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的几点思考
【摘 要】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
之路,对推动农业集约经营,加速培植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全面提高人民的富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效农业 农民增收 对策建议
一、高效农业发展现状
岱岳区位于巍巍泰山脚下,总面积1750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
街道办事处,710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01万亩。全区共有26万农
户,总人口97.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6万人,是传统农业大
区,历史上曾先后20余次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粮食高产创建、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多项工作走了全省乃至全国
前列。
1.粮食高产创建水平持续领先
在全省率先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立了省长指挥田,2007年省
长指挥田玉米亩产创我国北方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2008年创全省
小麦单产之最。2008年、2009年万亩小麦示范片单产两次创全国
新高。2010年,小麦、玉米高产攻关田产量指标均全省领先,全区
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连续8年稳定增长。中央电视台7套、《农
民日报》、《大众日报》等新闻媒体相继作了专题报道,2007年、2009
年、2010年全国小麦、玉米长势形势分析会议观摩岱岳区粮食高产
创建现场,2008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2010年第4
次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高效农业引领农民持续增收
全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总面积45万亩,冬暖式大棚总量15
万座,发展“一村一品”专业乡镇4个,符合农业部“一村一品”
专业村基本条件的村77个。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8
万亩、47万亩和60万亩,培育蔬菜亩收入过5000元的村189个,
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的村43个,1000~3000万元的村27个,5000
万元以上的村19个。培育产地批发市场4处,其中农业部定点批
发市场2处。良庄镇蔬菜大棚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房村镇西红柿
大棚单棚最高收入突破了5万元,范镇岔河村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亩
效益超过了7000元,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收入占家庭
年经营收入的65%以上。
3.产业化经营助推农业持续增效
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2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40
家,出口创汇型企业15家,销售收入、利税、出口创汇等主要指
标名列全市前茅。全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52个,入社农
民近20万人,吸引带动农户13万户。全区各种类型的产业化龙头
企业,辐射农户近20万户,带动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岱岳区连
续五年被省、市表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
4.科技入户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全区成立了17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建立了3个区级
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建立了36支植保专业防治队伍,50个测土
配方施肥专供点,遴选了1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100名科技指导
员,建立了10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立起了区有农技推广
中心、片区有区域服务站、乡(镇)设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村有服
务站点的四位一体的新型农技推广网络体系。全区拥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粮食、瓜菜新品种已达18个,其中已命名的粮食、蔬菜品种6
个。常年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直接间接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
5.强抓服务推动农业和谐发展
区农业局创新建立了“三大中心”:一是农村财务监控中心。建
立了区级农村集体财务监控中心,各乡镇均建立了农村财务服务大
厅,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监督网络化、运行规范化;二是农产品质
量检测中心。在全市率先建立了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的农产品质量检
测中心,实现了蔬菜、水果中常用农药检测项目全覆盖;三是农业
信息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建立了集科技指导、质量监控、政策咨
询、举报投诉于一体的岱岳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开通了农业部12316
服务热线,开辟了热线电话、农业专家、远程视频、科技短信等多
项服务功能。
二、高效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不高,产业聚集度低,产业类同化现象突
出,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档次偏低,产业链条短,竞争能力不
强,农业龙头企业在促进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中的载体作用体现
不明显。
2.农民组织程度不紧
突出表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育滞后,规模不大,联系不
紧,有险则退,管理松散,在技术、资金、购销、加工、储运等环
节服务滞后,难以有效地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与加快发展现代农
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3.农业特色品牌不硬
农业品牌建设仍处在初始阶段,很多好的产品由于没有品牌或品
牌不硬,进不了超市、大型商场等高端市场。现有品牌农产品中类
同性大,龙头企业在“创名牌、保品牌”上投入少,缺乏品牌经营
的意识和谋略。
三、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立足岱岳区农业发展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鲁中
地区较具影响力的高效农业先导区建设,需全面提升三大能力。
1.提质增效,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提高农产品产出率。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高效农业,加快优
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建立高科技特色产业、鲜活农产品
物流、优质林果精细加工、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种养加工五大
农业特色产区,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力度,促进
农业生产由传统耕作向特色种养转型升级。二是提高农产品优质
率。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使特色农产品有“标”可依,
让农民有“准”可循。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
全程的无害化生产。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
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净化农业生产源头。三是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
加工企业的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流通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
购销合作社、农贸公司等流通组织的培育,大力发展连锁配送、专
卖、超市等现代流通业态,把优势农产品推向超市经营平台,构筑
农产品高效流通体系。
2.龙头带动,提高产业发展能力
一是打造强势产业集群。重点打造蔬菜加工、畜产品加工、林果
加工、饲料加工、桑蚕养殖、生态观光、保鲜冷藏、物流配送“八
大产业群体”,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在省内
外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二是培育规模
龙头群体。加快推进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培育壮
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
一批农业科技人员投资兴办、领办科技型农业企业。积极构建以龙
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三是
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
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兴办各
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加
快培养一支规模庞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够引导和帮助农民
实现利益联结的人才队伍。
3.强基固本,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大力
开展中低产田的改造,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植保绿色控害技
术,集中建设一批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二是提高农
业物质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
加强植保统防统治、沼气服务网点、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服务体系建
设,为高效农业发展提供科技保障和技术支撑。加快推进农业信息
服务平台和涉农信息设施配套建设,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
信息化全覆盖。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改善技术装备和推广手段,保证履行公益性职能所必需的基础条
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鼓励和支持驻泰高校同涉农
企业、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通过建立试验示范田、实践
基地等形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