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采空区地面塌陷勘察与设计!
本文从采空区塌陷勘察、采空区塌陷治理设计两方面展开:
一采空区塌陷勘察
主要依据:高速公路采空区(空洞)勘察设计与施工治理手册;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一) 采空区分类:
1、按采煤方法与顶板管理方法分类:
(1)长壁陷落法采空区:由长壁大冒顶采煤法形成的采空区
(2)短壁陷落法采空区:由短壁自由冒顶采煤法形成的采空区
(3)巷柱或房柱式采空区:由巷柱或房柱式采煤法形成的采空区
(4)条带法或填充法采空区:由条带或填充采煤法形成的采空区
2、按采煤深厚比可分为以下几类:
(1)浅层采煤区:开采深、厚比小于40的采空区;
(2)中深层采空区:开采深、厚比大于40,但小于200的采空区;
(3)深层采空区:开采深、厚比等于或大于200的采空区。
3、按煤矿采空区形成和停采的时间分类:
可以分为新采空区和老采空区两种。
新采空区是指现采空的采空区,其地表移动、变形尚未发生或正在发生过程中,或位于正在采煤的采区、采煤工作面近旁的采空区已放顶,地表移动、变形和移动盆地正在发生、发展中。
老采空区是指已停采闭矿的矿区或已停采的采空区,其地表移动、变形和移动盆地等已形成并趋于稳定的采空区。
采空区地面变形灾害包括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勘察范围应大于地面变形范围。
1998年5月发生的临澧县衫板乡石膏矿塌陷,直径达47米。
(一) 主要任务
查明老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稳定性,预测现采空区和未来采空区的地表移动和变形特征,对工程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整治的对策和方案。
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
1、该阶段应以收集资料、工程地质调查、采矿情况调查为主,辅之以大比例尺航卫片解译,必要时可布置少量勘探工作。其工作内容是:
1) 收集矿区地质图、综合地质柱状图、剖面图、采掘工程平面图及井上下对照图、地质勘探报告、沉降观测等有关资料;
2) 调查勘察范围内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
3) 调查勘察区内采空区(空洞)的分布及开采时间、范围、深度、采厚、开采方法、采取率、顶板岩性和厚度、顶板管理方法及远景开采规划;
4) 调查或收集供水井的抽排水状况及其对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
5) 在有条件的地方宜进行井下调查、测量、测绘出采掘工程平面图,查明采空区的顶板塌陷及积水情况;
6) 调查采空区覆岩破坏、地表陷落、建筑物破坏特征及其与采空区开采边界的关系,划分出中间区和边缘区;
7) 调查由于地表塌陷而引起的其他不良地质现象类型、分布位置和规模;
8) 定性或半定量地初步评价采空区的稳定性。
2、初步设计勘察阶段
本阶段勘察应以现场地质和采矿调查、测绘和物探工作方法为主,辅之以钻探工作及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试验,必要时进行地表变形观测。
本阶段应进一步收集地质、采矿资料,并通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沉降观测、简易抽水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初步查明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采空区的范围、埋深、形状、充填、垮落情况,开采层数及剩余沉降量、“三带”界限、地表塌陷等情况,为确定采空区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3、施工图设计勘察阶段
本阶段采空区(空洞)勘察应以钻探工作为主,辅之以必需的补充物探及调查测绘工作。工作内容:
1)查明初勘阶段尚未查明的工程地质问题;
2)确定采空区地表变形范围、变形量大小及其变化规律,分析采空区沉降变形发展趋势,研究地表变形与采空区、区域地质构造、开采边界、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的关系,确定其危害程度;
3)查明采空区近旁的矿井或供水井的抽排水的时间、水量、水质、地下水位变幅和影响半径及其对采空区的稳定性、治理工程的影响;
4)修正、完善采空区及其覆岩的三维地质构造模型、覆岩破坏的“三带"界限,核实采空区的剩余空隙体积;
5)查清地表塌陷范围、破坏形式、发展趋势;
6)评价采空区的稳定性,确定采空区的治理方案;
7)测绘影响范围内采空区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1:1000—1:2000)及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剖面)图等。
(二) 勘察范围及深度
在整个采空区勘察过程中,勘察宽度可视勘察阶段、采空区埋深等具体情况而定。如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宽度要大,初步设计勘察阶段宽度适当减小,施工图设计勘察阶段宽度再减小。但各阶段勘察工作宽度不能小于公式计算宽度,且应考虑到上山、下山方向的差别,因为公式计算的宽度是采空区影响的最小宽度。一般外延100—500m。
勘探深度,对于单层采空区,各阶段的勘探深度不得小于采空区底板以下3m;对于多层采空区,各阶段勘探深度不得小于最下层采空区底板以下3m。
(三)勘查方法的选择
勘察前,应收集研究地质资料,全面调查人类活动的历史、方式、范围与强度,以及已产生塌陷的发育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勘察评价工作。
勘察方法采取工程地质测绘、工程物探、工程钻探、室内试验及原位测试、高精度形变观测。条件许可时应开展井下工程地质调查。
1、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目的是研究采空区及其附近的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地下采空区的分布位置、采矿状况、地面塌陷程度等。调查所采矿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及矿层上覆岩性的组合类型,条件许可时应进行井下测量工作,绘制采空区地质剖面图。初步确定工作区的三维工程地质结构和物探探测范围。比例尺一般以1:1000—1:2000为宜。
采矿调查内容一览表
采空区(空洞)现场勘察内容一览表
采空区(空洞)地表变形调查内容一览表
2、工程物探
用于采空区(空洞)探测的工程物探方法主要有电法勘探(高密度电法和电测深法)、电磁勘探、地震勘探、重力勘探和氡气勘探。
1)电法勘探
电法勘探常采用高密度电法和电测深法。高密度电法最适宜的采空区探测深度范围是100m以内,最大深度不超过150m,采空区埋深与其直径的比h/D≤40。影响探测深度的因素:测距的长短;目标地质体的直径与深度的比;目标体与围岩电性差异;地电断层如有高(低)阻屏蔽层;干扰水平大小。
2)地震勘探
主要用来确定基岩埋深、顶界起伏程度、风化程度及厚度;断层破碎带的宽度及平面位置,岩体工程地质分类、地基改造效果检查,采空区和自然溶洞的埋深和形态等。
常采用的方法有折射波法和面波法。折射法探测地下采空区(空洞)时,一般可探测表层10~100m深度。当采空区(空洞)的尺寸与折射波的波长接近时,才能较清晰地反映在记录图上,即采空区(空洞)的尺度约接近10m才有反映,小于10m则效果不好,难以探测到。
面波勘探深度与精度:面波勘探对波长的l/2深度内有效,对一般的土层有效深度约为40~50m。在基岩埋深较浅的地方可以更深,约100m。精度上,只要采空区(空洞)尺寸不小于其埋深的1/10,便可以探测出来,精度范围一般可控制在±5%之内。
3)电磁勘探
电磁勘探包括了瞬变电磁勘探、地质雷达和井间无线电透视(井间CT)等。其中以瞬变电磁法和地质雷达较为常用。瞬变电磁法相对于其他探测方法而言,对地层的分辨能力强,受地形小,在划分地层、确定电性参数、矿体及采空区空间位置和产状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4)微重力勘探
微重力勘探,用于探测埋藏浅、范围小的地质体或小构造。对地下100m以内洞穴的探测,可以较准确地确定其平面位置,而埋深可以用重力反演方法得到。由于受采空区(空洞)的几何尺寸、充填物及埋藏深度的制约,重力异常的量值一般在几十微伽以内,因此,只能用高精度的微重力勘探方法探测。一般在勘察区内以5m×5m的间距布点。
5)氡气勘探
氡射气探测可指示断裂构造、地裂缝、巷道的展示方向,以及地下隐伏采空区(空洞)分布范围。
优点:不受电、磁、声干扰;受地形结构、地貌障碍影响小;施工简便,灵敏度高,成本低;仪器轻便,工作灵活,工效高。
不足:氡运移受断裂、裂隙控制,随断裂及裂隙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其异常不能准确反映地下空洞的平面位置,只能够概略地反映轮廓,属于定性测量。另外,测氡作业还受降水、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物探工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工程物探成果判释时应考虑其多解性,区分有用信号与干扰信号。
(2)应采用多种物探方法探测,进行综合判释。在物探工作前,应在条件类似的已知采空区地表进行物探方法有效性现场试验,确定该地区的物探方法及其最佳组合。
(3)要有已知的物探参数或一定数量的钻孔
(4)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工程物探技术人员要密切配合,共同选择物探方法,制定探测方案,分析解释物探成果。
3、工程钻探
目的是对地质测绘、采矿区调查资料及采空区地球物理探测成果进行验证和控制。
(1)以查明工作区地层结构;
(2)地下采空区的埋深、厚度、顶、底板岩性; (3)查明采空区引起的垮落带、裂隙带和弯曲带的埋深、具体高度和发育状况;查明地下水的埋深及其对混凝土的侵蚀性;
(4)采集岩、土样品,测试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采空区顶板及上覆岩层的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空洞、采空区发展演化分析;
(5)进行必要的原位测试及压水注浆试验,测试基岩物理力学性质、裂隙发育及风化程度;利用钻孔进行井中物探,如弹性波CT等探测工作。
钻探位置的确定方法: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资料、物探异常、形变观测资料确定。如形变沉降中心可能是空洞及采空区的位置,可布钻孔验证。在确定钻孔位置时,必须对地质、物探等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验证钻孔的命中率,减少钻孔数量。
各勘察阶段钻孔布置
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不进行钻探,应尽可能收集已有的钻孔资料,加以鉴别利用。若无现成资料,可布置1~2个钻孔。
初勘阶段:为了初步判明下伏采空区(空洞)及其三带,同时查明采空区(空洞)控制性地层单元及岩土性质,钻孔原则上布置在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变化大且有代表性的地段。
初勘阶段钻孔间距表
详勘阶段:详细查明采空区(空洞)及其三带分布情况,以及由于采空区的影响,造成的地层结构破坏及岩土工程性质变化,为施工图设计及防护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详勘阶段钻孔间距表
钻探地质描述除满足一般工程地质地层描述的要求外,还应重点注意采空区及其三带的描述。将钻孔资料与物探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采空区的范围、埋藏深度,划分“三带”界面。
采空区钻探现场描述要点与三带识别标志
4、室内试验
室内试验,无论埋深多少,都必须对采空区的顶板取样,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当采空区(空洞)埋深小于50m时,对每个孔内岩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