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渣系统规程

冲渣系统规程

4.3 除渣系统运行 4.8.1 概述 锅炉所排液态渣经粒化水冷却后成水淬渣落入渣沟,高压冲洗水将渣沿渣沟冲至沉渣池,经沉渣池沉淀由桥式抓斗起重机捞出脱水后,可直接装车运往综合利用厂或者送至贮渣场。除渣方式为灰渣沟加激流喷嘴输送到沉渣池的水力排渣方式,沉渣池至厂外贮渣场采用机械输送系统输渣,系统出力为100t/h。 沉渣池设置为两座,沉渣池有效容积为2×1360m2,可满足电厂4×260t/h锅炉32小时的排渣量。渣池前在桥抓作业范围内有脱水和装车场地300 m2,沉渣池上设有桥式抓斗起重机二台,起重量=2X5t。 沉渣池排水送至清水池,清水池旁设有水泵房一座。内设冷却塔升压水泵二台,冲渣水泵三台,其中#3冲渣泵与升压泵出口母管有联络门,在升压泵故障等情况可以临时做升压泵使用;设排污泵两台,泵房0m设有粒化水泵两台。 4.8.2 设备规范 表57 除渣系统设备规范 名 称 数 量 机 械 电 机

升压泵、 粒化泵 4 型号HZ200-500 型号Y2-315L-4 出力700 m3/h 额定电流332A

扬程0.7Mpa 功率185KW

冲渣泵 3 型号HZ150-500 型号Y2-315L-4

出力400 m3/h扬程0.9Mpa 额定电流289A功率160KW

原粒化泵 3 型号HZ200-400 型号Y2-280M-4 出力710 m3/h扬程0.3Mpa 额定电流167A功率90KW

排污泵 2 型号 型号YZ100L2-4 出力 额定电流6.78A功率3KW

玻璃钢冷却塔 2 型号 出力 4.8.3 目前系统特点: 4.8.3.1 冲渣水与粒化水间互为备用性增强,可以通过母管联络、泵联络或者每个粒化水箱联络互为备用,调剂不足,系统运行方式灵活。 4.8.3.2 冲渣水系统或者泵故障需要全停或者部分停运情况下,锅炉可以小负荷方式下运行,以粒化水代替、补充冲渣水运行,避免锅炉长时间不流渣,导致停炉甚至停机事故。 4.8.3.3 粒化水系统或者泵故障需要全停或者部分停运情况下,锅炉可以小负荷方式下运行,以冲渣水代替、补充粒化水运行,避免锅炉长时间不流渣,导致停炉甚至停机事故。 4.8.3.4 粒化水母管压力等级升高,不仅满足粒化,还可以可作为冲渣水用。 4.8.3.5 沿渣沟增加大量喷嘴,可以解决或者缓解渣沟堵塞问题。 4.8.3.6 系统复杂,运行方式变化时操作多。 4.8.3.7 粒化水系统新加喷嘴易堵塞,运行维护工作量多。 4.8.4 系统投运前的检查: 4.8.4.1 检查渣沟无杂物、通畅, 盖板完整,渣沟防磨瓦完善。 4.8.4.2 渣沟各激流喷嘴角度正确,阀门完整,开关灵活。 4.8.4.3 检查粒化箱、渣井工作结束,无遗留物,梯子平台完整,照明充足。 4.8.4.4 检查沉渣池,清水池,缓冲池清理干净,无遗留物,篦子完整,栏杆牢固。 4.8.4.5 检查冲渣泵、粒化水泵、冷却塔升压泵、玻璃钢冷却塔、排污泵完好备用,电机接地线完整,对轮防护罩牢固。各地脚螺丝无松动。传动皮带及其防护罩正常、完整。 4.8.4.6 各转机轴承油位正常,冷却水、密封水压力正常,畅通,检查轴承盘根压紧适度,无漏水。 4.8.4.7 热工表计完整,各压力表、电流表校验准确并投入。 4.8.4.8 开启清水池补水门补水至正常水位 4.8.4.9 检查各阀门开关位置正确,粒化水箱底部放水挡板关闭。 4.8.5 正常运行方式: 4.8.5.1 单机两炉运行,一台升压泵和一台冲渣泵运行,满足除渣和粒化。 4.8.5.2 双机运行,两台升压泵和两(或三)台冲渣泵运行,满足除渣和粒化。 4.8.5.3 升压泵直供粒化水母管运行,可部分水上塔冷却后由缓冲池溢流管和放水门返回清水池。 4.8.5.4 在粒化水温度过高时,可投入粒化泵运行; 4.8.5.5 冲渣水母管和粒化水母管分开运行,联络门在关闭状态。 4.8.5.6 各粒化水箱的冲渣水和粒化水联络门分开运行,联络门在关闭状态。 4.8.5.7 渣沟沿途新增喷嘴根据局部渣沟情况开启,满足冲渣即可,不允许多开。 4.8.5.8 粒化水箱粒化水调整到满足粒化不积渣即可,不允许多开。 4.8.5.9 渣井冷却水调整到满足冷却即可,不允许多开。 4.8.6 启动步骤 泵的启动:关闭泵出口一次门,开启出口二次门、泵入口门、放空气门、注水门,泵内充满水空气门冒水后。合上操作开关,等电流返回,泵出口压力稳定后,开启出口门。 4.8.6.1 清水池补水正常后,开启冷却塔升压泵至粒化水直供门,启动一台冷却塔升压泵,检查电流、压力正常后,开启出口门。 4.8.6.2 投入渣井冷却水,通水检查应无泄露,水量充足,回水应喷向粒化箱中心。 4.8.6.3 开启粒化箱进水门,调整并建立粒化箱水封。 4.8.6.4 根据需要启动一台冲渣泵,调整各激流喷嘴水量合适, 渣沟畅通。 4.8.6.5 开启冲渣水至粒化箱水门,观察翻花正常,调整水量合适。 4.8.6.6 根据粒化水温度,可启动另一台冷却塔升压泵,调整上塔水门,使部分水上塔冷却,经缓冲池放水门及溢流管返回清水池,但要保证粒化水母管压力符合需要。必要时关闭缓冲池放水门,启动粒化水泵,全开粒化泵出口母管总门,调整升压泵上塔水门、粒化泵出口门,保证粒化水压力、粒化水温度符合要求,检查玻璃钢冷却塔工作正常。 4.8.6.7 全面检查系统水压正常,各转机工作正常,备用泵正常。 4.8.6.8 根据水池水位,调整补水门。 4.8.4.10 根据系统用水需要,启动其它泵,保证供水正常。 4.8.4.11 开启桥式抓斗机捞渣。 4.8.7 运行维护 4.8.7.1 检查各运行泵工作正常,电流不超额定值。 4.8.7.2 始终保持渣井水封. 运行中粒化箱内应适当翻花,水温不得超过60℃,保持渣量与水量相适应。 4.8.7.3 经常检查粒化箱喷嘴及地沟喷嘴,保持各部畅通.发生堵塞应及时疏通。 4.8.7.4 控制沉渣池水位不超其入渣口下沿,及时联系捞渣,必要时开粒化水母管排水门。 4.8.7.5 检查玻璃钢冷却塔工作情况,保证粒化水温度合适。 4.8.7.6 经常维护地沟盖板完整、齐全。 4.8.7.7 对冲渣水过滤器应保持畅通,并按时冲洗。 4.8.8 系统停止 泵的停止:关闭出口一次门。断开操作开关。如需对泵检修时,应关闭入口门,开启泵体放水门,放尽存水。 4.8.8.1 锅炉停炉后仍应保持粒化箱水封,停炉24小时后方可放掉。 4.8.8.2 关闭粒化箱进水门。开启粒化箱底部插板,放尽存水。 4.8.8.3 解除联锁停止冷却塔升压泵运行。 4.8.8.4 停止玻璃钢冷却塔运行。 4.8.8.5 关闭粒化泵出口门,停止粒化水泵运行。 4.8.8.6 关闭冲渣泵出口一次门,停止冲渣泵运行 4.8.8.7 关闭各泵冷却水、密封水。 4.8.9 事故处理 4.8.9.1 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停止泵的运行。 1) 启动时泵反转; 2) 失去电源; 3) 轴承温度急剧升高,经处理后仍上升超过80℃; 4) 泵体或电机振动,串轴超过规定值时; 5) 电机过载,保护动作跳闸时; 6) 泵体内部发生异常声音时; 7) 泵体内部进入空气或汽化不上水时; 4.8.9.2 启动后不上水或上水少: 1) 原因: a) 启动前泵体内空气未排净; b) 泵体进水管结合面,盘根等处漏汽; c) 泵体进口阀门门芯脱落卡死,堵塞; d) 泵的转向错误或转速低; e) 底阀堵塞,漏水或底阀不能开启(排污泵); f) 叶轮严重破损(灰浆泵、渣泵、回水泵)或键损坏; 2) 处理: a) 停泵后重新排除泵体空气; b) 消除漏气缺陷; c) 更换或检修损坏的阀门; d) 联系电气调整电机转向; e) 清理泵进口灰渣及其它杂物,待水位高于吸水口时重新启动泵; 4.8.9.3 启动负荷太大 1) 原因: a) 启动时出口门在开启位置; b) 盘根压的过紧; c) 叶轮与衬套摩擦或泵体内有杂物; d) 轴承烧坏; 2) 处理: a) 关闭泵出口门,重新启动; b) 适当拧松盘根压盖螺丝,手动盘车是否正常; c) 停泵、解体、检修; 4.8.9.4 突然不上水 1) 原因: a) 吸水管入口露出水面,水池水位低,水温过高、流量长时间过小而造成泵体内汽化, 水源中断 b) 水泵入口漏气或被杂物堵塞; 2) 处理: a) 停泵待水池水位高于吸水管入口处再启动水泵,联系汽机要求恢复循环水或提高循环水压力; b) 检查并消除泵体内及管道系统负压区漏气。 c) 清理水池底部灰渣或用铁棍捣碎积渣; 4.8.9.5 泵体振动: 1) 原因: a) 泵体与电机中心未对好; b) 管道固定的不正确 c) 轴承间隙超过标准,轴弯曲,叶轮不平衡或卡有木块等杂物 d) 地脚螺丝松,基础不牢固 e) 泵体内进空气而造成不上水 2) 处理: a) 解体检修更换部件或消除杂物 b) 拧紧地脚螺丝,重浇基础 c) 挺泵排除空气 4.8.9.6 轴承过热: 1) 原因: a) 轴承安装不正确或间隙过大 b) 润滑油不净或油位太低及油质变坏 c) 冷却水中断或冷却水管堵塞 2) 处理: a) 解体重装,更换新轴承 b) 清洗轴承,换油或加油 c) 加强检查,倒换水源或疏通冷却水管 4.8.9.7 盘根漏水严重: 1) 原因: a) 盘根磨损或压的过低 b) 轴有弯曲或摆动 c) 盘根缠法错误 d) 通入盘根箱的轴封水不清洁 2) 处理: a) 更换合适的新盘根,并按照正确的方法填加 b) 拧紧盘根压盖螺丝 c) 更换新轴 d) 检修轴的护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