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档案局

广东省档案局

— 1 — 广东省档案局 文件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农业厅

粤档发„2010‟13号 转发国家档案局 民政部 农业部 关于印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示范县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档案局、民政局、农业(畜牧兽医)局: 现将•国家档案局 民政部 农业部关于印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办法‡的通知‣(档发„2010‟3号)转发给你们,根据我省实际,同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 2 —

一、关于组织领导 省档案局、省民政厅、省农业厅成立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政策、协调组织和检查验收。 省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档案局监督指导处,具体负责省示范县活动有关文件的起草和省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关于实施范围 各地级以上市档案局统筹本辖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并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县(包括直管乡镇的市和县级市、区)开展省示范县创建。 三、关于验收组织 (一)国家示范县的验收 申报国家示范县的创建单位,全面完成省里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经省档案局、省民政厅、省农业厅审核后向国家相关部门推荐,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验收。 (二)省示范县的验收 申报省示范县的创建单位,由省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组织验收,验收组成员由省、各地级以上市档案、民政、农业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三)示范镇、示范村的验收 申报示范镇、示范村的创建单位,由各地级以上市的档案、民政、农业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省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 — 3 —

备案。省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将根据各地备案情况随时抽查。 四、关于验收标准 示范县(包括直管乡镇的市和县级市、区)的验收标准见本通知附件1。 示范镇、示范村的验收标准由各地级以上市参照示范县的验收标准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五、关于验收程序 (一)自检 申报省示范县活动的创建单位,按要求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和本地区示范创建后,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点验收标准‣进行自检,写出自检情况报告,填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活动申报表‣,经同级党委或政府批准后,报地级以上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二)初步验收 各地级以上市档案局收到创建单位的申报材料后,分别组织业务人员和有关单位人员进行指导咨询和初步验收,通过后将申报材料报省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正式组织验收。 (三)正式验收 在初步验收的基础上,省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验收。验收采取听取汇报、查阅材料、现场质询、随机抽查和实地查验等方式进行。验收结束后,验收小组即将验收结果报省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 — 4 —

(四)审批 经省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审核达到标准的创建单位,将获得“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称号,并由省档案局、省民政厅、省农业厅颁发相应牌匾,有效期为5年。 获得该称号的单位可自愿申报“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 省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将根据各地申报先后顺序择优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

附件: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标准 2.村级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供参考)

二○一○年八月 日 — 5 —

附件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标准

项目 验收内容 具体要求或见证材料

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的举措

1.档案工作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或专项规划。 相关规划文件

2.档案局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组织成员单位并承担相关职能工作。 成立相关组织、成员名单及分工文件

3.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相关政策文件,近年来县(直管镇的市)财政投入情况表。

4本级党委和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的协调机制或长效机制,并开展相关活动。 相关文件、活动记录

5.本级党委和政府领导能及时听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情况汇报,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实地参与相关活动。

相关汇报材料、批示、活动记录

6.本级党委和政府将乡镇及村级档案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体系。 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体系文件

其他:

县级档案部门的业务指导和信息服务

7. 档案局制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相关实施意见、规划、年度计划等

文件

8. 档案局有具体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开展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和培训。

职责分工、指导检查计划和记录、

培训的计划和记录

9. 档案局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乡、村示范点,以点带面总结经验,推广带动全县工作。 相关材料、活动记录

10.县档案局开通“三农”档案信息网站或利用现有网站开设“三农”档案信息专栏,并及时进行更新和维护。 现场查看相关网站内容

11.档案馆确定了涉农专业档案资源的接收范围,对应接收的涉农档案资料,档案接收范围、馆藏档案分类统计表、进馆移交清单、现场查看 — 6 —

已接收进馆。 其他:

相关涉农部门在示范县活动中与县档案部门的协调配合

12.相关涉农部门与档案部门建立新农村建设专项档案管理和协调机制,制定了相关档案管理办法或制度。 档案管理办法、制度等相关文件

13.组织、民政、农业、社保等部门在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农村社区建设、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各种文件的形成和归档提出要求。 组织、民政、农业、社保等部门的相关文件和具体要求

14. 涉农部门与档案部门联合对相关工作形成的专项、专门档案的收集、管理、利用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开展联合指导、监督的文件,联合

检查记录

其他:

乡镇档案工作业务建设

15.县域内各乡镇建档率达100%,绝大部分应达到省级机关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 (1)县域内所有的乡镇都必须要有健全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综合档案室,并且100%达到省一级以上标准。 (2)市直管的镇,100%档案室达到省一级以上标准,有条件的应成立乡镇档案馆,实行与国家综合档案馆分馆一体化模式。

16.各乡镇档案部门对重要的涉农专项工作(土地承包、林改、社保等)形成的文件材料进行了收集和管理。 馆藏档案分类统计表、进馆移交清单、现场查看。 (1)成立了乡镇档案馆的,还要对镇直属部门(内设机构),镇直属单位(镇属二级单位),市直单位在城镇的派出机构(垂直单位)以及参与小城镇建设、管理的其他类型单位和个人等一个城镇范围内形成的、与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进行管理,包括文书、基建、国土、规划、房产、环保、工商、治安、户籍、学籍、计生、民政、社保、财务、司法、出租屋管理、医疗卫生、宣传教育、集体经济合同、专业镇特色经济等门类和载体的档案。 (2)尚未成立乡镇档案馆的,既做好党政机关及所属企业事业单位档 — 7 —

案的管理,又要做好镇域范围内社会力量办企业事业单位档案的管理。应接收的接收,不属于接收范围,按规定做好归属和流向。应接收一套与城镇建设发展有密切关系的专门档案目录。

乡镇档案工作业务建设

17.各乡镇档案部门或人员开展了对村级组织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的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和检查。

指导检查计划和记录、培训的计划

和记录、检查记录

18.各乡镇重新修订了乡镇机关及所属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并严格实施。

存有修改记录,报县档案行政管理

部门备案,并由镇政府颁发

19.各乡镇档案部门或人员开展了面向农民的现行公开文件查阅服务或档案信息利用服务,体现信息查询功能。 现场查看

20.乡镇档案在行使政府职能和维护农民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例5个

21.各乡镇档案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配备了专门用于管理档案的计算机,使用了档案管理软件,建立了目录数据库,并且文件级档案目录100%录入

其他:

村级档案 工作

22.县域内行政村(社区)村级建档率达到100%(包括村档乡管),达到市(地)级及以上机关档案管理规范要求。

23.各行政村重新修订了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存有村委会讨论记录,报镇档案部门备案,并由村委会颁发

24.各行政村建立了在村委会换届时的档案交接制度。 相关文件、制度,交接清单、记录等

25.部分行政村配备或利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使农民不出村就可以在网上查阅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信息。 现场查看

26.各行政村对党务、村务、财务、资产管理、经营承包、基础设施、生产经营、农户、重大活动等形成的文件材料以及具有特色的档案资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室藏档案分类统计表、现场查看

27.村办企业、医疗、养老、托幼、学校等机构建立了档案工作。 现场查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