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爷车夫蒋纬国”:经常拉黄包车送车夫回家

“少爷车夫蒋纬国”:经常拉黄包车送车夫回家

[键入文字]

“少爷车夫蒋纬国”:经常拉黄包车送车夫回家

淘气的蒋纬国在苏州上学时常自己拉黄包车而让车夫坐车,被市民称为“少爷车

夫”

民国年间,苏州城西阊门石路一带,店铺林立,商贾云集,酒店茶馆客栈近百家,

人流物流大都在这里集散。商业繁荣必然拉动交通等各业的发展,黄包车就是其中之

一,那时苏州人出门没有公交汽车,小汽车更少,市民、商人出行,坐轿子太慢,黄

包车就成了理想的代步工具。而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在苏州求学期间曾因喜爱拉黄

包车,被苏州市民封为“少爷车夫”。

黄包车引入中国

黄包车又叫东洋车,因车子是在清光绪年间从日本引入中国,主要是靠人力拉动的

车子,故又名人力车。后又因车身涂黄漆,所以也叫黄包车。在苏州城外东奔西跑的

黄包车始于民国初年,当时全市总数在 400 多辆,最多时近 5000 余辆。拉车人都是城

市失业人员和苏北盐城、阜宁、淮阴、宝应一带失地破产农民,年龄有大有小。

雨天拉不到一个铜板

黄包车夫拉车很辛苦,不管严寒酷暑,脚上穿单鞋,头戴破草帽,脖子上一条毛

巾,夏天擦汗,冬天当围巾,那时苏州街巷都很狭小,连人民路也只有二三米宽,弹

石路面,而且石拱桥很多,遇桥只能让客人下车,空车拉过桥再上车。直到 1907 年,

沪宁铁路通车后,火车站到石路才有了马路,以后石路一带大马路、横马路、留园马

路逐渐开通。马路开通后,苏州阊门石路一带有了马车行和三轮车行,与黄包车抢生

意,黄包车生意开始清淡,有时雨天拉不到一个铜板。

被称“少爷车夫”

上个世纪 20 年代末,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跟随养母姚冶诚来到了苏州。蒋纬国在

苏州求学期间,为了路上的安全,也为了不让他在外面过分地贪玩,姚冶诚专门雇用

1

相关主题