民警在磅单上签名确定即可作为行政案件的证据使用?答:对于机动车载重的称量,属于技术问题,未规定必须由公安机关进行称量,可由其他单位出具称量结果。
出具称量结果的单位应当在称量结果单据上盖章,并有称量工作人员的签名。
称量结果应当告知当事人,并让其称量单据上签名。
民警、当事人是否在称量单据上签名,不是判断单据是否有证明力的依据。
5、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能否对这一行为分别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分别作出拘留15日,合并执行20日的决定?答:经请示国务院法制办,《治安管理处罚法》系统规定了行政处罚的原则以及调查、决定、执行和救济程序,是规范限制人身自由行政处罚最完备的法律。
该法关于行政拘留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二十日的规定、关于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情形的规定、关于强制措施折抵拘留期限的规定、关于拘留案件询问查证时间的规定以及关于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规定等,应当统一适用于所有的行政拘留处罚案件,如果这些规定仅仅适用于违反治安处罚行为的拘留处罚,而不适用《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其他法律规定的行政拘留,在执法中可能会造成行政拘留在处罚原则、处罚程序以及救济方式等方面的不统一和混乱。
因此,凡属行政拘留处罚均应当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行政拘留的原则和程序执行。
6、告知权利如涉及到听证时,只需告知听证的内容,如罚款3000元,还是拟作出的处罚内容全部告知,如拘留10日并处罚款3000元?答:听证是特殊的案件调查程序,是对整个案件事实的进一步审核,听取的当事人对整个案件的陈述和申辩。
对被违法行为人拟作出行政拘留并处2000元以上罚款时,行政拘留和罚款都是根据违法行为人的违法事实、行为性质、情节等拟作出的,二者不可割裂开来。
因此,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在履行听证告知程序时应当将拟作出的行政拘留并处罚款一并告知违法行为人。
7、如果该被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系危险化学品,任由其超过7日而自行解除,出现安全问题是不是有失职之嫌?程序规定所称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是指对该被登记保存的物品作出处理决定还是整个案件?答::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94条第2款规定,“逾期不作出处理决定”指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作出处理决定。
对不宜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的危险化学品,可以依法扣押。
8、交警支队直属大队是否有独立的执法主体资格?地级市公安机关交通警察支队下属大队是否具有行政处罚主体资格要根据各地的编制设置和职能分工予以确定。
例如,在很多设区的市级公安机关,各区的交警大队是交警支队的直属大队而非所在区公安机关的内设机构,即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46条第3项规定“相当于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
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大队也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
但是,一些地方根据特勤警务需要,设立了直属交警支队的特勤大队,主要任务是警卫任务开道,此类大队就不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
9、关于超载车的磅单,有驾驶人和一个执勤民警的签名确定,是否已经符合行政案件证据的固定和提取要求(《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未做规定)? 答:对于机动车载重的称量,属于技术问题,未规定必须由公安机关进行称量,可由其它单位出具称量结果。
10、公安部交通管理局1991年2月27日有一个批复《关于持B类驾驶证驾驶二轮摩托车是否属于无证驾车问题的答复》认为改类行为属于无证驾驶,此批复是否有效?持有汽车驾驶证的人驾驶摩托车是否构成无证驾驶,能否以无证驾驶机动车处行政拘留处罚?国务院法制办对《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法律条文的理解适用问题的函》的答复的文件号是“国法秘函〔2005〕436号”,而不是“交法字[2006]93号”。
另,根据您所述的内容与该答复也不一致。
结合您所述的内容,经我们查询您所说的“交法字[2006]93号”是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的文件,您是浙江的怎么会引用北京市交管局的文件呢?为了便于您的理解,我们把国务院的相关内容引用如下:一、关于对驾驶与驾驶证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行为的处罚问题。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申请驾驶证,经考试合格,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
驾驶人应当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机动车。
驾驶与驾驶证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在性质上应当属于无证驾驶;在适用处罚上,依据过罚相当的原则,可以按照未取得驾驶证而驾驶机动车的处罚规定适当从轻处罚二、关于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的理解问题。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是关于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遵守的规定,第二款是针对第一款以外的道路所作的规定,这里的'没有交通信号',既包括了没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任何交通信号,也包括虽有某些交通信号但未能明确指示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和横过道路的行人路权的情形。
在上述两种情形下,机动车遇行人横过道路,都应当避让,以保障安全。
三、关于对驾驶证被公告停止使用的驾驶人驾驶机动车的处罚问题。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四条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驾驶证被公告停止使用后,驾驶人仍继续驾驶机动车的,在性质上属于驾驶资格中止后的无证驾驶行为;在适用处罚上,依据过罚相当的原则,可以按照未取得驾驶证而驾驶机动车的处罚规定适当从轻处罚。
11、针对正常人驾驶残疾人车的行为如何处罚?(因残疾车辆纳入非机动车管理,但时速高于机动车,正常人不允许驾驶残疾车,我们遇到正常人驾驶残疾车辆不知道该适用什么法律处罚?答:你的问题属技术问题,请向上级交管部门咨询。
在公安网上搜索到一个关于非机动车认定的答复,供参考。
“公安部交管局秩序管理处有关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答疑中,对电瓶三轮车涉及的交通事故及交通违法行为如何处理的作了答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第4项规定“‘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结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对轻便摩托车的定义“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其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50Km/h,且若使用内燃机,其排量不大于50ml的两轮或三轮车辆,包括两轮轻便摩托车和三轮轻便摩托车,但不包括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20Km/h的电驱动的两轮车辆”,对此类车辆的交通事故及其交通违法行为,按照机动车进行处理。
”答:1、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8、119条规定,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属于非机动车,其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十五公里。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2条第8项明确规定“非下肢残疾的人不得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1条第1项对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载物也作出了规定。
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可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89条进行处罚。
2、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规定,超过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不属于非机动车,另请参见59736的回复。
对于未取得相关驾驶证驾驶属于机动车范围内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可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规定,以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处理。
12、在高速公路出口,为逃费闯杆的行为如何处理?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为拒交、逃交、少交车辆通行费而故意堵塞收费道口、强行冲卡、殴打收费公路管理人员、破坏收费设施或者从事其他扰乱收费公路经营管理秩序活动,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造成损失或者造成人身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您所介绍的情况,这两种行为均未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当依法由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13、询问违法嫌疑人的询问笔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被询问人只需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或者签名或捺印。
但在实际办案中,询问笔录在没有涂改的情况下,上级法制部门要求在笔录上必须有被询问人的捺印(签名并捺印),否则就作为一个执法过错发书面通知要求办案单位整改并在考核中扣分。
问:1、笔录没有涂改,违法嫌疑人已逐页签名了,是否还要违法嫌疑人在笔录上捺印?2、如违法嫌疑人拒绝捺印咋办?答:在确认询问笔录时,《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都未要求在签名的同时必须捺指印。
如果您所在公安机关上级部门有要求的,按要求执行。
14、<<安全法>>第98条,对未按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的,处罚的是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那么借车驾驶的那个算不算管理人,能不能处罚?答:《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8条中的“管理人”应当指负责机动车的实际占有、使用、管理人员,但不包括临时借用机动车的人员。
15、1.交警在城市道路上对无任何违法嫌疑的过往机动车驾驶人逐一拦下接受酒精呼气测试是否违法或不规范?2.对本人声称未饮酒、无嫌疑且拒绝接受酒精呼气测试的可采取什么措施?答:1、《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77条规定,对有酒后驾驶机动车辆嫌疑的人,交通民警可以对其进行酒精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