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及其对策
论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及其对策
----------以英语教育为例
在观看了六集关于中国教育的纪录片后,对于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印象深刻。
由于在广西的一个普通县城读了四年本科,广西的乡村相对封闭落后,期间在
乡村的学校有过实习的经历,所以对义务教育不公的问题深有体会。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共九年,即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小
年限应为九年。从1986义务教育法的公布实施到2011年,我国用25年全面普
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对于初级教育给予了足够的
重视,而且针对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现状,国务院在2012年也提出了关于深入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但是现实依然很严峻,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现
状依然令人担忧,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令人深思。本文主要以英语教育为例,
针对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加以论述并提出解决对策。
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义务教育不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师资力量和教
学设施,而师资力量又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上。针对以上几
个方面,我将分别论述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些对策。
据了解,农村偏远地区的师资力量普遍呈现高龄化、低学历的趋势。前几
天,我问及在广西某村小学任职英语教学的大学同学,她告诉我,她身边大部
分的同事都是四十多岁的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师,而且有的还是离职后再重
新上岗的教师,即使年龄偏小一点儿的,最高学历也只是大专,像她这样出身
于二本院校师范英语专业的,到现在只有她一人,并且那里有相当一部分都是
代课教师,也就是说,代课期满后,又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离开农村去条件较优
越的镇上甚至城市从教。该校的教育基本都依靠一批又一批来了又走的代课教
师维持着。该同学也说代课期满后就会回到条件较好的镇上从教,那里相对而
言不仅工资待遇更好,教学环境和人文氛围更好,对于她的选择我完全可以理
解。但由此折射出的是农村教育现状的“忧”,忧的是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忧
的是这个群体的未来。听了该同学的描述后,结合自己实习的经历,感觉当地
教育水平和十几年前我所接受的小学教育相去无几,由此当地孩子的学业水平
可想而知。以英语教学为例,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2011年义务教育英
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的学习应达到的水平和级别做出了明确的描述,其规定
主要利用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视听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儿童的兴
趣,让他们愿意学,主动学,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以上规定
反映出教育部的愿望是好的,然而事实往往背道而驰,以上所描述的师资力量
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四有”人才吗?答案不言而喻。
首先,就专业素养而言,大部分教师未接受高等教育,他们不仅没有扎实
的英语语言功底,对于先进有效的教学理念更知之甚少。英语语言功底主要表
现在老师的口语水平上,那些四十多岁的老教师,可想而知他们的英语口语水
平,不仅单个音标单个单词的发音带有浓重的乡音,更别说流利程度了,即使
是接受过本科教育的那个大学同学,英语口语也受到客家话的影响,语音语调
不准确。所以孩子们接受的语言输入本身就是不准确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再经
过自己的处理,输出的语言就错上加错。除了深受教师口语水平的影响,教师
的教学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学习英语的积极度。几十年前,最古老
的的语法翻译法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甚为流行,而几十年后的今天,在偏远地
区的农村,英语教师们依然采用的这种教学法,当然,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其优
缺点,但是英语慢慢普及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今天,单纯地一味使用老式的教
学法显然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学法也必须
与时俱进。用语法翻译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还只是会参加应试考试的学生,所
学的英语还是哑巴英语,这是所谓的素质教育吗?其次,师资数量的缺乏导致
很多教师身兼数科。小学各学科的知识对于那些老师浅显易懂,但是简单的知
识并不代表容易教好。还是那个同学,她本科是英语师范专业,现在除了教英
语,还教语文。对她而言,教拼音教词语易如反掌,但教学的效果呢,令人担
忧。虽然以上论述的只是个例,实际上代表了广大偏远地区义务教育的现状。
而与之完全相反的则是省级市级的重点小学,由于待遇高,工作轻松,几千人
去竞争一个工作岗位。据我的研究生同学说,在她考上研究生之前去应聘河北
一个市级重点小学,与其一同竞争的还有两千人,而该岗位只录取九个人,不
过由于她出众的口语而幸运地脱颖而出。而且还有一个现象,现在重点小学的
门槛都至少是通过专业四级的英语师范生,有的甚至要求专业八级,尽管小学
英语的教学完全利用不了这些专业知识,但求职者依然成千上万,待遇高,压
力小,环境优越,谁不想拥有这种工作呢?而条件艰苦,待遇低的偏远地区的
学校则无人问津。这似乎形成了义务教育的两种极端,就像中国愈演愈烈的贫
富差距,由于师资、经济状况等导致的教育质量的两极分化也愈加明显。
教学质量除了深受教师队伍水平的影响,教学设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
让我又想起了建在悬崖边的教室,上课得爬着一级一级的天梯,还有那些跋山
涉水才能去到达学校的孩子,还有那些破旧不堪的教室,连基本的教学设施都
无法保证,而先进的教学设备,对于那些挣扎在贫困边缘地区的学校,只能是
天方夜谭。导致这种原因的主要是由封闭的地理位置引起的经济状况的落后,
寥寥无几的财政收入直接导致无力对教育的投入。英语教学本身不需要多么先
进的教学设备,但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出现,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活力,例如生动
形象的视听活动对于激发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互
联网的普及也丰富了学习资源,尤其对于生物化学等需要大量实验的课程,没
有仪器没有设备,老师只能是照本宣科,孩子们学到的只是抽象的文字。如此
的教学现状,如此的教育差距,如此的教育不公,其直接的苦果只能是孩子们
和家长们来吞食,还有谁会对那群被忽视的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承担起责任
吗?而最终,贫穷在偏远的角落循环上演,一代又一代继续着,所谓的教育改
变命运,也从来不会降临在他们头上。。。。。。
教育公平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国家也实施推行了各种政
策,颁发了文件,例如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等,然而教育公平的解决绝不是一个十年就能完成的,要促进并且真正实现教
育公平,任重道远。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我有必要也有义务提出一些自
己的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必须大力发展偏远地区的经济。再偏远落后的地区也有自然资源上
的优势,所以当地政府为何不想尽办法发挥这种优势呢?而经济状况较好的上
一级政府也要对其大力扶持,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
还会由于资金紧缺而缺乏基本的教育设施吗?而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的改善也
会吸引教师队伍,壮大师资力量。当然,前提是把教育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
孩子们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这样,在经济发展带动教育发展的同时,教育的发
展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其实,人人都知道发展经济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必要手
段,但真正落实却困难重重。
其次,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师资匮乏归根结底是由待遇和环境造成的,
除了上述的发展经济,国家有必要不仅仅是鼓励而是明确指示发达地区的教师
要对其帮扶。特岗政策是国家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举措,当然也有利
于乡村地区师资状况的改善,但大多数毕业生在签约期三年满后,都不愿意继
续留任,所以师资的改善也只是暂时的。但是在经济未发展起来的时候,这种
临时性的改善还是必须的。除了依靠应届毕业生,发达地区的有丰富教学经验
的教师也是很好的可利用资源,例如国家多多奖励那些利用寒暑假去支持偏远
地区教育的老师们,或奖励那些定期派遣老师去支教的学校,鼓励奖励条件优
越的学校将对偏远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作为一种事业,形成以学校帮扶学校的
良好局面。发展经济可以以城带乡,发展教育为什么不可以呢?
最后,解决有限师资的专业素养。上文提到过由于师资有限,大部分老师
必须身兼各科的教授,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的知识简单易教,但不是科班出
身,教学质量会大受影响,该有的专业素养不够专业。国培项目是很好的一个
举措,而参加国培的那些老师还算不上偏远地区的老师,他们参加国培的经费
还有学校的支持,而对于那些偏远地区没有经济条件参加的老师,国家或者各
级政府有义务利用假期出资赞助他们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学知识管理知识,
增强其专业素养,即使师资匮乏,但教师的专业素养过硬,一个顶几个。
以上想法只是个人建议,是否可行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和证明。希望在社
会各界的努力下,能给所有孩子们一个真正公平的教育,希望教育改变命运同
样会降临在被忽视的孩子们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