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论治

浅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论治

机辅助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膝关节功能仍不能达到满意活动 度,则需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法或手术松解粘连,行股四头肌成 形术及关节腔粘连松解术等[41。即使手术松解粘连彻底,术后仍 会因患者不配合功能锻炼或难以耐受功能锻炼中的疼痛,而发 生再粘连,导致膝关节活动度一定程度的丧失。因此松解粘连 与防止再粘连同等重要。故膝关节僵硬松解术后鼓励患者主动 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并早期采用CPM机连续被动活动(必要时 辅助镇痛以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可有效防止关节内外再粘连, 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杨林,典胡德,志肖文,等.中药熏蒸配合按摩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 硬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8,12(2):32—34. 【2】曾湘穗,冯京权,陈宏.伸直型膝关节僵硬松解术附3O例报告[J].中 华骨科杂志,1996,16(1):22—24. 【3]谢斌.下肢关节康复器在膝关节僵直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当 代护士(综合版),2007,12(8):27—29. [4】李森田,单淑兰,张达夫,等.关节镜下松解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 节僵硬的疗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11(2):174. (收稿日期:2012—12—24) 浅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论治 张安龙 (商洛疗养院附属医院,陕西商洛726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炎症累及胃黏膜固有膜层,影响该层中 的腺体,并使之萎缩的临床病症。目前,由于该病病因研究尚未 有明确结论,现代医学用药主要是对症治疗,至于病理学治愈, 即使萎缩的腺体恢复、局部增生消除、变薄的胃黏膜恢复正常, 被认为不可能。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和祖国医学的“痞满”、“嘈 杂”、“胃脘痛”等病类似,因此,1989年全国第五届胃病学术会 议将其纳入“胃痞”f1捕范围。本文拟以此为基础,从病因病机、 辨证分型、临床施治、调护保养等四方面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 的中医论治。 1 病因病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灵枢・经脉》云:“气 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变。气不足则 身以前皆寒傈,胃中寒则胀满”。《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 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素问・咳论》 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咳甚则长虫出”。 《素问・风论》云:“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膈塞不 痛,腹善满,失衣则嗔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灵枢・海 论》云:“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食”。 《灵枢・五味》云:“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干善渴, ……,甘者令人柔润也,胃柔则缓,缓则虫动,虫动令人心挽”。 《素问・水热穴论》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 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肘肿”。因此,无论是六淫邪气、饮食 作者简介:张安龙,男,大专,主治医师。 劳逸、情志内伤,还是脏腑功能失调,均可使胃受纳、腐熟、通降 功能失常,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其病机有六个方面。 1.1饮食不节,损伤胃腑。《灵枢・五味》云:“胃者,五脏六 腑之大海也,水谷皆充于胃”。《灵枢・本腧》云:“胃者,五谷之 府”。《素问・五藏别论》云:“胃者,水谷之海也”。故,暴饮暴食、 恣食生冷,或过食辛辣肥甘、过饮烈酒,可直接引发本病。 1.2肝气抑郁,横逆犯胃。肝为将军之官,喜条达而恶抑 郁,若境遇不遂,或忧思恼怒,或情怀不畅,则肝气郁滞,进而横 逆犯胃,导致本病发生。 1.3脾胃不和,胃腑损伤。《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与 胃以膜相连耳”。《素问・经脉别论》云:“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 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素问・奇病论》云:“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 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因此,素体脾虚,或劳倦内 伤、久病不愈,损伤于脾,均可使脾胃失和,胃腑损伤,引发本 病。 1.4外感内伤,湿热蕴阻。外感暑湿、寒湿,或饮酒过度, 均可蕴生湿热,损及胃腑,导致本病发生。 1.5气滞血瘀,胃络阻塞。胃病迁延不愈,或术后损脉,或情 绪不畅,肝郁气结,均可使气滞血瘀,胃络阻塞,导致本病发生。 1.6胃阴不足,虚火内生。恣食肥甘辛辣,或饮酒过度,或 病邪留滞,或肝气久郁,均可损耗胃阴,使虚火内生,导致本病 发生。 2辨证分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临床证型有5种,各型主证、舌象、 脉象如下。 2.1肝胃不和型主证为胃脘及胸胁胀痛,或窜痛,呃逆 嗳气,吞酸嘈杂,善太息,且发病多与情志因素相关。舌象为舌 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象为弦或弦数。 2.2脾胃湿热型主证为胃脘痞闷不适,肢体困倦,口苦 口黏,渴不欲饮,纳少厌食,大便溏泻不爽。舌象为舌质红,苔黄 腻。脉象为濡数或滑数。 2.3脾胃虚弱型主证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后加 重,纳差少食,肠鸣便溏,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舌象为舌质淡 红,苔薄白或白或有齿痕。脉象为虚弱。 2.4胃阴不足型主证为胃脘隐隐灼痛,脘痞嘈杂,饥不 欲食,口燥便干。舌象为舌红少津有裂纹、少苔,或无苔及。脉象 为细数。 2.5胃络瘀滞型主证为胃脘疼痛如锥刺,痛有定处,拒 按,进食后加剧,食少消瘦,或兼见吐血、黑便。舌象为舌质紫 暗,或有瘀斑。脉象为涩。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辨证分型应严格遵守四诊合参、审察 内外、辨证求因三个原则。 3临床施治 慢陛萎缩性胃炎常见临床证型的治则、基本方药及力II减如下。 3.1肝胃不和型治则为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基本方药 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香附、当归、白芍、木香、元胡、 佛手)。证见胃脘灼痛、泛酸、烧心、口苦、嘈杂、心烦易怒者加用 

基层医学论坛2013年4月第17卷第10期 左金丸、金铃子散,若食欲不振明显者加神曲、炒谷麦芽、焦山 楂,若兼见恶心呕吐加竹茹、半夏、陈皮。 3.2脾胃湿热型治则为清热化湿,健脾和胃。基本方药 以三仁汤加减(白蔻仁、杏仁、薏苡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 竹叶、黄连、茵陈、丹参)。兼有表湿者加香薷、藿香,兼恶心呕吐 者加竹茹、生姜,食欲不振明显者加鸡内金、神曲、麦芽。 3.3脾胃虚弱型治则为健脾益气,和中养胃。基本方药 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炒白术、苡仁、茯苓、木香、砂仁、陈 皮、半夏、麦芽)。兼见腹痛便溏、四肢不温等证者合用黄芪健中 汤、良附丸,若食后脘腹胀甚者加鸡内金、莱菔子、佛手等,若见 呕吐大量清水者可重用陈皮、半夏、茯苓等,若上泛酸水明显者 可配用左金丸,若脾虚便溏甚者加山药、莲子肉、生扁豆,兼见 便黑者加干姜炭、伏龙肝、白及、地榆炭。 3.4胃阴不足型治则为清热生津,养阴益胃。基本方药 以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石斛、花粉、乌梅、白芍、山楂、 甘草)。兼见烦渴、干呕、牙龈出血等症状者加用玉女煎,兼见胸 胁腹痛、1:3干口苦、脉弦数者加用一贯煎,兼见脘痞气滞加用佛 手、绿萼梅、厚朴花、枳壳等,兼见大便干结甚者加用增液汤,阴 虚热胜者加生石膏、知母等,夹湿者可加用苡仁、白蔻仁、茵陈 等,兼有瘀滞者加用丹参、当归、桃仁。 3.5 胃络瘀滞型治则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基本方药 以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五 灵脂、生蒲黄、元胡、丹参、泽兰、绛香、九香虫)。若气虚可加黄 芪、党参、白术、黄精等,气滞明显者可酌加枳壳、青皮、木香、砂 仁等,兼见吐血、黑便、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加用泻 汤,兼见吐血、 黑便、色黯红、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淡脉弱者加用黄土汤。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依据辨证结果遣方用药,并随 证加减。 4调护保养 《素问・刺法论(遗篇)》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中医 治疗巨l生萎缩I生胃炎还要从精神、起居、饮食等方面进行调摄。 4.1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因为突然、强烈、持久的精神 刺激,可导致脏腑气机紊乱,影响胃黏膜损伤的修复。 4.2要起居有常,要注意随气候、季节变化增减衣服,因 为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来按排作息时间、增减衣物,可提高人体 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有利胃黏膜损伤的修复。 4.3要劳逸适度,因为过劳或过逸,均会耗伤人体气血, 从而影响胃黏膜损伤的修复。 4.4饮食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不吃干硬生冷、霉 变食物,少吃熏烤、盐腌食品,如咸鱼、鱼干、咸菜、酸菜等,多吃 新鲜蔬菜、水果、鱼、肉、蛋、奶,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 食品等。 4.5要加强体育锻练,尤其要多做休闲运动,如清晨、晚 饭后散步,打太极拳等,因为锻练身体可使经脉通利,气血畅 通,可加快胃黏膜损伤的修复。 4.6不饮酒、不吸烟,以避免尼古丁对胃黏膜的损害,避 免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物,以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 调护保养是慢性萎缩性胃炎防治中的重要环节,在临床工 作中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杨玺.专家解答慢性胃炎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oo5:186. (收稿13期:2012—12—05) 

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诊治体会 卫小明 (垣曲县中医医院,山西垣曲043700) 

【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 ̄(SAH)的病因、临床 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例手术治疗全部存活,17例内 科保守治疗死亡6例。结论SAH多为高血压所致,临床表现 以突发剧烈头痛为主,大部分患者通过头颅CT及全脑血管造 影可确诊。对阳性病例及早采取手术治疗可大大降低SAH的 病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SAH动脉瘤CT血管造影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约 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5%左右,有资料报道年发病率为6/10万Ⅲ。 其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动脉瘤占50%~80%,其次是脑血管 作者简介:卫小明,男,本科,主治医师。 E= 皇|I;墨墨Q墨Z旦墨旦 里》qq.eom 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随着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等先进医疗设备的临床使用,SAH患者中脑动脉瘤、脑 血管畸形的检出与排除率明显增加,颅内动脉瘤手术的开展大 大降低了SAH急性期的病死率。我院1998年1月一2012年 1O月收治22例SAH患者,现将其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 3O岁~75岁,发病高峰年龄40岁~70岁。 1.2发病诱因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18例,静态发病 4例,其中有高血压史16例。 1-3诊断依据本组22例患者脑膜刺激征均为阳性,腰 穿脑脊液为血性,压力增高。患者人院时均行CT检查,1O例行 MRI检查,其中18例符合SAH的CT及MRI的表现,4例表现 为脑内血肿合并SAH。 1.4治疗方法内科保守治疗l7例,5例转上级医院行 脑血管造影手术治疗。 2结果 5例手术治疗全部存活。内科保守治疗17例,住院期间死 亡6例:4例因再次出血死亡,2例因并发症死亡。 3讨论 (下接第1336页) 基层医学论坛2013年4月第17卷第1O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