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各池受精率统计情况 池 3 8 9廿 2 小计 7 合汁 总卵量(粒) 33829l 50206 120227 385711 894435 71178 965613 受精卯总量 (粒) 242694 32ll9 74045 287707 636565 44341 680906
总受精率 (%) 71.7 64.0 61.6 74.6 71 2 62.3 7O.5
自产卵量 13855 739 4l688 l38606 l94886 (粒) 自产受精卵 7272 l99 20873 104594 132938 量(粒) 自产受精率 52.5 27.0 5O.1 75 5 68.2 (%)
催产卵量 324436 49467 78539 247105 699548 (粒) 催产受精卵 235422 3l920 53l72 183113 503627 蛩(粒) 催产受精率 72.6 64 5 67.7 74.1 72.0 (%)
由表2可知:2011年松江鲈鱼亲本共产鱼卵
965613粒,受精卵680906粒,受精率为70.5%。其中
通过人一r:催情的受精率(71.2%)高于自然产卵的受精 率(62.3%);同池亲本催产受精率(72.0%)高于白产受
精率(68.2%) 这说明了松江鲈鱼苗种生产过程中进
行人工催产的必要性。另外,2 池催产受精率
(74.1%)低于白产受精率(75.5%),说明第二批催产时
间偏迟,大量发育成熟的亲本已自行产卵。
2.孵化前期孵化前期采用孵化筐流水孵化和孵 化篮静水孵化两种方式,前者全程未出现水霉,而后
者8天后出现水霉。说明松江鲈鱼受精卵孵化时尽管
处于高盐度水体中,但因孵化时间长,如果采用静水
孵化还会发生水霉病,须采用流水孵化,防止受精卵
霉变。 3.孵化后期孵化后期采用孵化箱、孵化筐和孵
化桶三种孵化方式,三者孵化率分别是68.5%、
51.9%、1 1.1%。说明孵化箱因孵化水体较大,孵化水
质相对较好,再加上淋水设备,较孵化筐更有利于松 江鲈鱼受精卯孵化;而孵化桶因卵块长期沉于桶底,
孵化率较低,加上采苗不便,今后不宜采用。但
680906粒受精卵、孵化鱼苗355390尾、孵化率52.2%
的总体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4.孵化水温松江鲈鱼受精卵孵化与孵化水温密
切相关,孵化前期水温8~11。C、孵化厉期水温11~
l2.6℃时,孵化出苗率高;孵化水温l3℃时,受精
卵霉变加剧,孵化出苗率明显降低;孵化水温l5℃
以上时,受精卵胚胎发育停止。冈此,松江鲈鱼受精 卵孵化适宜水温为8~12.6 oC。
(文中图见彩中插2)
(待续) E 宙蕾函堡旦 塑 堡
台湾红罗非鱼是由野生型尼罗罗非鱼与红色莫桑
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种间杂交分离而来,其体形酷似海
水鱼类真鲷,在东南亚具有较大的市场。自2008年
来我们在青旧县仁庄镇易天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
台湾红罗非鱼的稻田养殖试验,通过改造传统的稻
田,实现了稻谷不减产、卣均产台湾红罗非鱼194千
克的成绩。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一、稻田的选择及其基础设施改善
选择水源充足、排放水方便的稻田,加高加厚田
埂,采用修筑水泥护板(在原土埂内侧浇注水泥护板
0.6--0.7米 ),既可提升水位30--40厘米,又可有 效防止鱼类逃逸。在田问一角挖1.5米左右深的暂养
池,四周挖环沟,沟深0.8~1.0米、宽1.041.5
米,坡比1:2。田问整平整细,进排水口处设置防
逃设施。种稻前将田问环沟内水全部排干,用生石灰
100克/米。或漂白粉80--100克/米。进行消毒。
二、水稻的种植与管理 水稻丛间距0.4米×0.4米,丛插1~2株,水稻
品种选用茎秆粗壮、分蘖力强、抗病害抗倒伏的杂交
稻,如“中浙优1号”、“II优6216”等品种,整个种
植过程中提倡使用有机肥,尽量不使用化肥和农药。 三、鱼种放养
每年4月底、5月初水温在22 ̄C左右放养,养至
l0月份捕捞商品鱼。每亩放养体重为70 ̄94克的红
罗非鱼鱼种700 ̄900尾。
四、养殖管理 1.饵料管理因瓯江流域水田内水质清瘦,饵料
生物贫乏,因此采用罗非鱼商品饲料投喂。投饵量前
期按照鱼体重1.2%投喂,中期按照2%投喂,后期按
照4.8%投喂。期间可根据水质情况适当追加一些有 机肥。投喂原则:天气晴朗多喂,雨天少喂;天气凉
爽多喂,闷热雷雨少喂;鱼类活动正常多喂,缺氧浮
头少喂;水质好水色正常时多喂,水质恶化时少喂。
2.水质管理
(1)保持适当的水位:水稻种植初期水位保持在
4~5厘米,以利于水稻分蘖,随稻苗生长逐渐加深
—●— 1 5
一紫花苜蓿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全面,是草食
鱼类最佳的天然青绿饲料。现将我们2010年苜蓿健
康生态养殖草鱼高产试验经验简介如下:
一、试验池塘选择 试验池塘选择在一户种植苜蓿3l亩、养殖水面
集中连片共34亩的养殖场。池塘条件优越,全部经
过技术改造,池塘水位2.2~2.5米,符合高产池塘
标准。池塘底淤泥0.3米以下,无渗漏问题,保水保 肥功能好。池塘东西走向,光照充足。养殖用水源为
县城居民生活用水源,水质优良、无污染。水电路配 套,每池配备增氧设备。
二、池塘消毒杀菌
池塘严格清塘消毒,杀灭各种有害病原体,彻底
清除野杂鱼,这是减少整个养殖期鱼病发生和健康养
殖的关键有效措施之一。试验池塘在秋、春季投放鱼 种前,全部用优质生石灰清塘消毒。清塘时池塘留水
lOb15厘米,卣用优质块状生石灰lO0~]20千克均
匀撒入,在池水中溶解,20分钟后用铁锨将已分化
的生石灰搅匀,池水pH值达到9~10,彻底杀灭池塘 各种有害病原体及野杂鱼。12小时后池塘加流水
60 ̄80厘米,一周后投放鱼种。
三、投放优质鱼种和采用科学养殖模式
秋末冬仞,水温在8412℃时进行鱼种放养。采
用80:20高产养殖模式,即主养品种占比例80%,搭 配品种占比例20%。草鱼、鲂鱼占放养比例的80%, 鲤、鲢等搭配品种占放养比例的20%。草鱼规格150
克/尾,鲂鱼100克/尾,搭配品种平均lOOt-150克/ 尾。草鱼亩放养800尾、鲂鱼150尾,搭配品种鲤鱼
150尾、鲢鱼250尾。所放养鱼种全部要求规格整齐 均匀,体质健壮,无畸形带病。入池前用食盐或高锰
酸钾严格消毒10~15分钟,以防鱼病发生。
四、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遵循“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四定 原则。早春鱼类开食后,由于越冬体质消耗和青绿饲
料少,主要投喂全价颗粒饲料恢复鱼类体质。根据气
温、水温情况,每天投喂2~3次,投喂量占鱼体重
的2%~3%,投喂前先敲桶或盆,并将投喂时问适当
延长,使鱼形成条件反射。3月下旬鱼类正常摄食,
青绿饲料苜蓿已长至15r-25厘米,开始以投喂苜蓿 为主,每天投喂量以下午4时吃完为止。随着气温的
升高、鱼类的生长、食量的增加、青绿饲料苜蓿的日
渐充足,逐渐加大苜蓿的投喂量。苜蓿投喂量占全灭
饲料量的70%、颗粒饲料量占30%,达到精青结合,
营养互补,促进鱼类快速生长。苜蓿投喂时问上午 9—10时进行、下午4时吃完为止,颗粒饲料上午8
时和下午6时(6—8月)各投喂一次。颗粒饲料选用草
鱼专用、蛋白质含量28% ̄30%的育成期饲料,粒
344毫米。 9月份后天气转凉,苜蓿生长刈割几茬后,生长
变慢,产量转低,这时加大颗粒饲料的投喂量,至
水位。春秋两季水位保持在10~15厘米,夏季水位
保持存20430厘米。 (2)控制水流:控制适当的水流量,保证养殖水
体溶氧充足和水温适宜,原则上3~5天换水一次。 (3)水质调节:肥水采用发酵后的有机肥,尽量
不使用化肥。
3.病害防治 每隔20 ̄30天泼洒生石灰1次,用
量10 ̄20克/米 ,每月投喂1次含氟苯尼考0.0l%~ 0.03%的药饵,每次3~5天。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田1次,查看防逃设 施是否破损,堤坝进排水系统是否漏水,观察鱼摄 食、活动情况,及时消除敌害生物,并做好记录。
五、收获 每年10月中旬至下旬排干田沟中的水捕捞红罗
非鱼,切勿时间过晚,以免因温度过低而造成红罗非
鱼死亡。
经近三年的养殖试验,通过不断优化养殖环境,
对稻、鱼种养比例不断调整,疏种水稻,合理放养红
罗非鱼,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稳粮增
收、稻鱼双赢。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黄小红
邮编31 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