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 光明中医2010年1月第25卷第l期 CJGMCM January 2010.Vol 25.1
老年痴呆病经方治验
李聚梅 山西省太钢总医b ̄-z-部迎新街医院(太原030008)
关键词:经方;老年痴呆病;医案;癫证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0.01.99 文章编号:1003.8914(2010)一01-0140-02
老年呆病属于中医“癫证”、“狂证”、“健忘”、“文
痴”、“呆病”等范畴。1990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老年医
学会制定了《老年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
定标准》¨ ,明确了老年痴呆病范畴包括老年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及混合性痴呆。
经方是医圣张仲景医疗实践宝贵经验的结晶,是
《伤寒论》理论精华在论治方面的集中体现。笔者重
温中医经典,结合临症中运用经方加味治疗老年痴呆
病的病例,谈谈体会。
例1:金匮肾气丸合真武汤治老年痴呆。
杨某某,女,68岁,家庭妇女,2004年4月初诊。
健忘、记忆力减退2年。因丈夫外出打工,经常不在
家,子女工作繁忙,照顾不周而出现沉默少言,表情淡
漠,纳少喜卧等症状后,自己不愿治疗。近日病情发
展,独自走人新建的公园而迷路,彻夜未归,问其家庭
住址亦回答不出。刻诊:面色咣白,身体消瘦,呆坐少
语,反应冷淡,手足冰凉,口中时有清涎。细问:腰困乏
力,头晕便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细弱。此属老年 性痴呆轻症,证属脾肾阳虚,痰迷心窍型。治疗:温肾 健脾,涤痰开窍。方选金匮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味。药 用: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9g,牡丹皮 9g,泽泻9g,桂枝6g,附子9g,白芍9g,白术12g,菖蒲 9g,远志9g,生姜5片。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并 嘱家人派专人照顾饮食起居,丈夫和儿女们多与老人 沟通。连服24剂后,痴呆面容消失,反应较前灵敏,手 足转温,记忆力较前恢复,能回想起一些过去的事。改 服桂附地黄胶囊合香砂养胃丸,早晚分服,并增加营 养,避免受到不良刺激。连服3个月后,诸症消失。随 访半年未发。 按:本例辨证要点为:手足冰凉,口吐清涎,腰酸乏 力,头晕便溏,舌质胖苔白腻,脉沉细弱。病机为:脾肾 阳虚,痰浊上泛,蒙敝清窍成痴。成无己云:“灵机记 性之痴呆,则遇事多忘。”《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 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 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 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人体由 少壮到衰老,天癸由至到竭,精气由溢满到少均与肾气 的盛衰有关。又“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说明人 体大脑的衰老退化也是因肾虚引起。本例病人年迈体 衰,脾肾不足,化生精血的动力亦不足,精亏血虚,髓海 不足遂成呆。仲景金匮肾气丸合真武汤,温肾健脾,使 水有所制而不生痰浊,又加远志、菖蒲等涤痰开窍之药 使神清气清,思维恢复正常。本例属痴呆轻症,及时治 疗,加之心理调节疏导,短时间痊愈。 例2:桃核承气汤合当归芍药散加昧治疗血管性 痴呆。 黄某某,男,72岁,工人,2005年8月初诊。患者 1年前患轻度腔隙性脑梗死病,近日与家人生气数日 而突然行为异常:马路上无故大喊大叫,将陌生人误认 为亲戚,有时在家中喃喃自语,或傻笑。观其:表情呆 滞,肌肤甲错,两目晦暗无神,心烦失眠,大便5日未 行,纳少,舌质暗红,舌下络脉瘀点瘀斑多,苔薄黄脉弦 涩。CT提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中度脑萎缩。诊 为:血管性痴呆,证属气滞血瘀,脑络闭阻。治疗:理气 活血,通窍逐瘀。方选:桃核承气汤加味。药用:桃仁
12g,枳壳9g,郁金9g,赤芍15g,地龙9g,当归15g,大
黄12g,芒硝6g,木香6g。水煎服,每El 1剂,早晚温
服。3剂后泻下少量粘液便。嘱又服3剂,大便稀溏,
表情有所改善,纳食好转。原方去硝黄二药加自芍
30g,党参15g,白术15g,黄芪12g,远志9g,莒蒲9g,炒
酸枣仁30g,百合15g。水煎早晚温服,每晚睡前服安
定片2.5g。治疗半个月后,情绪较前稳定,睡眠时间
延长,狂言乱语减少,二便如常。嘱家人多与他沟通,
多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如:听小说、看电视、听音乐等,
同时走访亲朋好友,使其心情舒畅。再服10剂,基本
能与周围人相处对答,生活能自理,表情较丰富,两目
有神,各方面表现好。又嘱服养血归脾丸3个月调理,
至今未发。
按:血管性痴呆又名多发性梗死性痴呆。临床多
表现为“健忘”,严重者伴有行为障碍。本例辨证要点
为:肌肤甲错,目光无神,大便秘结,舌暗红,舌下络脉
瘀点瘀斑等。病机为:气滞血瘀。患者年高脑髓空虚,
复因肝气郁结而不行血,气滞血瘀使脑气与脏气不接。
气血无法上注于头,脑失所养而成痴呆。《医林改错》
光明中医2010年1月第25卷第1期 CJGMCM Janua ̄2010.Vol 25.1 ・141・
指出:“凡有瘀血也,令人善忘”。桃核承气汤出自《伤
寒杂病论》,原论下焦蓄血使人如狂,现用于此病,活 血祛瘀加通腑开窍药,使气血得通,邪热得下,血瘀乃 除。后用当归芍药散扶正养血,配以平肝安神开窍药, 效果良好。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原治疗妇人 怀妊腹中痛。实验证明:当归芍药散可使体内与学习 记忆能力关系密切的单胺类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 巴胺、乙酰胆碱的含量增加,从而促使学习记忆能力增 强,改善智力 。 体会 老年呆病,病机复杂,既有虚的一面,又有实的一 面。病变在脑在肾,治在心肝。清肝醒脑,化痰降浊, 活血化瘀何者为主,当根据病情而有所侧重,但很少单 一用法。此病切忌大补,补则壅,使病更甚,当寓补于 清,做到补不壅滞,破不伤正。 经方是理、法、方、药具备的典范。我们在临症中, 只要辨证精准,就可大胆使用,效果常意外之好。 老年痴呆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发病率
逐年上升,已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现
代医学对其虽做了大量研究,从病因到治疗至今仍未
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而多项实验结果表明,中医
中药对痴呆的防治作用是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实现
的,经方在本病中的使用已显示出中医中药的优越性。
让我们秉承祖先的优秀文化精华,为人类的健康做出
贡献!
参考文献
[1] 傅仁杰.老年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医
杂志,1991,32(2):56.
[2]舒斌,马世平.当归芍药散治疗老年痴呆病研究进展[J].中国老
年杂志,2002,22(3):236-237.
[3] 陈勇毅,郑永灿.老年病中医保健[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6:62.
(本文校对:李聚梅收稿日期:2009—06—05)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纪力从 广东揭东县玉湖镇永安堂诊所(揭东515530)
关键词:温病;升降散胶囊;中医药疗法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0.01.100 文章编号:1003-8914(2010)-01-0141一O1
《素问・六微旨大论》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 降息则气立孤危。” 升降散,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主编的《方剂讲解》收 在解表剂中;原方出自杨栗山《寒温条辨》。《方剂讲 解》书中列举治证及方论甚详,在此不再赘述,升降散 对病机属升降不利者,皆可应用。 1热结旁流证 《温病条辨・中焦篇》第七条“阳明温病,纯利清 水无粪,调胃承气汤主之”。1991年,我的一位朋友患 下利,自服黄连素片、痢特灵,利止,转为隐隐腹痛,口 燥咽干,大便清稀,苔黄厚,纳差。病已一周,予服升降 散,每日2次,每次3g,黄酒一小杯,蜂蜜一汤匙,饭前 服,3日告愈。 2头面部疮疡 一香港货车司机,面部红色小疮疡,密密麻麻,抗 生素治疗1O余天未效而求诊。见舌质红,苔微黄。用 升降散3克,白酒半两,蜂蜜半汤匙送服,每日3次,饭 后服。2日后疮疡开始消退。 青春期粉刺,用升降散装入胶囊中,每次4粒,早 晚饭后用白酒一小杯,蜂蜜半汤匙送服。服2至4周, 疗效佳。
3 荨麻疹
中医属风疹范畴,用升降散胶囊,每次四粒,每日
3次,无副作用,半岁起小儿即可应用,用量酌减。
4小儿手足口病
因发病部位而得名,中医属温毒范畴,疮如痘疮,
口舌溃烂,疼痛流涎,伴发热。《温病条辨・中焦篇》
二五条“阳明温毒发痘者,如斑疹法,随其所在而攻
之”。用大青叶20克煮水送服升降散,量随证定。
5 老年便秘
老年人多便秘,虽有阴阳结之异,但一定是气机升
降不利所致。用升降散胶囊4粒,饭前温开水送服,每
日1至2次。
6呕哕吐食
如现代医学之食管痉挛,胃出口部狭窄等属气机
不利之证,升降散主之。
以上六个方面病证中,证虽不同,病机无二,都属
气机升降不利所致,应用升降散升降气机,故可获效。
(本文校对:适燕笙收稿日期:2009—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