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升本后教师如何顺利实现角色转变

浅谈升本后教师如何顺利实现角色转变

1
浅谈升本后教师如何顺利实现角色转变
2010年3月,我校顺利升格为郑州师范学院,“升本”这一战略性调整给学
校的每一个工作层面都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升本”
在给教师带来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怎样在本
科层次的高校中顺利地进行角色调适,成为学校升格后教师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
的问题。
一、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
“专升本”不仅提升了办学层次,还意味着学校在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和教
育发展目标及社会需求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1999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专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是:
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
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据此,可把专科教育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应用性、
技能性和职业性。专科教育培养的学生,不需追求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只需
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无论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技能都应以“必需、
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专业课程的教学,主要是
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各类课程一般都要精简理论,加强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
积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普通高等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与专业
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与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研究工作
的初步能力。宽厚知识+创新思维+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大学本科培养目标。
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素质”。因此,本科教学
重视理论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注重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的融会贯
通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侧重于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注
重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强调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
主要传授学科前沿理论。教师队伍建设是以学科梯队组建与学术水平提高为重
点,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重学历、重理论基础、重科研能力。
二、升本后教师角色顺利转变的影响因素
(一)转变思想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教育思想的突破,办学理念的创新,就不可能有教
2

育的跨越式的发展,所以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至关重要。因为学校升本,不仅仅是
学校名称和学制等形式的改变,而应当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
方法与教学管理制度等各方面真正体现出本科教育特有的属性。所以,思想观念
的转变,必须要充分认识本科教育的性质、特点及其与专科教育的区别,注意克
服长期专科教育形成的思维定势,切实强化本科意识,按照本科教育的要求去想
问题,办事情。
(二)增强科研意识
专科学校以教学为主,注重教学而忽视科研。老师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
习惯于“教”而忽视“研”,科研意识淡薄,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不强,加上科研
设施普遍陈旧落后,经费少而分散,无力承担较大的有影响的科研项目。这与本科
院校要求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极不相称。高校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
社会三大功能。科学研究是贯穿其中最核心的驱动力,是高校学科建设、教学改
革、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基础,日益成为大学的工作重心。同时,对教师科
研成绩的考核、评价也成为衡量高校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科学研究是培养高层
次人才的根本手段,人才质量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更重要的
是表现在使学生增强进一步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上。因此,科学研究既是
高校的重要功能,又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方式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首先,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加上自己在
科研活动中的心得体会,讲课能够深入浅出、得心应手,使教学活动更具色彩。
其次,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不断地活跃于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及时掌握学科
的最新发展动向,较为科学地确定研究目标,有利于将本学科、本专业的最新成
果及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第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法》的要求,本科教育应当是培养具有“学术性”、“创新性”的学生。所谓“学
术性”是指学生接受本科教育后具有的做学问的能力,即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
力。学术性是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的一个本质的区别。所谓“创新性”是指对本
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教育的创新性不仅要求教师传授已有的
理论和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走向科学的前沿,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和判
断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和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并不断鼓励带动学生参与到教
3

师的科研中去。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也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将来所
从事工作的领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创新力。
(三)掌握本科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人们常说“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人们还说“课比天大”。学校升
本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专科教育对基础理论的教学要
求是“够用为度”,而本科则是“扎实的理论基础”;专科教育专业课教学的要求
是为培养适用型人才而制定的,而本科的要求是注重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融
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培养等。因此,作为教师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尽快掌握好与
本科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要通过本科教学的各项
实际教学工作,熟悉本科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掌握本科教学的方法和技术,更
新教学内容,开展教学研究,以此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专科教师转变为本科教师,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应是内在素质的提高。学
校升本之后,原有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会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相应而应,就会产生一些懈怠心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教师自身
素质,对于学校整个教学科研环境的良性循环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主要有四条:
1、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职业,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
的职业,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定期更新和补充知识、技巧、能力,尤
其是在特殊时期,为较快地适应新形势下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努力更新自
己的知识库存,构建涵盖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不
断探索本科教学的规律,总结本科教学的经验,尽快提高自己的本科教学能力和
水平。
2、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措施,构建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体系。
学校教师培训应该放在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学历层次的继续教育上,并且要
做到重点培养与全面提高相结合,开辟多种渠道进行教师在职培养,不断拓宽教
师的知识面,优化和重组知识结构,使之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
3、为教师参加实践锻炼创造条件。高校教师不仅要有传授书本知识的能力,
而且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师范类的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定期深入中
4

小学学校,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基础教育最新动态,设法解决工作中碰到的
各种现实问题。这样,教给学生的知识才会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生动有效
的。
(五)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的评价机制不仅能促进教师在科研的同时更好的
完成教学的本质工作,而且还能引导老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教学质量,从而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的制定上一定要遵循二个原则:
一是可持续的原则。所谓持续的原则是指要保证评价制度的连续性和公平性,对
所有的老师一视同仁。二是激励的原则。教学测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师提高教
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在评价中的奖励和惩罚应有一定的限度,在教
学测评上,学生的评教虽是一方面,但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创新,教学的改革也应
是一方面,不能片面地依据学生的测评作为教师教学能力排名的依据。
总之,本科教育与专科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
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本科教育的性质、特点及其与专科教育的区别,注意
克服长期专科教育形成的思维定势,切实强化本科教学与科研的意识,按照本科
教育的要求去想问题、做事情,搞好院校升本后的各项工作,使学校真正迈上一
个新的台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