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匿名制下的网络暴力及应对措施

网络匿名制下的网络暴力及应对措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论文
题目: 网络匿名制下的网络暴力及应对措施
ssssssssssssssss sssssssssssssss XXXXX XXXX XXXXX 2015.10.12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
互联网在诞生几十年以来进行了飞速的发展,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一台终端设备,一根网线,一个网名,凭借这三个工具人们就可以开始高自由度网上冲浪之旅。

如此低廉的成本和网络上精彩的内容吸引了无数人涌向这个虚拟世界。

据统计,截止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9亿,网络普及率高达47.9%。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网络也不例外。

它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性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困扰,其中一个就是网络暴力。

何为“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网民利用网络手段营造舆论,对让人进行道德审判和语言攻击,谩骂甚至通过人肉搜索暴露个人隐私,从而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

就在近期的一场英雄联盟(时下一款火爆的网络游戏)职业比赛当中,中国队在小组赛中表现不佳惨遭淘汰,这在中国年轻的网络游戏玩家中引起激烈的讨论,而在他们的讨论中很少分析比赛失利的原因,绝大部分人都在辱骂比赛中表现不佳应该“背锅”(害群之马的意思)的参赛选手,有的在他们的微博下留下“死在国外,别回来”这种极其恶毒的评论,甚至有人还对选手的家人进行骚扰,这对本身输掉比赛情绪低弱的选手又遭受进一步的精神打击。

这就是典型的网络暴力,而且这种网络暴力的风气在网络社会存在已久而且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以至于很多人都对这种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对于刚接触互联网的年轻人无疑营造了一种极度不良的网络环境,他们很容易被网络暴力影响而成为其中的一员。

至于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的匿名性、高自由度和群功能时产生网络暴力的温床。

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环境
给予了网民极高的匿名性和自由度,而且每个网民身在其中都有极强的“自媒体能
力”即传播和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

2.传统道德观念是网络暴力产生的深层原因。

现实的中国社会中具有深厚的道德传
统,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失衡,于是他们决定在网络社会上充当“网络标兵”,而网络
信息真真假假,很容易根据一面之词间接导致网络暴力。

3.现实社会缺乏意见表达通道、弱势群体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是网络暴力缠身的现实
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导致社会在某些方面的问题日益突
出,很多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心中负面情绪增多,却无法在现实社会中得到排遣,于
是网络成了其发泄的平台。

为了维护网络社会的稳定,我们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我认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推行网络实名制(Real Name System),网络实名制作为一种以用户实名为基础的互联网管理方式,可以成为保护、引导互联网用户的重要手段和制度,并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不良因素影响。

在这种制度下,每一个网民都会获得一个类似于现实社会中居民身份证一样的网络证书,从此网民在网上的许多行为都是直接与网络身份证绑定的,让网络暴力不再肆无忌惮地横行,有效地遏制网络暴力的现象。

鉴于自由化是互联网的根本特性,网络实名的范围仍然值得我们在进一步的讨论。

绝对的实名制使网民完全暴露在全世界的目光之下,这会给网民带来隐私上的困扰,所以我们要推行相对实名制。

解决网络暴力的另外一个有效手段是推进我国的网络环境的相关立法。

通过完善网络环境法,将网络上各种违法行为明文规定到法律当中。

对于违法者通过网络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惩戒。

法律才是衡量人的行为准则的重要工具,这能约束很大一部分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的网民,减少网络暴力。

解决网络暴力最根本的途径还是提供更多的意见反馈渠道在源头上治理网络暴力,并解决人民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现实生活才是网民首先要过好的生活,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满足感会显著减少他们对外界的攻击性。

美化网络环境还需要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虽然途中会有曲折,只要好好把握调控的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社会的道德也会更加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