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学论文-胃癌

遗传学论文-胃癌

医学遗传学论文综述 肿瘤与遗传 ——胃癌的综合分析与治疗 Tumor and Genetic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学生: 论文完成单位: 完成时间:2010年5月17日 肿瘤与遗传(Tumor and Genetic)

——胃癌的综合分析与治疗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摘要】:胃癌(gastric cancer)种有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造成的全球性恶性肿瘤。但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近几十年来,世界多数国家的胃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而我国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据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兼胃癌专业委员会的专家09年在胃癌专题宣传月启动仪式上披露的最新数字。目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93.4万例,其中有近40万在中国内地;患病和死亡率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平均每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由此可知,我国的胃癌防治工作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本文将综合分析胃癌成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转移、治疗,最后将解说下患者自身调节及胃癌的研究发展。 【关键词】:胃癌的发病机制(The pathogenesis of gastric cancer) 多基因遗传(Polygene) 胃癌的并发症(Complications of gastric cance)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一多基因遗传的肿瘤(Polygenic inheritance of cancer) 人类的一些有遗传基础的性状、畸形和疾病的发生往往不仅有一系列基因的参与,还有环境作用的累积,因此,称之为多基因遗传,相应的疾病称为多基因遗传病。而这些多基因遗传疾病中有许多肿瘤,这些肿瘤大多是一些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结肠癌,胃癌等,患者的一级亲属的患病率显著高于群体患病率。其中,胃癌、肺癌、肝癌等常见肿瘤个体,其一级亲属患同一种癌的比率比一般人群高3~5倍,这说明上述癌症都具有家住聚集倾向,可以看做家族性癌。家族性癌是人类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它们的遗传一般不符合孟德尔规律,而往往呈现出多基因遗传特点。【1】

二胃癌的发病机制(The pathogenesis of gastric cancer)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2】。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 2.1化学致癌剂是引发癌症的主要病因之一,据估计人类肿瘤的70%~80%是化学致癌剂所引发的。而引发胃癌的主要是亚硝胺类化合物和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 2.2饮食习惯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胃癌患者多数会出现三餐不定时、进食过快过饱、喜食腌制品及油炸和熏烤食物,缺少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必要补充。 2.3微生物,部分胃癌的病变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有密切关系。【3】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能是通过其产生的细胞毒素,使组织损伤,胃黏膜上皮恶性转化. CagA表达的cagA蛋白是Hp产生的主要细胞毒素. CagA阳性的菌株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4】【5】.故其感染会引起部分个体发生胃粘膜萎缩和肠化、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失衡,诱发基因突变,终导致胃癌。其次,真菌和病毒也可通过饮食和传染进入胃中。 2.4免疫功能失调,健全的免疫监视功能是预防机体发生肿瘤的基本保证。机体的免疫机构能够随时发现并消灭体内经常发生的变异细胞,防止细胞癌变。 2.5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胃癌的病因中的作用是肯定的。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胃癌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要高3~5倍。虽然胃癌的遗传因素还未在分子水平得到证实,但其作用还是不可否认的。并且,遗传下去的多不是肿瘤疾病本身,而是易患肿瘤的倾向性。 在这些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导致某些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和DNA 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ing genes)突变。这些分子改变事件的逐步累积,使细胞异型性(异型增生)不断增加,最终发生胃癌。 三胃癌的临床表现(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gastric cancer) 3.1胃的癌前疾病是指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加的临床疾病。主要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残胃、恶性贫血、胃吸血虫病 。因此当患上此类疾病时,应及时就医,尽可能的防止癌变。 3.2早期胃癌70%以上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非特异性的、类同于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泛酸、嗳气、恶心,偶有呕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黑便等。 3.3进展期胃癌(即中晚期胃癌)症状见胃区疼痛,常为咬啮性,与进食无明显关系,也有类似消化性溃疡疼痛,进食后可以缓解。上腹部饱胀感、沉重感、厌食、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消瘦、贫血、水肿、发热等。贲门癌主要表现为剑突下不适,疼痛或胸骨后疼痛,伴进食梗阻感或吞咽困难;胃底及贲门下区癌常无明显症状,直至肿瘤巨大而发生坏死溃破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时才引起注意,或因肿瘤浸润延伸到贲门口引起吞咽困难后始予重视;胃体部癌以膨胀型较多见,疼痛不适出现较晚;胃窦小弯侧以溃疡型癌最多见,故上腹部疼痛的症状出现较早,当肿瘤延及幽门口时,则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幽门梗阻症状。癌肿扩散转移可引起腹水、肝大、黄疸及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转移而出现相应症状。 四胃癌的分类分期(Classification of gastric cancer staging) 4.1 组织学分型 本分型是以癌的组织结构、细胞形状和分化程度为依据,主要分为普通类型和特殊类型。 (1)普通类型 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 (2)特殊类型 腺鳞癌、鳞癌、类癌、未分化癌、胃溃疡癌变。 (3)Lauren’s分型 根据细胞形态与组织化学,把组织学类型分为肠型、弥漫型两型。 研究表明:肠型分化程度较高,多见于老年人,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而弥漫型恰恰相反。 4.2病理分类与分型 (一) 早期胃癌 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不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可分为隆起型、平 坦型、凹陷型。 (二) 进展期胃癌 癌组织浸润达肌层或浆膜层。 1. 大体分型 可分为菌伞型、溃疡型、浸润型、隆起型。 2. 组织分型 可分为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膜腺癌、粘液细胞癌、低分化腺癌、未 分化癌、腺鳞癌、鳞癌和类癌。 4.3 三、分期 0期:肿瘤浸润至粘膜层,但未累及粘膜固有层,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IA期:凡肿瘤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IB期:肿瘤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伴有距原发灶3CM以内淋巴结转移;或肿瘤已浸润 至肌层或浆膜下,但尚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 II期:肿瘤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但已有距原发灶3CM以外局部淋巴结转移者;肿瘤 已浸润肌层、浆膜下层,但仅有距原发灶3CM以内淋巴结转移;或肿瘤已穿透浆膜层,但尚无淋巴结转移。 IIIA期:肿瘤浸润肌层或浆膜下,并有距原发灶3CM以外淋巴结转移;肿瘤已穿透浆膜外,但仅有3CM以内淋巴结转移;甚或肿瘤已侵及邻近组织、器官,但尚无淋巴结转移。 IIIB期:肿瘤已穿透浆膜层并有3CM以外的淋巴结转移;或肿瘤已累及邻近组织器官,有3CM以内淋巴结转移。 Ⅳ期:肿瘤已累及邻近组织、器官,并有距原发灶3CM以外淋巴结转移;或已有远处转移的任何T、N。 五胃癌的并发症及转移(Complications of gastric cancer and metastasis) 5.1 胃癌的常见并发症如下: 5.11当并发消化道出血,可出现头晕、心悸、柏油样大便、呕吐咖啡色物。 5.12胃癌腹腔转移使胆总管受压时,可出现医学|教育网黄疸,大便陶土色。 5.13合并幽门梗阻,可出现呕吐,上腹部见扩张之胃型、闻及震水声。 5.14癌肿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可出现腹肌板样僵硬、腹部压痛等腹膜刺激症。 5.15形成胃肠瘘管,见排出不消化食物。 5.2胃癌的转移 胃癌的转移可以有4条途径,通常以淋巴转移和直接蔓延为主。 5.21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扩散的重要途径,而且发生较早。随着癌肿增长,侵犯胃壁愈深愈广,转移的机会就愈多。根据转移的先后顺序分为3站或3组。第一组(站)距离瘤体最近,为贴于胃壁上的浅组淋巴结,一般发生在胃癌局限于粘膜下层时。第二组(站)系引流浅淋巴结的深组淋巴结,当胃癌侵犯肌层时可发生第二组淋巴结转移。第三组(站)包括腹腔动脉旁、腹主动脉、肝门、肠系膜根部及结肠中动脉周围淋巴结;也可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如左锁骨上淋巴结。此组转移多为癌肿侵犯至浆膜时发生。一般而言,发生第三组淋巴结转移时已失去了根治的机会。其中,孤立性淋巴结转是淋巴结转移中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发生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预后较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要差,但施行D2根治术有助于跳跃性淋巴转移的清扫。【6】 5.22直接蔓延:癌肿生长侵入胃壁后,向纵深方向发展,突破浆膜层,可直接侵犯相邻器官和组织,以大网膜、肝、胰、横结肠为常见,其次为空肠、膈肌以至腹壁。直接蔓延关系到手术方式及能否根治性切除,一般蔓延到邻近脏器,如肝等范围较小而局限时可手术切除,范围较大时手术难以全部切除。 5.23血行转移:部分病人可发生胃癌细胞或癌栓经血液循环至全身其它器官。可转移至肝、肺、骨、肾、脾、脑、脑膜、皮肤,也可转移至卵巢,形成卵巢克鲁肯伯格(Krukenberg)氏癌或卵巢粘液细胞癌。血行转移多发生在胃癌晚期,除治疗原发灶外,还需治疗转移灶。 5.24胃癌细胞腹腔内种植转移:少数情况下癌肿突破胃壁浆膜,出现癌组织坏死脱落,脱落到其它器官和腹膜上,可发生种植性生长;晚期可发生癌性腹膜炎,并有血性腹水,有时可以从抽出的腹水中找到癌细胞。发生种植性转移的病人均为晚期,治疗上难度加大,常给予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但由于广泛转移,往往只能延长生命,而不能治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