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研究

经验交流 l 
城市公共 IlIJ形态研究 
Study on urban public space fonn in Lanzhou 
孙来忠(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概念与分类的分析,来解析兰州市最具带型特征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城市地域文 
化形态与城市公共空间形式的关系同时,借助于城市公共空间地域形态的分类,对兰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类型进行界定 
Abstract:Through analysis of urban space )n11 concept alid classification.to parse the Lanzhou city the lalOSt f'eature of tlrban 
public space tim11,city regional culture and 1.1rban public space form. 
spatial patterns,defines the type of Lanzhou tlrbal1 public space form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空间形态;地域文化 
Key words:tu‘b I11 publi c‘spilt e;spatial l"orm;regional Ctllttire 
中图分类号:TU984 1 1+ 文献辨识码:B文章编号:I(1( 

1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是表现一个城市的多重构成要素和空间结构 
以及活体的动态表现及表象的综合形式形态,包括空间实 
体环境以及意识文化形式。一般可分为形而下的形态和形 
而上的形态两部分。形而下主要指物质及城市实体的构成 
要素,主要包括城市空间内城市节点构成形式,城市用地 
的地形地貌,城市内各种功能区划,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 
织和界面等。形而下主要指城市环境中社会意识的综合表 
象,指城市的思想、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表现 
形式;特殊情况下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物化形态, 
事实上它们也是城市形而下形态的表象形式。 

2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方法 
2.1尺度——城市形态结构的蔓延扩张伴随着尺度的 
巨变 
“城市的本源是人们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除去基本的城市功能定位:“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之外。 
对于城市的公共空间必须以适宜的尺度作为空间的基本尺 
度,才能为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交流创造有利条件。其中 
“人体尺度”本质就是适宜人的视觉与感觉的尺度关系, 
而这种尺度通常是通过人的各种活动来体验的…。 
2.2肌理——新的城市肌理与历史传统街区形成强烈 
的对比冲突 
城市空间结构和肌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历史传统、文 
化价值取向、经济增长方式及交通方式:它们反映并潜移 
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及社会状态 】。 
传统城市和现代城市在建筑实体和空间的关系上表现 
出两种不同模式。一个是传统城市模式;城市空间是从建 
筑实体中切割出来。现代城市模式概括为“虚空当中立实 
体”,前者是积极的、围合的城市空间:后者是消极的、 
无围合边界、向四面开敞 。 
2.3可识别性——城市特质在逐渐消失 

作为城市特质的一种重要元素即城市的可识别性,伴 
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建造的高楼大厦与方盒子状的居 
住区形态逐渐在不同地域呈现出了千篇一律的现象。在此 
城市的可识别性是一种有别于城市标志物形态的一种固有 
表达,理应特别强调城市历史、城市社会意识形态和城市 
远景特质。这种城市可识别性必须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城市 
空间形态载体所共同具有的内涵来表达,具有生态性和可 
持续的特质,通过时间的沉淀可以寄托人们思想感情的城 
市意象。 

3城市空间形态的分类 
3 1围合型城市空I司 

图1培黎广场半围合文化墙 
图2张掖路步行街建筑围合 
3 2分隔型城市空间 

1 O3 
I 堡 窭 —— 
图3灯柱和石墩对空间的分隔 
3.3渗透(分隔)型城市空间 

1 04 
图4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渗透(分隔) 
3.4断续开敞型城市空间 

图5建筑的骑沿楼 
图6步行街中断续设置的商店 
3 5占据型城市空间 

图7十字路口交通环岛 

图8广场中间的雕塑群 
3 6变幻型城市空间 

图9地上广场与地下商场的空间变幻 
4结语 
本文通过对城市形态特征的论述,分析了城市的多重 
构成要素和空间结构以及活体的动态表现及表象的综合形 
式形态,包括空间实体环境以及意识文化形式。同时,借 
助于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尺度、肌理和可识别性特征进行 
了对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界定,并通过对兰州市区具有代 
表性的公共空间所呈现的社会文化形态的调研感受进行了 
分类,对进行相关城市设计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意义。 

参考文献 
…韦宝伴,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Dl,广州,华 
南理工大学,2013-I 一30 
l!J于英,城市空间形态维度的复杂循环研究,【Dl,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1(1q一( 一{11 
l3l李蕾,建筑与城市的本土观——现代本土建筑理 
论与设计实践研究,II)l,上海,同济大学,2006-03-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