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不完全合同理论的新视角_基于演化经济学的分析
不完全合同理论的新视角_基于演化经济学的分析
2012 年第 2 期
不完全合同理论的新视角
— — — 基于演化经济学的分析 黄凯南
*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 主流不完全合同理论一直没有在理论逻辑上 圆 满 解 答“合 同 为 , 其理论基础存在很大的争议, 这也导致其研究范式存在 内 在 的 逻 辑 矛 盾 与 什么不完全 ” 冲突, 大量有关不完全合同的研究本质上却 是 关 注 完 全 合 同 。 本 文 尝 试 从 演 化 经 济 学 的 视角重新审视不完全合同理论, 强调必须从知识不完全性的视角来阐释合同的不完全性, 认为个体的有限认知是合同不完全性的重要 理 论 基 础, 在此视角下探讨了不完全合同的 功能 、 生成及其演变, 并重新考察了权威在不完全合同中的作用 。 关键词: 不完全合同理论 演化经济学 有限认知
133
黄凯南: 不完全合同理论的新视角
正这种效率损失 。 在这些研究中, 不完全合同仅仅是参与者理性选择的外生约束, 而非理性选择的 结果, 所有的研究焦点都集中在那些无法缔约的权利的配置上 。 但是, 如果将产权或控制权的配置 这些权利的最优配置本质上则属于完全合同的范畴 。 因此, 大量所谓的不完全合同理 也视为合同, 产权或控制权 论实际上是将由不完全合同引起的 效 率 问 题 诉 诸 于 另 一 种 类 型 的 完 全 合 同 ( 例 如, 安排的合同) 。 在这个意义上, 许多不 完 全 合 同 理 论 实 际 上 并 不 关 注 不 完 全 合 同 本 身 , 相 反, 它本 Maskin 的 正如 许 多 学 者 指 出 的, 通 过 机 制 设 计 的 执 行 理 论 ( 例 如, 质上则更关注完全合同 。 而且, 纳什执行和子博弈完美执行) , 参与者可以事前设计一个事后显示真实信息的机制, 使得 一 些 诸 如 Maskin & Tirole , 1999 ; Maskin , 2002 ) 。 不可描述性或不可证实的外生约束并不影响交易效率( 例如, 在这个意义上, 许多事前无法缔约的交易并不一定要诉诸于所有权或控制权的配置 , 对于事后博弈 机制的事前设计也可能达到与完全缔约相同的效率 。 因此, 这种将合同不完全性视为外生的研究 缺少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 方法在理论逻辑上并不自洽, Anderlini & Felli , 如何将合同的不完全性内生化是近年来 不 完 全 合 同 理 论 的 重 要 发 展 ( 例 如, 2004 ; Hart & Moore , 2008 ; Sudheer 、 Gupta & Luo , 2009 ; Tirole , 2009 ; Bolton & Faure-Grimaud , 2010 ; Horn 、 Maggi & Staiger , 2010 ) 。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 其一是坚持完全理性的假设, 但在模型 Segal , 1999 ; Hart & Moore , 1999 ) , 中引入更多的环境复杂性 ( 例 如, 或者通过放松参与者对博弈非 Sudheer et al. , 2009 ) , 或者通过引入缔结合同和执行合同的成本 均衡路径中的共同信念等( 例如, ( 例如, Horn et al. , 2010 ) , 来论证不完全合同是参与者理性选择的结果 。 许多研究表明, 当环境趋 向复杂或者缔约成本与执行成本过高时, 最优的合同可能趋向于 简 单 的 合 同 或 者 没 有 合 同 的 君 子 1999 ; Hermalin , 2002 ; Horn et al. , 2010 ) ; 其二是尝试放松完全理性的假 协定( 例如,Hart & Moore , 设, 建立基于有限理性的不完全合同模型 。 ( 例 如, Tirole , 2009 ) 和“思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考虑到参 与 者 缔 约 合 同 所 需 耗 费 的“认 知 成 本 ” ( 例如, Bolton & Faure-Grimaud , 2010 ) 等 。 这些研究认为, 在有限理性 的 约 束 下, 参与者必 考成本 ” 须在信息搜寻的认知成本和收益之间做出权衡, 这导致了内 生 的 不 完 全 合 同 。 尽 管 这 些 模 型 宣 称 , 考虑了参与者的“有限理性 ” 但是, 由于假定 参 与 者 在 缔 约 时 能 够 对 各 种 引 起“有 限 理 性 ” 的成本 ( 例如, 认知成本或思考成本) 和收益( 例如, 获取更多自然状态知识) 进行完美的理性权衡, 这些模 Pagano , 2007 ) 。 由于强调不完全合同是参与者 型本质上却是一种更加复杂的理性选择模型( 例如, 理性权衡的结果, 合同的所有结果 ( 包 括 不 完 全 性 及 其 程 度 ) 都 是 在 参 与 者 的 考 虑 之 中, 从这意义 上讲, 这种不完全合同本质上也是完全的 。 因此, 当前流行的不完全合同理论本质上都是基于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的 理 性 选 择 范 式 。 尽 管 这 些 研究能够为我们理解许多制度现象提供良好的洞见, 但是, 任何基于完全理性假设的理论本质上是 2002 ) 。 例如, 无法阐释“知识不完全 ” 的现象, 因而也很难真正阐释“合同不完全性 ” 的问题( 丁利, 在经典博弈论中, 所谓的不完全 信 息 博 弈 也 是 通 过 海 萨 尼 转 换 被 处 理 为 不 完 美 的 完 全 信 息 博 弈 。 正如威廉姆森一再强调, 必须在“有 限 理 性 ” 的 视 角 下 才 能 真 正 理 解 不 完 全 合 同 的 性 质, 进而解释 Williamson , 1975 , 1985 , 1998 , 2000 ) 。 近年来, 更多的制度现象( 例如, 越来越多的学者也认识到, 主 认为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限理性 ” 研究范式是未来不完 流不完全合同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 Maskin , 2002 ; Basile & Trani , 2008 ; Bolton & Faure-Grimaud , 全合同理 论 发 展 的 重 要 方 向 ( 例 如, 2010 ) 。 然而, 经济学距离建立一个成熟 和 统 一 的“有 限 理 性 ” 研 究 范 式 还 有 很 长 的 一 段 时 间, 对于不 Bolton & Faure-Grimaud , 2010 ) 。 本文尝试在此 完全合同理论的有限理性分析也是刚刚起步( 例如, 134
一、 引
言
Hart 和 Moore 开创性的工 作 以 来, 自从 Grossman 、 不完全合同理论成为主流经济学研究制度 的流行范式 。 许多包括所有权配置 、 企业边界 、 控制权 配 置 、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纵 向 和 横 向 一 体 化、 公 Grossman & Hart , 1986 ; Hart 司金融等制度问题都在不完合同理论的框架下得到较好的解释 ( 例如, & Moore , 1990 , 2005 ; Aghion & Tirole ,1997 ; Rajan & Zingales , 1998 ; Tirole , 1999 ; 博尔顿和德瓦特里 2008 ) 。 但是, 长期以来, 有关不完全 合 同 的 理 论 基 础 却 受 到 很 大 的 争 议, 基 于 GHM 模 型 的 主 庞, , 流理论尚未能够在理论逻辑上圆 满 地 解 答“合 同 为 什 么 不 完 全? ” 这也导致其研究范式存在内在 1999 ; Tirole , 1999 ; Maskin , 2002 ; Basile & Trani , 2008 ; Sudheer 的逻辑矛盾和冲突 ( Maskin & Tirole , 2009 ; Tirole , 2009 ) 。 et al , 早期或者第一代的不完全合同理论通常将合同的不完 全 性 视 为 外 生, 认为由于存在某种交易 成本, 参与者无法缔结一份依赖所 有 自 然 状 态 的 完 全 合 同 。 这 些 研 究 大 多 直 接 从“无 法 签 订 完 全 合同 ” 的假设出发, 考察事后利润分配的再谈判对事前专用性投资激励的影响 , 进而建构 最 优 的 产 Grossman & Hart , 1986 ; Hart & Moore , 1990 ; Chiu , 1998 ) 。 这些研究假定参与者是 完 权结构( 例如, 全理性的, 合同的不完全性主要源自第三方( 例如法院) 对合同条款的不可证实或者参与者之间对 Hart & Moore , 1990 , 1999 ) 。 较之于完全合同理论, 自然状态的不可描述等 ( 例如, 这种不完全合同 理论加入不可证实 、 不可描述 以 及 可 重 新 谈 判 等 外 生 约 束 。 这 些 研 究 普 遍 认 为, 基于这些外生约 束, 参与者无法事前确定一个可执行 、 涵盖所有可能状态的合 作 剩 余 分 配 方 案, 一些在完全合同中 能够得到的最优分配方案就可能无法实现, 而有效的产权或剩余 控 制 权 配 置 能 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纠
* G. M. Hodgson 教 授 和 黄凯南,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邮政编码: 250100 , 电 子 信 箱: kennen@ 126. com 。感 谢 黄 少 安 教 授 、
Ugo Pagano 教授等对作者研究提出的宝贵建议, “参与者认知 、 本项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主观博弈与 制 度 内 生 演 化 机 制 研 究 ” ( 10CJL004 ) 、 “现代演化经济学前沿理论研究 ” ( 09 JHQ013 ) 、 “山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点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ZR2010 GQ007 ) 阶 段 性 研 究 成 果 之 一 。 十 分 感 谢 两 位 匿 名 审 制度与产业协同演 化 的 分 析 ” 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技术 、 稿人的评审意见, 作者文责自负 。
二 、合同为什么不完全 ?
许多 研 究 表 明, 导 致 合 同 不 完 全 性 的 原 因 主 要 有 以 下 一 些: 其 一 是, 无法预见的可能性 ( unforeseen contingency ) , 即参与者无法事前 预 测 或 者 描 述 将 会 出 现 的 各 种 可 能 状 态; 其 二 是 撰 写 合同的成本 。 即便参与者能够预见所有的可能性, 由于撰写合同需要成本, 这也会导致合同的不完 交易双方能够无代价地签订一个依 全性; 其三是执行合同的成本 。 即便不存在上述两种交易成本, 赖所有自然状态的完全合同, 但是, 如 果 某 些 条 款 被 法 院 执 行 的 成 本 过 大 或 者 无 法 执 行 ( 例 如, 无 Tirole , 1999 ; Maskin , 2002 ) 。 实际上, 这也会导致合同的不完全性( 例如, 在上述三种原因 法证实) , 无论是撰写成本还是执行成本, 都可以被视为参与者外在 的 成 本 约 束, 合同的不完全性源自参 中, 则可以被视为参与者内在的认知约束, 亦即参与者理性 与者的理性权衡 。 而“无法预见的可能性 ” 的有限性, 合同的不完全性则主要源自参与者的这种有限认 知 。 如 果 将 不 完 全 合 同 理 论 视 为 有 别 那么, 从方法论层面上讲, 后两 种 原 因 无 法 构 成 不 完 全 合 同 理 论 的 于完全合同理论的新研究范式, 理论基础, 因为它们仅仅是在完全合同理论的基础上加上了外在的成本约束 。 相反, 第一个原因则 可以构成作为新研究范式的理论基础 。 尽管许多研究也都将“无法预见的可能性 ” 视为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基础, 但是它们通常都假定 Grossman & Hart , 却 可 以 预 见 各 种 可 能 的 收 益 ( 例 如, 参与者无法事前预见各种可 能 的 自 然 状 态, 1986 ; Hart & Moore , 1988 , 1990 ; Basile & Trani , 2008 ) 。 因此, 这 种“无 法 预 见 的 可 能 性 ” 并 不 彻 底, 参与者还是能够预见所有的可能收益 。 这意味着尽管参与者无法签订一个依赖所有自然状态的完 但却可以签订一个依赖所有可能收益的合同, 并且通过事前签订事后的博弈机制来执行这 全合同, Maskin & Tirole , 1999 ; Maskin , 2002 ) 。 尤 其 是 当 合 同 满 足 福 利 中 性 ( welfare个合同 ( 例 如, neutral )
源自文库
2012 年第 2 期
研究领域中迈出一小步, 在演化经济学的视角下重新审视不完全合同理论 ① , 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 深入阐释和论证当前主流的不完全合同理论存在的问题; 其二, 从一个新的视角来探讨不 题: 其一, 将合同不完全性归结为个体的有限认知, 探讨合同所具有的认知功能; 其三, 在此有 完全合同理论, 限认知的基本假设上建立描述不完全合同生成的有限理性模型 , 建立一个理解不完全合同生成和 在此理论逻辑下重新考察权威 在 不 完 全 合 同 中 的 作 用, 强调知识或 演变的描述性理论框架; 最后, 认知能力也是权威的重要来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