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始于信任 发现是简单的,过程是艰难的 科学史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类比:宇宙46亿年——24小时。则在前面的23个小时59分钟的时间里人类都没有露面,只是在最后一分钟才匆匆赶到,而在23小时59分59秒之后,人类的文明史才刚刚揭幕。…… 一、《近代自然科学史概论》(上)张瑞琨 华东师大出版社
1.“推动地球的巨人”(1473.2.19-1543.5.24)哥白尼:〈天体运动论〉——布鲁诺(1600年2月17日被烧死在“鲜花广场”) 2.盖伦:用狗、猴做解剖实验“腿骨是弯的”——塞尔维特(1553.10.27被烧死):1546年发现肺循环——维萨里乌:《人体的构造》,解剖学(维萨里乌的老师“雷尔维斯”说:“盖伦时代的人,脚骨是弯的,只是后世人穿了狭腿裤,致使弯曲的腿骨变直了”)——哈维:17世纪生理学——18世纪病理学——19世纪医学。 3.亚里士多德:生物分类方面贡献很大。 4.中国炼丹术:1545年,汞+雄黄+砒霜+丹砂+铅、锡—李时珍取其化学制药方法,《本草纲目》(1552—1578年),190多万字,乃“医书、物理”;另有贡献:动植物分类法,矿物学,动、植物学。 5.3500年A.C.,古埃及:7/29=1/6+1/24+1/58+1/87+1/232;A.C.5000年,历法:一年365天,12月;A.C.2500年:一年3651/4天;A.C.300年,每4年有一年附加6天。 中国:历法、青铜。 托勒密—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加利略。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墨经》,400年A.C.:力学—差动滑轮;升学;天文观察;地学;生物分类。 秦汉:《九章算术》;恒星期:27.3218504日,误差17秒/年;太阳黑子,超新星爆发。 6.中世纪(唐朝):祖冲之,π=3.1415926-3.1415927;沈括:《梦溪笔谈》;郭守敬(1280年):《授时历》、太阳回归年:365.2425天,误差26秒/年。1970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月球背面环行山—郭守敬山”,1977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郭守敬行星”。 7.1500’S,哥伦布、麦哲伦:地理大发现。 8.伽利略:1632年,《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体系的对话》 9.第一个做落体实验的科学家:史特芬(1586年或稍早)。 30feet高,2只铅球(一只G,一只10G),根据落在木板上发出的声音的差别来判断是否同时。结果:“听上去好象是一个声音”。结论:下落时间与物体质量无关。(亚里士多德:反比)。 10.伽利略斜面实验 (1) 相同的时间间隔,通过的长 度间隔与1、3、5、7……成正比; (2)通过的总长度分别与1、1+3、 1+3+5、1+3+5+7成正比,即与时间 的平方成正比; (3)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4)与斜面的角度无关;(3、4两结论通过几百次实验重复无误。)
斜面长L=11米 50
° 责任始于信任 发现是简单的,过程是艰难的 (5)外推:当角度=90°时,即得自由落体运动; (6)发现机械能守恒,惯性; (7)再接放另一斜面,推得惯性原理。[加利略:抛射体的速度越大,落点越远,大于某一阈值,下落为地球弯曲弥补,将绕地球转动。] 11.(第谷·布拉赫)开普勒(1571.12.27—1630.11.15,德国):行星运动三定律—“开普勒定律”,1619年。 12.哈维:血液循环 (1)盖伦(肝—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肺):血液似潮汐在血管中往返流动——维萨里乌:解剖发现,心室间无“微孔”——哥伦布:肺循环——血液由大静脉分支流到全身——切沙比诺:类比天体循环、水循环提出:血液循环? (2)法布里修:静脉瓣:反向关闭(1598年)——(法布里修得学生)哈维(1578—1657)从“日心说”得启示:循环,并设计解剖实验验证:冷血动物 a. 定性实验:结扎—单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静脉—心房; b. 定量实验:人心脏输出量约56.7克/次,每分钟72×56.7克=4082克,每小时约245.54千克; c. 测总量:羊:4磅多,牛:0.5小时颈动脉中血液流完。 结论:血液在循环流动。 (3)(老师)法布里修的说法:静脉瓣阻止血液回流太快 哈维:破坏静脉瓣,血液反而不能流回心脏。结论:静脉瓣作用时、是防止血液倒流。 (4)问题:动、静脉交接处,血液如何流动? 当时解剖没有发现动、静脉有连接。所以猜想:有微血管连接——后马尔辟基和列文霍克实验证实之。 (5)1615年,哈维:《心脏及血液循环论》,1928年出版(1926年培根也不信)。(1632年—1651年《胚胎学》“受精”)。 13.马尔辟基:1660年首次(用显微镜)在蛙肺上发现“毛细血管”;1666年,发现红细胞。不同意“体表换气”,但无证据。 14.列(刘)文虎(霍)克:磨镜片(其方法至今仍是秘密),1683年首次在牙垢中“看到”微生物。 15.胡克:1665年,发现木栓“蜂巢样”“空格”结构[为检验放大率],“显微空洞”名“小室”(cellulate)——偶然。 16.徐霞客 [1586—1641]:实地考察,1613年游天台山,1632年再游,1636年游浙江。(宋应星:《论气》,《天工开物》) 17.笛卡儿:运动量概念mv、守恒; 莱布尼兹: mv2; 恩格斯:mv—持续的机械运动; mv2/2—消失(转化)了的机械运动。 1840’S:5、6个国家,7、8种职业,10多位科学家——能量守恒定律。 笛卡儿:解析几何—解释自然现象的几何(1637年,《几何学》;欧几里得: 330—275A.C.《几何原本》)。 韦达—代数中引入“字母”。 18.牛顿时代 (1) 惠更斯:1655年发现土星环;1656年制成摆钟;1678年《光论》。 (2) 卡西尼:1665年,测火星自转周期为24时40分;1668年,制木卫星历表;1675年,发现土星光环空隙。 责任始于信任 发现是简单的,过程是艰难的 (3) 雷默:测光速。 (4) 开普勒:引力平方反比—类比光强度(布里阿德)。 (5) 罗伯特·胡克:万有引力(1679年);平方反比(1680年写信给牛顿,但他缺乏数学方法和技能)。 (6) 牛顿(1642-1727,英国):诗人亚历山大·波普颂曰: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let Newton be”and all was light 1670年,光学;1669—1676年,微积分学;1679—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727年3月20日逝世,享年85岁。墓志铭:“他以几乎神一般的思维力,最先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象、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
19.炼金术:把普通金属变成金、银或仙丹。 20.阿格里阿拉(1949-1555,德):1556年,《金属学》。 21.比林格西奥(1480-1539,意大利冶金家):1540年,《火焰术》,反对炼金术,认为金属间根本不能转换。 22.霍亨海姆(医生,化学家):三要素说“盐、硫、汞”,发现:铁屑+醋会反应。 23.范·赫尔蒙特:1648年,《论医学的发展》;2要素说“水、空气”。 (1) 助燃实验; (2) 柳树实验:200磅干土+5磅柳树苗—5年后,柳树169磅,土几乎没有消耗。——“水是最根本的。” (3) 沸水后只剩下一点沉淀物:认为是水变成了土。 (4) 分离气体:CO2、NO2、SO2、H2、CH4、CO等。 (5) 制硫酸、硝酸、盐酸。 24.波义耳(1627-1691年):实验、定量研究。 (1)“元素”的定义:“某种原始的、简单的,一点也没有搀杂的物体。元素不能用任何其他物体造成,也不能彼此相互造成。元素是直接合成‘完全混合物’的成分,也是‘完全混合物’最终分解成的要素。” (2)指示剂、焰色:硝酸(盐酸)+氨——白烟;亚铁(铁)盐+X(陪子酊)——黑色;钙盐+硫酸——白色沉淀;银盐+氯化物——沉淀。 (3)中和反应:酸、碱性质。 (4)燃烧:火焰不能离开空气而存在。 (5)动物无空气会死—真空中立即断气,类似燃烧。 (6)金属经过焙烧变成金属灰而增重——“燃素说”。 [拉瓦锡,1743-1794年,发现氧气:Hg+O2——加热HgO(红)——(加热,温度更高)Hg 。] 25.16世纪以前的中国:(1)缺理论根蒂,又无人去提升; (2)商人没能取得统治地位(李约瑟);(3)理论鸿儒未能与“工匠”艺术合作,工具没有转化成仪器。 结论:中国百姓缺少理念上的“震动”的机遇?缺近代科学启蒙!
26.16-17世纪,欧洲(英国等)统一规范用术语; 1663年4月22日,查里2世:“我不必追随任何权势,我不必要求上帝保佑,我不必遵从大师的格言。” 英国、法国相继:科学院。 责任始于信任 发现是简单的,过程是艰难的 27.哲学的作用: 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到达巴哈马群岛 开端 自然是可 第谷·布拉赫 追踪到太阳系以外“天外有天” 的。破除了 生物体并不“玄奥微妙”到不可研究 迷信“权 布鲁诺:“神就是自然界” 威”。理 培根(英国):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性思维形成。 约翰·洛克(英):“那么我们且设想心灵是白纸,没有一切文字,不带任何观念;它何以装备上了这些东西呢?……它从哪里获得有全部的推理材料赫知识?对此我用一句话回答,从经验: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 28.科学革命 哥白尼:科学不再是上帝的附属物:规范。 第谷·布拉赫:观察、记录(30年):数据。 开普勒:数学分析、经验定律。 牛顿:集大成,统一了“天上”与“地下”。 哈雷:预言彗星:实证(判定)。科学代替了迷信,“智慧”的诞生。
18世纪的科学
29.牛顿力学+数学:形而上学自然观。用力学观点解释一切。——18世纪处。 (1) 卡文迪许(1731—1810年):化学家、电学。水的成分、氢气及性质、静电力正比与1/r2,测定引力常数—扭秤。 (2) 1738年,伯努利、欧拉、达兰贝尔:动力学、刚体、加速度矢量与力的方向一致。 (3) 1772年,拉格朗日:《论三体问题》、1788年,《分析力学》。 (4) 哈密顿(1805-1865年);分析力学。 (5) 德布罗意(1892-) (6) 布拉得雷(英):光行差(1729年):证实地球绕太阳转。 (7) 康德(德国):星云假说(拉普拉斯)。 30.燃素说:(1)金属+火微粒=煅灰——a.金属:含燃素的化合物;b.煅灰:去燃素的纯净物。 (2)定量实验——天平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煅灰的质量>金属的质量。 (3)燃素具有“负质量”。 (4)拉瓦锡(法):1772年,燃烧实验研究,提出“提取燃素”的实验验证方法。 (5)“反常”现象:CO2、H2、N2、O2、Cl2的发现。 1755年,布拉克(英)(1728-1799)实验:石灰石+镁石(碳酸镁)混合煅烧,发现碳酸气(CO2)+苛性石灰。 (6) 卡文迪许:1760年,实验Fe(Zn)+HCl(H2SO4)——H2(排水法收集),认为:“H2”即燃素,因为氢气球会飞,具有“负质量”,后证明是浮力所致、且H2有重量。 (7) 1772年,卢瑟福(1749-1819):研究空气性质+动物时,发现N2及性质——不能维持生命且能灭火。 (8) 1773年,舍勒(瑞典,1742-1786年):分解硝酸盐及氧化物时发现,燃着的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