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瑞利波测试技术及其应用

瑞利波测试技术及其应用

第36卷第2期 2 0 1 0年1月 山 西 建 筑 SHA XI ARCHITFCTURE Vo1.36 No.2 Jan.2010 ・155・ 

文章编号:l009—6825(20l0)02—0155 02 

瑞利波测试技术及其应用 

靳国 乙 支0 洋 

摘 要:回顾了瑞利波测试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特点,详细介绍了瑞利波测试方法,对瑞利波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 

综述与总结,指出瑞利波技术具有投资少、省时、省力、勘察范围广的特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瑞利波,工程应用,测试技术,测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TU413 文献标识码:A 

饱和土中存在三种体波:压缩波P 和 以及剪切波s。弹 

性半空间的界面附近存在一种表面波,它是由于自由边界的作 

用,由P波和S波相干涉而产生的一种表面波。1887年Rayleigh 发现了这种波的存在并揭示r其在弹性半空间介质中的传播特 

性,因此,把这种表面波通称为瑞利波。国外于20 t【f=纪50年代 由Jones首次将瑞利波法用于土木工程中…。1973年,美国F. 

K.Chang等人利用瞬态瑞利波来研究地质问题_2一,引起许多地球 

物理学者的注意,开始了对瑞利波勘探理论及方法的深入研究。 1984年,Nazarian和stok 3j使用重锤作为振源产生瑞利波,利 

用现场检测得到的瑞利波信号,通过频谱分析来测定土层波速获 

得成功。我国瑞利波法测试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 

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瑞利波测试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 

到了推广和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瑞利波的传播特性 

1.1均质半空间中瑞利波传播特性 

半无限空间弹性介质中,存在纵波、横波和它们相互干涉产 

生的表面波,表面波以速度 沿地表传播如图1所示,瑞利波是 

一种椭圆极化波。瑞利波的位移沿深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2 

中 表示瑞利波长,从图2中可以看出瑞利波有效传播深度在 

1.5倍波长左右。按平面问题考虑瑞利波在半无限空间的传播。 

y o o 

()4 毒 o 8 逃 1 2 

1 6 O o o 5 I o _ // } 讽 / 

\ /竖直向 

图l弹性半空间瑞和J波的传播 振1t ̄幅1 2随 蕊 

1.2半空间饱和土瑞利波特性 

成层饱和土中瑞利波具有弥散性,波长减少时相速度C趋于 

上层饱和土的瑞利波速度;波长增长时相速度c则趋于最下层饱 

和土的瑞利波速度。饱和土[{1瑞利波沿深度衰减快,有效传播深 度为1.5倍波长左右。 

1.3成层地基中瑞利波传播特性 

在成层地基中,瑞利波具有弥散性,并且受土层剪切波速度 

的影响较大。当瑞利波波长增大(或频率减小)时,瑞利波的相速 度也增大并趋近于最下层土的瑞利波速度,当瑞利波波长逐渐减 小(或频率增大)时,瑞利波的相速度也减小并趋近于最上层土的 

瑞利波波速。 

2瑞利波测试方法 

现场量测所需的主要设备是震源、接收器和记录器。 震源的频率成分及传感器的间距直接影响着测试结果,它取 

决于所需测试土层的深度,一般应使间距大于目标深度的一半, 

且取源点至最近检波器的距离等于两个检波器之问的距离。一 

般地,为保证两个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有足够的相位差,其间距 

Ax应满足下式: 

/3<△ < (1) 此时两信号的相位差△5&满足关系式: 

27r/3<△声<2rt (2) 

可见,当测试浅层土体的波速时,震源应以高频为主,而间距 

应较小。反之,当测试深层土体的波速时,震源应以低频为主,而 

间距应较大。在瞬态法测试中,应将两个检波器对称布置在所需 测定地点的两侧。由于瞬态法的有效信号和干扰信号在记录上 

难以区别,频谱分析时,将同一测点重复接收到的多次信号(如 

3次~5次)叠加,取其平均值,这样可有效地压制干扰信号。 

3瑞利波测试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3.1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原位测试 

瑞利波速度是岩土层所固有的特性,它与地基土的力学指标 

密切相关,尤其是承载力特征值 、变形模量Eo、压缩模量 、 

动力触探击数N63 、标准贯入击数N。瑞利波速度表示不同岩 

土界面下弹性面的波传播速度,它不受地下水影响,与岩土的密 

实度关系密切。 

3.2工程勘察及地基土类型的划分 

瑞利波勘探技术是在无需钻孔的情况下可测试出层状介质 

的弹性波速,它与传统的钻孑L波速测试方法相比较具有无损及快 

速的优点,所以瑞利波勘探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初勘阶段用于 

宏观划分力学性质差异明显的地层、构造,在详勘阶段详细描述 

基岩埋深、填土厚度等变化趋势的工作中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3.3强夯法处理软弱地基效果评价 

采用瑞利波法对地基的强夯效果进行检测时,通常采用点面 结合的方法。一般是在夯前、夯后进行瑞利波法与静载荷、标贯 

试验等方法的对比;然后根据各种方法的试验结果,采用回归分 

析的方法,参照以往的经验模型建立工程场地的瑞利波波速与强 

夯土体力学参数关系;再以此关系作为基础,对整个工程场地的 

强夯效果进行大面积检测。 

收稿日期:2009—10—12 作者简介:靳国礼(1954一),男,工程师,大连理丁现代T程检测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00 刘洋(1980一),女,丁程师,大连理工现代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辽宁大连

116000 第36卷第2期 ・156・ 2 0 1 0年1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1.36 No.2 Jan.2010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02 0156—02 

地下管道地基的注浆加固 

李曰辰 

摘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地下管道地基的注浆加固方案及注浆施工,通过对加固效果检测,说明该建筑地基加 

固效果良好,该项技术的成功实施为处理类似工程问题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沉陷,地基加固,压力注浆,加固效果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某火电厂地下布置了完备的排水管网用于排走降雨时的积 水。管道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每段长2 m,连续拼接而成。管道 

施工结束后不久,就有部分区段出现了下陷现象,并有越来越严 

重的趋势,必须尽快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否则将影响管道的正常 

运行。出现沉陷现象的部分管道长约90 m,东西走向,管道内径 

1.4 m,断面圆心轴线高程由52.28 m逐渐变化至52.57 1TI,具有 

一定的坡度,东深西浅,地面高程为57.70 FI),管道位于地面下约 

5 m深处。 

2地基岩土性质 

在涉及到雨水管道的范围内,由上至下各土层分别为: 

①粉土:灰黄、浅黄色,部分地段为粉砂,稍密~中密,湿~很 

湿,具低压缩性。层底深度1.00/13~11.50 In,相应的层底标高 

3.4饱和砂土层的液化判别 

当松散的饱和砂土层受到振动时就会被振实,体积减小。如 

果排水不畅,孑L隙水压力就会增高。在连续振动条件下,砂土层 

内的孔隙水压力增加到某个值时,孔隙水压力就会等于上覆土压 

力,在这种情况下,砂土层就不再具有抗剪强度,而处于液化状 

态。反映在波速上,波速越低越易液化;波速越高越不易液化。 

采用瑞利波方法获得的剪切波速判别饱和砂土层的液化。将瞬态 

瑞利波波形数据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处理得到实测剪切波波速值, 如果大于该土层的液化临界波速值时,则该土层为非液化层,如果 

实测波速值小于该土层的液化临界波速值,则该土层为液化层。 

3.5工程质量检测 

瑞利波法可以对路面和垫层的接触情况、各结构层的厚度以 

及路面的均匀性作出评价。一般认为,当路面和垫层接触良好及 

路面混凝土质量比较均匀时,两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频率成分基 

本相同,相关函数接近于1,而当路面和垫层接触不良或存在空洞 时,则两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频率成分复杂,相关函数小于1。 

4结语 

瑞利波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工程地质勘探的一门 45.78 m--56.62 m,厚度0.6 m~11.50 m。①f粉砂:灰黄色,灰 

色,主要成分石英,含云母及贝壳碎屑,分布于①层中或交错存 

在。松散~稍密,饱和。层底深度1.00 m~12.60 m,相应的层底 

标高44.59 m-56.30 m,厚度1.00 m~12.60 m。②粉质黏土:灰 色,含有机质,有淤臭味。层位分布变化大。软塑为主,具中高~ 

高压缩性。层底深度4.3()m~13.70 m,相应的层底标高43.37 m一 

53.75 m,厚度0.80 m~5.60 m。③粉土:灰色、灰黑色、深灰色, 

夹粉砂,含有机质,有淤臭味,局部夹软塑状态的粉质黏土薄层透镜 

体,中密,湿,具低压缩性。层底深度9.踟m~15.60 m,相应的层底 

标高42.15 m--48.25 m,厚度0.40 m~5.50 m。 

3加固方案 

3.1加固方法 

针对本工程的地质状况等具体情况,确定采用压力注浆法对 

新技术,利用瑞利波法测定岩土的瑞利波速度是在地表进行的, 

不需要钻探配合。它具有投资少、省时、省力、勘察范围广的特 

点。因此瑞利波法除以上几方面的应用外,还可有效的用于基岩 的完整性评价,滑坡调查,桩基入土深度探测等等。但是瑞利波 

法是新兴的地质勘察技术,其在测试方法及信号处理分析方法方 

面仍有不足之处,有待于完善。 

参考文献: 

[1]Addo K 0,Robertson P K.Shear-wave velocity illeasllremem of 

mils using Rayleigh waves[J].Canadian Geotech Jr,1992,29 

(3):558—568. [2]Chang F K.Rayleigh wave dispersion technique for rapid sub- 

surface exploration[A].第42届国际地球物理年[C].1973. 

[3]Nazarian S.Stokoe K H.Situ shear wave velocities from spec— tra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A].Proceedings of 8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dneefing[C],SanFrancism,1984 

(3):31—38. [4] 夏唐代,吴世明.成层饱和土中瑞利波特性[A].第六届全国 

土动力学学术会议[C].2002. 

On Rayleigh wave test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JIN Guo-li LIU Yang Abstract:The paper flashbacks the deve[opmenta[history of the Rayleigh wave testing technology and its characteristics,introduces the testing 

methods,SIBYLS up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ayleigh wave in project practice,and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ve are low investment, 

time—saving,easy operation and wide observation scoI)e. Key words:Rayleigh wave,project application,testing technology,testing method 

收稿日期:2009—09.14 作者简介:李曰辰(1972一),男,工程师,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