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复习终极版
1、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合同严守原则。
含义:从事交易的当事人必须遵守的行为模式。
功能:立法准则、行为准则、审判准则、科研依据。
2、平等原则在合同法中的体现:主体资格一律平等;在具体合同关系中当事人地位对等;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平等地受保护。
公平原则在合同法中的体现:设置显失公平规则;规定风险的合理分配;规制免责条款;设置合同撤销权;规制格式合同;规制违约责任。
公平原则与平等原则的关系:平等原则强调的是资格平等、机会平等,即法律地位平等。自由或意思自治是公平原则另一主要外化要求。任何不受约束的自由行为和不正当行为实际上都是对自由的滥用,是一种有违于和有害于公平要求的极端的自由和放纵的自由。
公平原则强调双方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3、自愿原则在合同法中的体现:订立合同的自愿;选择主体的自愿;合同内容的自愿;合同形式自愿;变更或解除合同的自愿;解决合同纠纷方法的自愿。
自愿原则的限制:标准合同;公平、诚信、禁止权利滥用等原则的适用;其他法律、法规的限制。
4、诚信原则的本质:诚信原则为市场经济的道德准则,平衡利益;诚信原则为道德准则的法律化;诚信原则在于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
5、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类型:危害国家公序的行为类型;危害家庭关系的行为类型;违反性道德的行为类型;射幸行为类型:以他人之损失而受偶然利益的行为;违反人权和人格尊严的行为类型:过分限制人身自由的劳动契约,以债务人人身作为抵押的合同;限制经济自由的行为类型;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类型;违反劳动者、消费者保护的行为类型;暴利行为类型。
6、给付义务和付随义务:给付义务(主义务)指合同上原有的、必备的独立决定合同目的实现的基本义务。附随义务(从义务)指因给付义务履行而派生的义务。
区别:给付义务决定合同类型,附随义务不受债之关系类型的限制;给付义务构成双务契约的对待给付,附随义务不具有同时履行抗辩;给付义务不履行,债权人解除合同,附随义务不履行,只能请求损害赔偿。
7、免责条款的特点:时间性-当事人在合同中事先约定;目的性-旨在限制或免除其未来责任。
意义:自由原则体现。只要其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利益,则国家不应当进行干预;公平分担风险。为当事人事先预见和锁定风险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生效要件: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免除造
成对方人身伤害的责任,但应允许特殊情况对一般过失造成伤害责任的免除;不得免除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的财产损失的责任;格式化的免责条款,不得不合理地免除条款制作人的责任、加重对方的责任、排除对方的主要权利。
8、格式条款的特征:单方事先决定性。可以是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也可以是当事人以外的社会团体、国家授权的机关;书面定型性。全部合同条款以书面定型,即合同文本形式;重复使用性。它运用于面对公众需要重复签约的交易领域;无须协商性。相对方不能就合同条款再行协商、讨价还价。
原因:生产经营垄断;交易内容重复;提高交易效率。9、合同成立的要件: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者多方当事人;订约当事人对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合同的成立一般应经历要约和承诺阶段。10、要约的构成条件: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目的(意图);要约内容应当具体、确定;要约必须向相对人做出;要约必须送达受要约人。
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目的不同:前者在于使受要约人对要约人发要约,而后者在于订立合同;内容不同:前者只是笼统地宣传,而后者包括合同的必要条款;效力不同:前者一般不具有约束力,而后者具有约束力。
不得撤销要约的情形: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且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
要约失效的情形: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11、悬赏广告的成立要件:广告人以广告方式作出意思表示;以不特定人为对象;希望完成特定行为;对完成特定行为的人允诺给予报酬。
12、承诺成立要件: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必须向要约人作出;承诺内容应当与要约内容一致或基本一致;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承诺生效的意义:决定合同权利义务产生的时间,决定了合同关系对当事人开始约束的时间;在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况下,承诺生效的时间是无效或撤销的起点;承诺生效时间往往能决定合同成立地点,由此又决定合同争议管辖法院的选择及法律适用的选择。
13、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缔约上的过失发生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只有在合同尚未成立或虽成立但被确认为无效或被撤销时,缔约人才承担这一责任;一方违背诚信义务;造成他人信赖利益的损失,即由于合同不成立和无效的结果所蒙受的不利益。信赖利益损失包括因他方的缔约过失行为而致信赖人的直接财产的减少,如支付各种费用等,也包括信赖人的财产应增加而未增加的利益。
种类:假借订立合同,恶意磋商;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
要事实或提供虚假的情况欺诈方具有主观上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欺诈的行为;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14、合同有效的要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合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社会公共利益。
15、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关系:
联系:成立是生效的前提,生效是成立后的一种法律后果;生效也是成立的目的,当事人合意的目的就是要使合同生效,实现合同所产生的权利和利益。
区别:涵义不同(成立指订立合同过程的完成,是当事人合意的结果。着眼于合同事实上的存在;生效则指已经成立的合同,依法具有法律效力。着眼于订立的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要求,属于法律价值的判断);意志不同(成立反映当事人意志,体现合同自由;生效则反映国家对合同关系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体现国家对合同关系的干预,对合同自由的限制);后果不同(一旦不成立主要涉及当事人合意,是“私人”的事情,只产生民事责任;一旦无效,违反国家意志,不仅要产生民事责任,还要产生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16、附条件合同的效力:附条件合同成立后,已经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关系,双方均应受法律关系约束。对于一方或双方来说,因条件可能成就而使其享有权利,或可能获得一定利益,这种可能的或有希望获得的权利或利益,在不同附条件合同中各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